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寻花问柳小天子 短命随意性情人

作者: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即咸丰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他是道光帝的第四子,二十岁登基,在位十一年,三十一岁病死。

其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即位,年号“同治”。

同治皇帝于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母亲为孝钦显皇后叶赫纳拉氏,即著名的慈禧太后

同治虽然命短,可在位的时间可不短,居然有十三年(1861-1874年)。但他死时仅十九岁,就是说,他在六岁就当了统治全中国的皇帝。

同治死后庙号穆宗,其弟早夭,因其无后,其母慈禧太后即挑出咸丰之弟奕????之子载湉,入嗣大宗为帝。载湉,就是那个命苦的光绪皇帝。

六岁孩童当皇帝,这不是玩笑吗?

但这不是玩笑,历史就是这样。

六岁的小孩,连生活也不能自理。再聪明的六岁孩子,基本上也是学龄前幼儿园娇宝宝的水平,怎么能执掌国柄?

咸丰是在弥留之际,立爱新觉罗·载淳为皇太子的,并任命肃顺等八人,称顾命八大臣,赞襄政务。这个安排,显然用心良苦,是顾忌后党染指朝政。

但顾命大臣斗不过后党,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打倒了八大臣。慈禧太后如愿以偿,进行垂帘听政。

野心勃勃的慈禧太后根本就没把这个儿皇帝放在眼里,所谓“听政”,实际上是她自己执政。

很多专制政权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未必能当家。幕后的太上皇一不高兴,随便用什么理由都可以将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罢黜,故老话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说。这种闹剧,从古至今不断地翻新着在中华政坛上重演。

咸丰帝死后,顾命八大臣曾定载淳年号为“祺祥”,后来改为“同治”,是西太后的意思。同治,貌似以志“同归于治”,“君臣同治”。但说白了,就是将宫廷政变合法化,以求名正言顺。

同治六岁即位,这位孩童皇帝主要的治国功能就是读书、上学,由编修李鸿藻授读,一直在母亲慈禧太后的控制下生活学习。好不容易盼到十八岁亲政,不料次年即病死。

不幸中大幸的是同治在位期间,鸦片战争的羞辱,火烧圆明园的惨痛,太平天国的战火,都已经烟消云散。斯时列强未有入侵,清室在满汉中兴大臣们的共同努力下,开始兴办洋务,没落的帝国在痛定思痛后,颇有发愤图强之心,被史家称为“同治中兴”。

但是,这只是三百年清专制的帝制在政治上的回光返照。三十多年后,清政权被辛亥革命一举推翻。

同治皇帝婚后对孝哲后甚爱,苦于慈禧作梗,处处对其刁难,二人不能尽情款洽。为削弱同治皇帝对孝哲皇后的专宠,慈禧又强令同治皇帝与其不爱之人婚配为妃。

同治为此甚为痛苦,郁郁寡欢,常年独宿乾清宫,以示不满。

由是,在内监和宠臣载澂引导下,同治皇帝常常微服私行出宫。

不要以为皇帝私行都是去了解民情。

这位爷私行出宫是到酒肆、戏馆、花巷等地寻花问柳去了。

野史记载:同治对“伶人小六如、春眉,娼小凤辈,皆邀幸。”

期间,又有人向同治推荐一些黄色小说,“小说淫词,秘戏图册,帝益沉迷”。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年仅十九的青年皇帝就病死了。

清室记载,同治死于天花;民间传说,同治是死于梅毒。也许,同时死于二者的可能兼有。

根据《翁同龢日记》,同治帝确实是得了天花,导致毒热内陷,最终“走马牙疳”而死。但翁同龢清室重臣,他不会揭朝廷丑闻。

《清宫遗闻》记载,“同治到私娼处,致染梅毒。”

《清朝野史大观》卷一《清宫遗闻》中说:“孝哲后,崇绮之女,端庄贞静,美而有德,帝甚爱之,以格于慈禧之威,不能相款洽,慈禧又强其爱所不爱之妃(指将军凤秀之女),帝遂于家庭无乐趣矣,乃出而纵淫,……专觅内城之私卖淫者取乐焉。……久之毒发,始犹不觉,继而见于面,盎于背。”而“太医知为淫毒,不敢言,遂以治痘药治之,不效。”

一九二三年萧一山的《清代通史》,再三强调了同治是死于梅毒。台湾作家高阳长篇《慈禧全传》中,也认定是死于梅毒。

清室御医李德立的曾孙李镇和李志绥,曾分别撰文,称祖上口传秘闻,同治是死于梅毒。

慈禧听到御医李德立的诊断结果后,强迫他宣布是天花。

李镇说“同治梅毒溃烂后,流脓不止,奇臭难闻,曾祖父(李德立)每日必须亲自为他清洗敷药,一个多月来受到强烈恶臭刺激,从此失去了嗅觉”。(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1989年第6期载李镇文章《同治究竟死于何病》。)

笔者认为,同治死于梅毒的可能性更大。

在同治遍尝的山花野草中,这些女性性工作者的先驱们,其中有一两个有性病,再传染给他,再正常不过。

同治喜欢微服悄悄出行,作为一个饱尝深宫寂寞的青年,外面新奇的世界太吸引人。

湖南举人某,客居京城,欲考进士,住在同乡曾国藩官邸客房处。一日,他独自吃饭,见一少年旁若无人入室而来,大咧咧就案坐下,翻视其文稿,且以笔信手在文稿上涂抹殆遍,然后大摇大摆而去。

这位举人怪而询问诸仆,此何人?我虽客居,住的也是曾大人的客房,他怎能在曾大人家如此倨傲?

仆曰,此曾大人之贵客也,曾大人出外未回,故信步至老爷处玩耍耳。

待曾国藩归,举人向其诉说其状。曾国藩大惊曰:此人乃当今皇上也。

举人闻之骇甚,竟不敢入春闱科考,即日束装归去。

同治有次到琉璃厂购玉版宣纸,以宫中专用瓜子金抵其值。掌柜见非通用物,辞不敢受。同治皇帝便嘱咐店里的伙计带上宣纸,随往取银。至午门近皇宫,店伙不敢入,弃纸仓皇而去。翌日,同治遣小内监如数偿之,店家使知是皇上驾临。

同治还有次出游避雨僧舍,遇一人穷愁潦倒。问其来历,乃某家佣人,无辜为主人逐,故来庙宇寻找些许祭品积食,以图果腹。同治陡生恻隐,问:你以为你在何处效力最有出息?穷汉死马当作活马医,认真答曰:以粤海关衙门效力最好。同治即随借僧舍纸笔作一函,嘱交步军统领衙门,代为安排位置。步军统领衙门亲贵得函,一见是皇帝谕旨,哪敢怠慢?即赠穷汉金钱盛装,发文赴粤海关承役,穷汉遂以发家。

清制,内宫官员级别不得过四品,顶戴为蓝色。某太监级别最高,已达四品。但其人贪心不足,犹想乞恩晋级。同治对其曰:“汝嫌蓝色顶不佳,当为汝晋一级。”这位太监大喜。同治则命人找出最好的绿翡翠,命工匠制一顶戴赐之。喻为绿帽子也,众大笑。其人窘急求免,同治则并同其原有的四品顶戴一起罢免。

此行虽近于游戏,但也是制裁那些贪心内监的妙法。

同治在少年时便对大太监安得海十分厌恶,尝以小刀断泥人首,曰杀小安子。

同治八年,安德海伪称奉旨差遣织办龙衣,过德州,知州晓得历来有太监不得出京城的规矩,便禀报鲁抚丁宝桢。丁宝桢急忙密奏于同治皇帝。同治闻知,立令丁宝桢将安德海就地正法,全不顾安德海是慈禧身边宠幸。行事果断,胆识过人。

同治八年,即六岁当皇帝的同治再加八岁,是年仅十四岁的同治皇帝之壮举也。

可见,少年同治也是性情中人,无奈生在帝王之家,出身不由己,道路无选择。

话又说回来,即使同治资质可嘉,纵然他没有得花柳病,他也扶不住大清这即将要倾倒的大厦。

体制一旦得病,指望出个什么明主来挽救根治败局,是不管用的。

几千年朝代更换,那个皇帝不想振兴江山社稷?

问题是,你把属于全民的国家,视为私有的家业,早就犯下大忌大错。

责任编辑: 东方白  来源:博客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718/1620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