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短评 > 正文

庄子的处世之道

明哲保身,大智若愚,随遇而安,平淡是真……许多人都这么活着,在这种活法之后,站着一位古人,就是庄子。

庄子书中也有许多傲视权贵、粪土王侯的内容,那些内容都在外、杂篇中,虽然精彩快意,但公认不是庄子所作,而是后人附庸的伪书。正宗的庄子应当在内七篇中解读,就是《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庄子书中有许多神秘色彩的内容,比如餐风饮露、不食五谷的姑射仙人;御风而行、续航能力半个月的列子等等,因此许多人把庄子书视为天书、神书、修仙之书。

其实,庄子真正推崇的是一些没有神迹的小人物,比如靠浆洗度日的残疾人、罹患怪病而不忧反喜的人。在庄子看来,与他们相比,那些水击三千里的大鹏、御风而行的仙人之类,都还“有待”,不是真正的逍遥。

庄子理想中的“逍遥真人”是什么样的呢?举个例子,庄子笔下有一位重度残疾患者,靠给人浆洗衣物度日,由于他的残疾,打仗的事轮不到他,赋税的事儿轮不到他,徭役的事轮不到他,反而他还能享受到一些政府救济,偶尔领取一捆柴米之类。别人看了形象不好,没有“成功”的人生,但庄子认为他比所有人都高明。

这就是庄子的“逍遥真人”,也是庄子倡导的处世之道。庄子还用祭坛上被宰的牛对比泥淖中的龟,来说明这个道理:安安宁宁的平凡生存,远比危机四伏的风光成功幸福得多。外、杂篇中那些傲视权贵、粪土王侯的内容,就是从这个逻辑来的。

用现代社会所谓的“普世价值”来看,庄子的这种思想堪称可怜,但它却是两千多年以来“高人”们的人生哲学。从靠浆洗度日的残疾人,到“中隐隐于衙”的白居易,从归去来兮的陶渊明,到表字“黙存”的钱钟书,都是这个路子。

庄子的处世之道是怎么练成的呢?简单,就是他推崇老聃之道的必然结果。

老聃之道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和圣人分掌自然和社会,万物和百姓都只能安守刍狗之本分,乱说乱动的“为奇者”,会被“执而杀之”的。

多数人不懂老聃说的是什么,但他们就像动植物一样,是天然的刍狗,并且“圣人之治”也不会为他们启蒙,而是“非以明之,将以愚之”。但庄子这样的人,虽然懂老聃之道,却又难以降伏其心,又不想做那种被“执而杀之”的“为奇者”,只好夹着尾巴做人。

庄子确实了不起,不仅夹着尾巴做人,还向内建构,为那些不太安分的刍狗们构建出了安全自娱的精神里的逍遥游。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洛克杂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010/1657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