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卢斯达:以2019作临界线人们看到的三种香港电影

作者:

几部港片纷纷在台湾金马奖斩获应得荣耀,消息传来,这些电影是我们都听过并如数家珍的传说,但没很多人真正见过。就像你搬进一间屋,屋主将某个房间封锁,从来不准你使用和进去,但有一日你发现那间房得了室内设计大奖,全世界都在报道你家中一个你看不到的房间原来充满奥秘,但你仍然不准入内观看。

作为2019年之后的成果,香港人得到了自己在本土无法观看的“香港电影”,至此三种后2019年港片类型,在中港合拍片浪潮的商业、文艺清洗的历史背景下,完成了一个阶段,重新浮现出一个轮廓。

第一种是使用部分或全部中国资金的香港电影,例如近期的《梅艳芳》,类型特色是明确的类型片,大制作,大宣传,获准于中国上映,但香港观众也会入场、观看和讨论。这个类型的电影会有“港味”,但至少会是中国电检部门会接受的“港味”,但也不会明显违背香港观众的意识形态,手法也不会过于实验。此栏下的作品就是精明人玩的平衡游戏,平衡到就会成功。

并不是说这类兼顾一切的大电影就不会有言志之作。《黑社会》宇宙讲香港与中国的权力关系、《无间道》宇宙用黑帮史诗来讲过渡期前后的身份迷惑和创伤、《寒战》宇宙用警队内部纠纷来讲过渡之后浮出水面的深层建制。以上这些商业大片被归类在黑帮片、警匪片的类型之下,可能是无意识的,但香港电影将这些类型发扬光大,于近代进而借用它(和它配套的既定观众和资金)来讲更深层的故事。例如2012年中港合拍片《毒战》就用香港毒贩和中国缉毒人员冷酷拼杀的硬汉戏剧,投射出之后中港双方殊死搏斗导致“揽炒”的寓言,是合拍片中极少数能脱颖而出的言志之作,编剧到了神处,甚至有预言家的味道。

第二种是不太具港味的香港电影,起源是中国娱乐圈吸收香港影视幕后人员或者演员的二三十年前,但现时中国影视圈技术上已经学师完毕,对香港影视人员也会变得挑剔。香港上一代明星现在最新的赚快钱方法是成为中国综艺节目的大牌嘉宾(包括近日卷入丑闻的谭咏麟),这也使他们日渐淡出本地人的视线,日子一久,上面第一种需要考虑一切的电影也许就不会考虑他们,导致分流,这些演员或者导演或者明星就会耽美于一个巨大而短暂的市场,而那个市场不会长久需要他们。

作为2019年之后的成果,香港人得到了自己在本土无法观看的“香港电影”。(金马执委会提供)

所以一些电影明明是香港演员去演,或者是由技法高超的香港导演去导,但在香港观众语境下,就不太有兴趣,进而令这种香港电影对本地社会失去影响力。而这些北上发展的人们,大家大概当他们是香港电影培养出来的团员暂时“离团”单飞。此栏下的工业环境穷奢极侈,但作品有时不被分类为港片,但它们又确实是香港电影人作品。

第三种是“抗战电影”。香港电影的远古源头,确实其中有一支是中国电影南下拍抗日电影,言志指数最高。这个传统一直到之后亲共左派电影圈子亦如此。比起有强大势力和资金的亲民国电影界,他们没有太多资金,用流水般灵活的方法、勤工俭学的战斗精神完成电影,放映范围未必很大,是信念支撑他们继续创作,战后他们就拍了很多戏去揭露英殖社会黑暗,与歌功颂德的英殖当局唱对台戏,宣扬著另一个共同体的理念,他们的“英特纳雄耐尔”。

现在香港也有很多这一类燃烧着熊熊言志烈火的作品,同样是诞生于贫瘠焦土上的战斗之作。有些作品能够上映,但无法获得足够曝光。有些作品会被封禁。有些作品粗制滥造,有些会在海外获奖。此栏下的工业物质条件极度贫乏,但点子百出,想说故事的感情充沛。人们看完一些电影之后会觉得普普通通,但人们的思想和感情已经活络起来,这一部不好看,很快会有下一部好看,“神作”很快或者已经诞生,之后也会诞生。为什么?因为这个地方的人太想说故事了。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202/1678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