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大宗商品价持续涨 中长期上行态势恐已成型

4月初,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创十年新高,其中涨幅较大的为能源类、矿产类、有色金属和钢铁类。(Lukas Schulze/Getty Images)

近期,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行,价格指数创十年新高。中共央行官员日前发表文章称,从中长期趋势看,大宗商品价格中长期上行态势或已成型。

近日,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常务会议,连续两次关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问题。会议称,“要高度重视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内钢材价格持续上涨,到3月末,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已经比年初上涨9.4%,同比上涨37.37%。

4月初,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创十年新高,其中涨幅较大的为能源类、矿产类、有色金属和钢铁类。

据第一财经21日报导,过去一年,大宗商品涨价幅度超过了100%,铜价更是一度飙升了130%。

国泰化工龙头ETF基金经理王玉认为,现状改变可能要二三年左右,因为如果全球经济持续复苏,需求是不断上涨的。但是,持续供给供应不上的话,这一轮的通胀容忍度会更高一些。

5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研究部主任吕进中在《中国金融》发表文章认为,从影响看,中国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显着推高企业生产成本,引发定价、接单和存货管理等行为的适应性调整;银行信用风险和合规风险上升。

实体企业方面,原材料成本占比高,推升企业支出明显上行。此次原材料涨价对企业冲击主要表现在生产成本、产品价格和资金周转等方面。

商业银行方面,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冲击企业生产经营,加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生产成本大幅上涨会造成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如果价格持续大幅震荡,可能导致部分产业链内企业信用风险集中爆发,冲击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文章认为,从中长期趋势看,大宗商品价格中长期上行态势或已成型。首先,与以往不同,本轮疫情过后,由经济复苏与量化宽松持续导致的货币流通速度回升,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债务货币化带来的狭义通胀风险将大概率上升。

截至记者发稿,上述有关吕进中的文章已被删除。

责任编辑: 李韵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522/1596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