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三种表现,说明孩子已经“过于”自卑,父母要特别注意了

作为父母,肯定希望自己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而不是自卑的孩子。

但父母也许不知道,孩子的自卑感是从一出生就伴随着他们。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与超越》一书中,告诉我们:

自卑感从婴儿期就存在,这源于弱小的孩子对成年人的天然依赖。

但若随着孩子成长发展到某种程度,也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几乎每个人都自卑过,只是或多或少而已,即便一些看上去自信满满的人,至少因为某个方面,也自卑过,但过于自卑危害就大了。

精神科医师表示:过度自卑容易抑郁,长期的抑郁情绪,会增大得抑郁症的概率。

过度自卑,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这在告诉父母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到了。

当孩子有这三个表现,说明孩子处于过度自卑的心理状态之中。

一、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习惯于贬低自己。

心理学家阿德勒这样描述自卑:

一个人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认为自己根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时,出现的情绪就是自卑情绪。

意思是说:自卑的人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总是过多地看重自己不利和消极的一面,而看不到有利、积极的一面,从而认为自己不行、太笨。

曾经有个社会学实验,讲的是,美国犯罪肖像艺术家,邀请来七位有些不自信的女性,根据他们对自己肖像的描述和陌生人对他们的评价,画了两组肖像。

出乎意料的是,别人眼中的她们比自己眼中的形象美丽,原来她们反复强调的缺点,陌生人根本没注意到,陌生人看到的优点也被她们自己忽略掉了,

由此看出,自卑的人,习惯放大自己的缺点,否定自己的优点,造成我怎么这么差劲的错觉。

当孩子遇到一件事没做好或一次考试没考好,就会全面放大自己的失败,会产生的想法:我这么糟糕,这么笨,怎么可能做得好或考得好?

二、不自觉想得太多,过于敏感。

曾经有一个自认为自卑的朋友告诉过我:她总是过于敏感,不自觉想得太多。

比如:当和一个认识的人聊完天之后,人家最后没有回消息,她心里就会想,是不是刚才说错话让他不高兴了,所以才没有回复消息,也有可能是他并不想和自己打交道呢,等等各种反思。

过于自卑的孩子,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显得更为敏感,比如:同学的一句玩笑话,他会想同学是不是在嘲笑他,看不起他?老师一句批评,他就会认为老师讨厌自己,是不是自己一无是处?他因此会陷入自责的低落情绪中,难以自拔。

三、怀疑别人的赞扬不是真的。

过于自卑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因此,自我评价很低,有一种不配感。

所以,如果有人当面称赞自己,下意识地觉得这不过是客气,心里会怀疑,他是真的那样认为我好吗?他如果发现了真实的自己,会不会就不这样认为呢?

过于自卑,可能会让孩子与成功失之交臂。

过度自卑,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哪儿都比不上别人。当遇到事情时,想去做,也想做好,但由于对自己没有信心,而让自己难以获得成功。

就如英国知名心理学者哈德菲尔德所说:

“人在自信的情况下,能够才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500%以上,而没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30%。”

而孩子的过于自卑,是不合理的家庭教育造成的。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通过对上百个家庭的孩子进行调研:

发现一些孩子的消极自卑,是由于不合理的家庭教育造成的。如果家长们不能及时发现对孩子教育的缺失,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无异于是毁了孩子的一生。

两种不当的家庭教育,造成了孩子的自卑:

很少给予孩子肯定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对自己的最初的评价来自于父母,而父母对孩子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评价,可谓掷地有声,都可能决定未来许多年里孩子的自我认知。

世界上有许多辅导师和心理治疗师都指出过:

人们大脑中经常回放一种声音,叫“磁带”,通常都是父母评价我们的时候在我们大脑中留下来的印记,其效果往往是形成对自我的认识。。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评价是肯定的,如:“你可以做到”“相信你”那么孩子的自我接纳就是正面的,他会肯定自己,不断去完善自己,并最终拥有自信。

但在生活中,很多父母给予孩子很少肯定,更多的是否定、指责、打击,学习不好或做事没做好,就是:“你真笨”“你不行。”“你能做好才怪了”孩子事做好了,或成绩提高了,父母又是这样的话:有什么了不起的?跟别人比,你还差一大截呢"。

父母给孩子总是负面的评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真的不如别人,从而自我评价很低,慢慢就会产生变得非常自卑。

《中毒父母》中写道: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经常遭受父母打击的人,常常容易自卑,并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自拔,严重可时还会患上心里疾病,导致很多极端行为。

父母应该多肯定、少否定。

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依赖于父母的评价,父母否定的负面评价,让孩子产生自卑,那么父母就多给他们积极、肯定的评价和正面反馈,让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总拿孩子比较的家庭教育。

在《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有个这样的观点:人的自卑感,来源于比较。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更是把比较运用到孩子的方方面面,‘’你看人家谁谁,学习好,又会弹琴,你怎么就不如他呢?"别人考了满分,你才考了这么点分。你还不努力。看你以后怎么办?

《少年说》节目中,一名女孩控诉自己的妈妈总是拿自己和表姐作比较,说自己学习成绩不如表姐,却看到自己的努力。

这时,台下的妈妈说出了所有拿孩子比较的父母的想法:我只是想要以这种方式激励你。

女孩哭着大声地喊道:我不需要这样的激励。

父母适当的比较,可以让孩子产生进取心,但如果长期被拿来比较,并且总是拿孩子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他人,自我的无价值感就会逐渐内化,最后形成自卑感。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自己的特质和优点,父母可以用孩子自己的今天与昨天作比较,进步与失败作比较……千万记住:用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比,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自卑。

美国儿童心理治疗专家霍夫曼指出:

家长要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应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避免随着年龄的增长,最终形成自卑性格。

所以,父母要关注孩子有没有过于自卑的三种表现,并及时改变两种不当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摆脱自卑,培养出一个有自信、阳光的孩子。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低吟浅唱的花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415/1581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