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敦煌守护神:错过成为大师的机会,该被中国铭记

1943年冬天,中国著名画家张大千,在西北大漠的敦煌遇见了一个人。

张大千是来敦煌临摹壁画的。早年间,他在上海看到西方探险家拍摄的敦煌壁画珍品,惊为天人。

于是,他带着一群家眷和弟子来到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一待就是几年。

临摹快结束的时候,常书鸿来了。

和张大千不一样,常书鸿一行只有6个人,还都是粗犷的老爷们。

常书鸿此行的目的,是负责在此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保护从晚清到此时,已经发现半个世纪,一直处于荒废状态的几处敦煌洞窟。

战乱纷飞的年代,要在环境如此恶劣的大西北建起一个艺术研究所,而且就靠这几个人?简直像是天方夜谭。

张大千听完常书鸿的来意,半晌说了一句话:

小老弟,你这是无期徒刑呀!

临走之前,张大千送给常书鸿一张亲笔画留作纪念。

这幅画无比珍贵,他终其一生也没画过第二幅。

这幅画叫:

莫高窟周边可食用蘑菇分布图。

众所周知,莫高窟周边一片不毛之地,蔬菜比黄金还珍贵。一般人知道了哪里生长着蘑菇,都绝不会告诉别人的。

某次,张大千无意中发现一条小水渠边能长蘑菇,他生怕别人来抢,藏着掖着没敢让第二个人知道,只是偷偷画了张画,记下了采摘路线。

常书鸿看着这幅张大千的墨宝,哭笑不得,还写了一首打油诗:

敦煌哭,孤灯夜读草蘑菇。

人间乐,西出阳关故人多。

没过多久他就知道了,张大千这幅图真的太有用。

01

常书鸿跑到敦煌摘蘑菇,完全是自作自受。

在可供选择的人生道路里,他既可以在西湖边喝龙井吃湖鲜,也可以在法国巴黎喝红酒吃牛排。

1904年,常书鸿出生在杭州一户满族家庭。祖上世袭云骑尉,但到了常书鸿这一辈,早已家道中落,一家二十多口人,主要靠奶奶变卖首饰勉强维持。

据说常书鸿很小就立下过雄心壮志:

等我长大了,念书挣大钱,挣许多许多钱给奶奶!

别说,常书鸿还真有念书挣大钱的本领。他的本领,就是常人难以企及的绘画天赋。

从小常书鸿就特别擅长画画,不到20岁就当上了大学美术教员。1927年,他通过公费留学的考试,远赴法国学习绘画。

常书鸿(左一)在巴黎

在异国他乡,常书鸿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天赋,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快速升级:

1931年,在里昂读了4年预科后,他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师从著名油画大师劳朗斯;

第二年开始,他的多幅油画被巴黎国际美术馆、里昂美术博物馆、吉美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此后4年,他接连夺取法国学院派最权威的画廊巴黎春季沙龙的金银奖,并举办了个人画展;

他还当选为巴黎美术家协会会员,加入了法国巴黎肖像协会……

这可是在巴黎啊,世界艺术的中心殿堂。一个中国画家声名鹊起。

法国、英国、美国、德国、比利时各国杂志的夸奖纷至沓来,他们称赞常书鸿的静物画:

平静得像老子哲学,不愧为一个中国画家。

巴黎的上流社会热衷于收藏常书鸿的画作,还盛情邀请他去家里画画。

世界级艺术批评家莫葛雷这样评价常书鸿:

这位中华学子只要在巴黎坚持住下去、画下去,那么,毫无疑问,世界艺术大师的伟人祠里便会刻上他的名字。

地位、名声、财富都有了,常书鸿和妻儿在法国安逸富足地生活了近十年。

直到一件事的发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1935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常书鸿在塞纳河畔散步,旧书摊上的一本画册吸引了他的注意——

《敦煌石窟图录》

这是法国探险家伯希和于1908年拍摄的,300多幅敦煌壁画和彩塑的黑白照片合集。

遒劲有力的笔触,气魄雄伟的构图,生动形象的人物……

常书鸿被震惊了。学画这么多年,他很少看到如此伟大的作品,一点都不逊于西方的绘画艺术。

在此之前常书鸿只知道,西方探险家斯坦因和伯希和,先后在1907年、1908年来到敦煌,从当时守护莫高窟的王圆箓道士手中,以极低的价格骗走了大量古文经卷。

而这个伯希和,更是打发给王道士50英镑,就拿走了两千多卷最有价值的经卷。他把这些珍贵文物运回法国,被视为民族英雄,名利双收。

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

但常书鸿不知道的是,原来除了经卷文书以外,敦煌竟然还有如此绝美的壁画。

一时间,惊叹、狂喜、耻辱、激动多种复杂情绪一股脑涌上心头,他当即决定,一定要去敦煌看一看。

第二年,他放弃了国外优渥的条件,启程回国。

从此,巴黎少了一位出色的年轻画家。

但敦煌,即将迎来自己天命般的守护神。

02

1936年,常书鸿回到了阔别十年的祖国。

但他回来得太不巧了,没过多久七七事变就爆发了,逃难都来不及,哪里谈得上敦煌?

1942年,常书鸿终于等到了机会。

这一年,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建议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了,需要找一个所长来负责筹建。

研究所说得好听,其实就是去大漠戈壁滩。习惯了城市生活的文人,谁都不愿意接这个苦活——除了常书鸿。

就这样,他接下了烫手山芋。去敦煌的钱也要自己想办法,常书鸿卖掉了40幅画,充当旅费。

1942年,常书鸿在重庆凤凰山作画

临行前,于右任语重心长地对常书鸿说:

这是一个不易久居的地方,所以我要艺术家去担负久常的保管工作。因为只有爱好艺术的人,能从富有的千佛洞历代艺术宝藏中,用安慰和快乐来抵消孤僻生活中的苦闷。

常书鸿从重庆飞到兰州,沿着古老的河西走廊向敦煌进发。

虽然已经是民国时期,但这条通往西域的路依然艰险万分。他们先乘坐一辆破旧的卡车,走走停停开了一个月。到了安西,他们换上骆驼,又走了三四天土路。

1943年3月24日,水已经喝完了,常书鸿艰难咽下一口干粮,渴得说不出话。

就在极端困顿之时,驼队翻过一个沙头,一片狭长的绿洲猛然出现在眼前——魂牵梦绕的敦煌,终于到了。

常书鸿难掩兴奋之情,顾不得饥渴,立刻命令骆驼队:

先去莫高窟,马上就去!

不久,驼队来到那座蜂窝一样的崖璧脚下。湛蓝的天空映照,常书鸿心心念念的莫高窟,就横陈在眼前。

大家禁不住欢呼起来。下了骆驼,常书鸿直奔其中一个大洞窟。在那里,他看到了一幅著名的壁画——《舍身饲虎图》。

佛经记载,释迦牟尼的前世摩诃萨埵太子到山中打猎,看到一只母虎带着七个孩子快要饿死,于是把自己的肉体献给母虎与小虎吃。

这幅画,几十年后被中外专家一致认为,是敦煌最精彩的一幅壁画。

敦煌的《舍身饲虎图》(局部)

作为见面礼,敦煌把自己最美好的一个瞬间,献给了常书鸿。

后来常书鸿回想这个场景,隐约之中觉得是命中注定:

如果萨埵太子能把自己的身体献给老虎,我想,我也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这座艺术宝库。

常书鸿可能也没料到,这幅画也在暗示他,今后几十年,他也会像释迦牟尼那样,经历非常多的艰难困苦。

莫高窟开凿于公元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地,忽然见到山上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因为佛教兴盛和丝绸之路的发展,莫高窟迎来了鼎盛时期,陆续开凿了一千多个洞窟,产生了大批的佛教雕像、壁画。

宋代以后,敦煌又逐渐衰落。常书鸿到来时,莫高窟废弃多年,好多洞窟都几乎被流沙掩盖了。

周边的牧民隔三差五就会到莫高窟放牧、赶集,羊把为数不多的植被啃没了,人则在洞窟里生火,把壁画给熏坏了。

常书鸿一边让大家清理洞窟里的积沙,一边准备给莫高窟修土墙,阻挡风沙和牧民进入。

但是,修土墙的钱从哪里来呢?

不得已,他又想到了自己的拿手绝活——卖画。

他找到敦煌县长,好声好气地求助,希望县长张贴公告禁止牧民进入莫高窟,以及调拨一些工人修土墙。

这些要求的筹码则是,要送给县长一些他的画,好让他拿去送礼、升官。

为了给每个洞窟修门,常书鸿找当地的地主赞助,不仅要给地主家画画,门上面还要刻地主的名字。

这位国际上蜚声遐迩的画家,于是躲在中国的西北边陲,给土包子们画全家福。

1944年,常书鸿和妻女在莫高窟

常书鸿一行人在敦煌,比没钱更困难的,是容易没命。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8字路口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919/164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