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中国三孩政策冲击波:怀胎救国的生育大跃进 可行吗?

“三孩政策来了!但我一个都不想生。”中国在5月31日正式宣布,将放宽计划生育的限制,全面开放民众“可以生三个小孩”,以解决中国少子化与高龄化的人口危机。

虽然政策同步祭出各项配套利多,像是完善生育休假制度、托育服务或是住房政策优化等,但这些中央口头承诺的福利含糊不清,也没有具体实际的措施,因此在官方一头热的三胎政令宣导之下,中国社会舆论却是反应冷淡,直指内核问题根本不在开放几胎,而是长期的经济结构与社会压力所致。中国的三孩政策背后“救国逻辑”为何?又为什么反被舆论嘲弄?

这次的“三孩政策”深受瞩目,是因为政策的决定是来自于中国领导最内核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在5月31日的决议。主要是针对中国老龄化以及人口均衡发展的棘手难题,所提出的生育优化政策,根据会议结论提出的办法,就是要再次放松民众生育限制,从原来的二胎改为“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这是继2013年开放“单独两孩”(夫妻中有一人是独生子女,即可生二胎)、以及2015年全面开放二胎之后,中国在计划生育的国家政策上第三次的松绑。

“三孩政策来了!但我一个都不想生。”中国在5月31日正式宣布,将放宽计划生育的限制,全面开放民众“可以生三个小孩”,以解决中国少子化与高龄化的人口危机。

实际上目前已公开的资讯,还没有完整政策细节,除了已知全面开放三胎之外,政策什么时候正式上路?有那些配套措施或奖励办法?如果现在官方已经确立开放三胎,那现在开始到实施之前,如果有人超生的话是否还要被罚款?尽管中共官方从31到6月1日铺天盖地放出各类宣传、还有国家卫健委领头出面回应,但这些资讯除了浮泛的政令之外,都没有解答民众的各项疑问。

“国家要你生三胎,问题是谁想生?谁敢生?”舆论第一时间的反应,是往官方的头上浇了一桶冷水。对许多中国民众而言,真正关心的是“如何奖励生育”,有没有配套的利多来解决不想生的困境?在官方的三孩政策决议中,只有模糊不清的机械式承诺:

“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治理改善婚嫁陋习和天价彩礼、提高优生优育服务、发展普惠托育服务、降低家庭教育开支、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权益...”

连串的口号堆栈,反让民众对于三孩政策的观感显得苍白无力。虽然政府信心十足地认为,只要“放开三孩政策就有利于人口出生、缓解老龄化,甚至有利消费和婴幼儿、教育产业”,但实际上在世界各个已开发国家都感到棘手难解的人口危机,问题都不仅只在不生而已,中国的三孩政策或许有机会短暂提高出生率,但是否能够演变成全国生育大跃进、进而解决长期人口问题的解方,恐怕有些一厢情愿。

与以往渐进式开放不同,本次的三孩政策甫一推出就是全面开放,不像之前2013年先试行所谓的“单独两孩”,主要的逻辑仍在于人口危机的迫切感。(欧新社)

与以往渐进式开放不同,本次的三孩政策甫一推出就是全面开放,不像之前2013年先试行所谓的“单独两孩”,主要的逻辑仍在于人口危机的迫切感。

今年5月11日,中国发布每10年一次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本次调查时间:2020年10-11月间)。根据中国政府数据,在上一次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3.39亿人;2020年的调查结果则为14.11亿人,在这十年间共成长了5.37%,依然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其次为印度13.66亿人)。不过针对本次结果,中国统计局也表示:

“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了显著改变,出现重要转折性变化,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根据今年公布的官方数据,中国的65岁及以上人口比已达到13.5%。若依照国际标准──65岁以上人口比率达7%为高龄化社会(aging society);14%以上则为高龄社会(aged society)──中国正准备踏入高龄社会之列。

除了高龄之外,在生育数字上也有严峻的低落趋势。2020年中国总生育率为1.3。从2011年“双独二孩”(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可生育二孩)、2013年“单独二孩”(夫妻单一方是独生子女可生育二孩)、到了2015年,中国政府开放“全面二孩”,正式结束长达30余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之后,生育数字虽然在2016年有所回升,但2017年后,却又开始下降。(2016年出生婴儿有1,800万人;2017年为1,723万人;2018年为1,523万。)根据路透社报导,到了2020年,出生婴儿人数为1,200万人,相较于2019年的1,465万人,更是大幅降低了18%。

归咎原因,除了整体育龄人口下降、“开放二胎”效应逐步减弱、另外也包括中国现代化之后的亲密关系转型、工作经济压力、双亲的照护责任等等多重原因,才使得整体生育数字低落。

与以往渐进式开放不同,本次的三孩政策甫一推出就是全面开放,不像之前2013年先试行所谓的“单独两孩”,主要的逻辑仍在于人口危机的迫切感。(美联社)

也因为这次的普查结果显示了中国正面临严酷的人口危机,因此中央政治局才在5月31日召开会议,决议施行放宽生育的“三孩政策”。然而这一次的开放三胎,是否可能收获其成效?从目前社会舆论看来,其实并不乐观。

而就在官方昨天公布相关消息之后,微博的热门话题皆与三胎政策有关,包括:三胎政策会带来哪些改变、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为何等等。《新华社》微博也发起了投票询问:“三孩生育政策来了,你准备好了吗?”当中,获得压倒性、绝大多数网友票数的选项是:“完全不考虑”,与官方意图相反的压倒性结果,让这个投票随即被删除。

一定程度上,该投票结果反映了中国民众的真实想法。网络的讨论多聚焦在中国人生存压力大、生育与扶养成本高的现实之下,因此不论是“开放”抑或“鼓励”三胎政策,都并非是能生就生的问题,还得考虑房子、就业、医疗、养老等各个综合因素。就有网友调侃:

“两个独生子女结婚要照顾四个老人和三个小孩,还要996,生产队的驴也不是这个用法。”

对于如今适逢结婚、生育的独生子女一代而言,光是高工时的996(每天从早9点工作到晚9点,一周6天)以及扶养父母就已经不是容易的事,因此年轻人倾向不愿意生小孩,或仅仅生一胎就已经难以负荷。尤其,中国的企业文化与环境也往往不利于想要为人父母的员工。不少大企业创办人,包括马云都盛赞“996文化”,甚至还称之为福报。中国网友也因此戏称:“你是都没有想过还要照顾老人、陪小孩吗?”、“如果所有企业都996,还有谁要生小孩?”

两个独生子女结婚要照顾四个老人和三个小孩,还要996,也让中国网友哀怨。(欧新社)

即便好几年前就已经出现相关的问题与讨论,但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尤其想要生育的女性也会在工作上承受更严重的隐形歧视。不少年龄介于25岁以上的女性时常在面试时被询问“生育”想法,甚至也必须接受职场上的潜规则:“生育后可能难以晋升,或者职位不保。”网友科研Up主小陈就表示,这导致女性往往会尽一切努力减少对生育对工作的影响,包括:持续工作到临产期的前几天,生完孩子坐月子不到两周就马上开工,还会讨论轮流怀孕以不影响工作。

而说到开放三孩,许多中国网友立刻想起了当年“超生三胎”惹议的导演张艺谋。张艺谋育有三名子女,分别在2001、2004和2006年于北京出生,因为违反生育规定、加上张艺谋名气树大招风而曝光,最后让他在2013年罚款748万人民币,并且在《央视》公开向社会大众道歉。

就在三胎政策之后,许多人开玩笑地说:“是不是应该把钱退给张导?”结果张艺谋工作室的微博帐号,就在5月31当天拿自己超生的事开玩笑:“提前完成任务!”但当年的罚款到底能不能退,在政策没有溯及既往之下应是无望。不过张艺谋事件,也在中国社会中形成一个既定印象:就算你有国家政策,有能力生、有办法生、有钱被罚的人,想管也管不着。

在内卷化、贫富差距日渐悬殊、高压却无望的劳动环境之下,前几天一篇名为《躺平即是正义》的文章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作者“好心的旅行家”直言自己已经无业两年多,表示:“压力主要来自身边人互相对比后寻找的定位和长辈的传统观念,它们会无时无刻在你身边出现,你每次看见的新闻热搜也都是明星恋爱、怀孕之类的‘生育周边’,就像某些‘看不见的生物’在制造一种思维强压给你,人大可不必如此。”因此,他写道:

“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不少网友对“躺平主义”有各自的诠释,但意思多为不合作、拒绝奋斗、不暴力、不欲求等。该篇文章最后还引起官方出面抨击,《新华社》表示“未富先躺须警惕”、《南方日报》也批评“躺平可耻”。不过躺平主义引起诸多网友共鸣与回响,即便文章已遭百度贴吧删除,但内容文本已经广泛流传,反映了中国年轻人的困境,以及对社会、对生活的极度厌倦却又无从改变的无力感。

因此身处于这样的情况下,愿不愿意、适不适合生小孩,三孩政策是否有效,或许可以用网友调侃的一句成语来做总结——“民不聊生”,意为“现代人,因生活压力过大,没有生育孩子的意愿。连聊一聊都不愿意。”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转角国际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602/1600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