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你的陪伴正在悄悄改变着他

今天,在小区的小广场上,我牵的宠物将4个孩子吸引到我身边。

最小的才4岁,其中只有一个5岁的孩子有妈妈陪伴,但妈妈却只在刷手机。

我问4岁的孩子:“你爸爸妈妈呢?”

孩子指着物管办公室说:“妈妈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上班,爸爸在那栋房子上班。”

看着孩子花猫似的小脸,心酸孩子如此的孤单和危险。

这样的场景,其实在很多家庭出现。父母与其说在陪伴孩子,不如说更像地铁乘客的关系。

不是给一个IPAD,就是给一个手机,或者任其自己坐在一堆玩具里。没有和父母的任何互动,没有父母读睡前故事,没有和父母的嬉戏,没有和父母叽叽喳喳讲自己看到的世界。

他们的成长就是父母拍的默片而已,而父母们却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听话。

殊不知,一切的问题都在自己陪伴孩子的过程中。

有句话叫: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只有陪伴,让情感记忆深入骨髓;

只有陪伴,能给孩子家的支点;

只有陪伴,才能给孩子造就人生的铠甲。

用心陪伴,就像润滑剂,可以让机器运行自如一样,让孩子健康长大。

01

陪伴是情感记忆不断的线

曾经看到的一个案子让我记忆犹新。

一个4岁多的小女孩在商场走失,痛苦的妈妈,历经3年走遍全国,都没有找到丢失的宝贝。

从此,每见到乞儿,她都要看看是不是她的女儿。

一天,她给一个乞儿盒里放钱时,却听小女孩怯生生地叫了声:“妈妈”。

她震惊得发抖,试着悄悄地叫了孩子的小名,孩子应了。

她悄悄报了警,最后救出了孩子。

其中一个细节让我记忆犹新。

当警察问道:“你怎么认出妈妈的?"

孩子说:“她身上有妈妈的味道。”

记忆中独属于妈妈的味道,让她找到回家的路。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婴幼儿时期,爱和陪伴远比教育更重要。”

在孩童心理学上,0-3岁时的孩子,不具备语言和思维能力,但是却有超强的身体感官能力,他们的一切吸收、模仿能力,都是通过身体感官来获得,而不是思考。

因此,妈妈的肢体呵护、迎合婴儿的呀呀之语、陪孩子歪歪扭扭地学步和游戏等,都是在孩子心里真正建立亲密感、安全感和认同感,能让孩子记住父母的气味、声音,再到相貌。

上面案例中,正是记忆里强烈的妈妈的味道,让母女能得以重逢。

正应了一句话:父母早期的陪伴,决定着孩子的人生底色是暖还是冷。

02

陪伴不是“照看”,需要父母身心投入

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侥幸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其必然性的。”

很是赞同。

无论是幸运还是不幸的孩子的意外,其实最终都是父母的原因。

曾经六次下井救人的少年王泯燃,在让人赞一声少年英雄时,又不得不无语于被救女童的父亲究竟是怎样陪伴孩子的。

为什么呢?

因为,赵先生带着3岁的女儿去走亲戚,在饭店吃完饭后,为了结账,将孩子交给朋友带到饭店停车场玩。

更可怕的是,他们居然是大人在前,孩子在后,听到咚地一声,孩子已经掉进饭店20米深的井内,被卡在井内大约13米的位置,井口内径只有30厘米,井内漆黑一片。

听着孩子撕心裂肺地哭喊:“爸爸,爸爸,你在哪里?”赵先生哭晕倒在地。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救援队员王庆军,愿意让自己未经训练的14岁儿子王泯燃参与救援。

最后,在第六次下井后,坚韧的少年救出了女童。

这种意外年年有,但结果是几家欢喜几家悲,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幸遇到好人。

但,很多父母仍然重蹈覆辙。

因为,他们似乎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强大;似乎看不到孩子的孤单眼神,总是用不同理由来为自己开解。

陪伴不仅仅是“照看”。

你的陪伴,应该可以让他无所畏惧地、跌跌撞撞地开始探索世界;你的陪伴,能让他永远记住童年的快乐时光;你的陪伴,让他学会去看待社会事物。

否则,你不知哪天这样的意外发生在你孩子身上,也不知道你的孩子有无足够的幸运被救;你也可能会为孩子未来的不尽人意,深深地痛苦。

就像湖南一位父亲为救掉入下水道的孩子,双双溺亡。

正如格言:幸运女神不愿将任何人长久驮在肩上,她很快就会疲倦。

03

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健康成长

人人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是的,无论是对父母、对夫妻还是孩子,陪伴都是最好的方式。

但是,陪伴不是“陪”就行了。

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在讲座中谈到:养育是教育的基础,0-6岁是情感、性格培养的关键期。

0-3岁形成良好的一对一的亲子关系,是后期性格教育的基础,有了3年的养恩,才能有后期的教养心理资本,也能立威于他。

老话说:3岁看大,6岁看老。

诚然如是。

曾看过一个调查视频,

视频是90后三对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他们每周都要抽出一天和孩子出去郊游、陪伴孩子跑步、陪伴孩子练习芭蕾。

其中一个父亲说:“第二个小子,开始和我们一起跑步时,喊累,坚持不了,后在我们的鼓励和陪伴下,能坚持跑完4、5公里。”

在陪伴中,父母和孩子一起,经历着跑步所遇到的难关。父母的坚持,给孩子力量;面对孩子的娇气,父母没有妥协,给予的是鼓励和共同练习,让孩子明白了榜样的力量。

他们一同走过锻炼带来的身体的痛苦,到最后的精神收获,让孩子明白:只要愿意坚持,你一定可以做到。

这就是陪伴的意义。

对此,李教授谈到:3-6岁是孩子人性被唤醒的过程,是情感、性格发展的起点,是后天观念、行为模式建立的关键期。而通过某件事就可以把观念定格,形成定势。

养育孩子,没有捷径,只有用心的陪伴。

只有陪伴孩子嬉戏、玩乐、互动,才能发掘,及时引导,打好教育的基础。不要让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期,因为无谓理由来回避父母应尽的养育责任。

曾记得同事的一句话:“每天回家看见孩子,就忘记了单位里所有的烦累。”

深以为然。

孩子的内心,最是纯真。他渴望父母的陪伴,陪伴他一起游戏、一起看动画片、一起读睡前故事,和他分享一切的属于他的秘密,把他认为的所有快乐都会毫无保留的给你。

而父母在经历了社会的复杂和艰难后,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用心体会,你能感受到一份心灵治愈。

诚如果农在《我的事业是母亲》里说:“陪伴孩子成长,就是重回生命最初的快乐时光,是一件多么值得我们感恩的事情啊!”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愿每个父母都能用心陪伴自己的孩子,去感受这份生命难得的快乐,发现孩子的长处,打好教育的基础,为孩子也为自己创造一生的美好。

足够的爱和用心,才能让孩子有个幸福的童年,去治愈成年社会的不堪。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校长传媒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121/1674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