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诗古文 > 正文

宋朝一诗人赞美月亮,全文无一“月”字,却成千古绝句流传至今

作者:

一提到关于月亮的诗句,中国的老百姓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来上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过李白这首诗大概是太有名了,受到现代很多人的魔改。说到唐朝诗人,李白不可不知,而说到南宋诗人朱熹的成就更甚。

古中国的诗人写诗写文,总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可能“老老实实”地写实。就算是风景相关的诗文,古人们都会适时地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并在文中不时地长吁短叹一番,以寄托某种情感。

所以,从小就被“借物抒情”和“意向思维”熏陶的中国人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想文化,并且常会调侃一些看不懂的书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于是朱熹作为一名著名的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提倡者,却也会写出不少寄托自己思想情怀的诗歌来。

且看《朱文公集》中《秋月》这首诗:“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如果不是这首诗诗名带个“月”字,人们恐怕都不会想到,作者其实是在借“月”抒情,这就是朱熹文字功夫之深的体现了。

在秋夜的皎洁月色之下,诗人抬头看到了山林清幽、小溪潺潺的景象,他着重把笔墨放在被月色笼罩的难得一见的秋景之上。溪水是清澈的,山林是碧绿的,天空也是碧蓝的,能有这么澄净纯粹的景象,一切还得靠明亮但却柔和的月光。

当然溪水是不会流过碧山头的,所以朱熹所描绘的远山碧空都是是溪水中的倒影,就这样,他就把近景和愿景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描绘完这优美的景色,朱熹便开始借景抒情。

他感叹,这么美好的秋景世人们却无法欣赏得到,只有自己因远离繁世三十里才有幸观赏。相比于红尘的匆忙,这山间的白云和红叶是多么悠闲自在啊!其实这就是朱熹把自己的思想情怀寄托在白云秋叶上,它们都那般飘逸洒脱,朱熹此时的心境也正是如此悠闲宁静。

朱熹是“出世”之人,他之所有会有这样的一种情怀,还要看他一生的经历。他出生于1130年,从小就是一名神童,年19岁时就考上了进士,这个年龄的进士是相当罕见的。当然,这只是他当开始展露头角。

极具政治天赋的他在仕途上一路走得十分顺畅,他在江西、福建等地为官期间,清廉公正,注重当地的教育,在书院的建设和推动知识文化的普及,受到了百姓们的敬仰,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孔子第二”,所著的《四书章句集注》还被列为科举教科书中。

因为他提出来的“理学思想”有助于封建帝皇的统治,就连宋宁宗都慕名听他讲学。所以,可以说他在哲学上的成就帮助了他在政治上的得意。朱熹会在诗中表现悠闲自在、超凡脱俗的情感正是来源于此。

同样,他陶醉于白云红叶,把夜景描写的宛如白昼,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澄澈空灵。“清”、“空”、“澄鲜”等词也表达了朱熹追求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精神。而这些词也正是月光明澈的变相表达,使得全诗中处处可见月光,真可谓一代文学大家。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腾讯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509/1590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