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科教 > 正文

那些出尽洋相的大学校长,除了北大清华,还有谁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两岸分离的悲苦,后两句表示要像精卫填海一样,担负起救国的大任。顾校长在念这首诗时,念到“瓠离分裂力谁任”时,就被“瓠”字卡住了,他竟然不知道这个字该怎么读。后经人提醒才得以圆场,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场面相当尴尬。自己送给别人的礼物,自己却连上面的字都没认全,这情何以堪啊!?不仅如此,在主持过程中,顾秉林还结结巴巴,几次中断修正,到了最后更是洋相出尽,把向宋楚瑜赠送礼物说成“捐赠”礼物,现场一片嘘声,尴尬到了冰点。

由于大学校长是个高官,掌握着人财物大权,百姓子女对于上大学的欲望又十分强烈(有钱人家的孩子都出国了),这个岗位就变得炙手可热了。因为行政权力可以瓜分学术权力,行政资源可以垄断学术资源,行政能量可以体现学术“魅力”。当做官作为大学的一种追求,其大学的风气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可想而知。有的校长热衷于作批示、发文件,官腔十足。

比如,把“赠送”说成“捐赠”,除了可能是长期疏于学术修养,根本就搞不懂“赠送”和“捐赠”的区别,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已经习惯了居高临下、公权滥用的官场思维所导致。要他们静下来做系统的深层的理论思考已经不可能,什么高校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健全人格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有的大学校长虽有文章和演讲发表,也只是工作经验性总结、感受类文字,而且多由别人捉刀代笔,自己只是署个名或去宣读一下而已。这也是他们频频出“洋相”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重要场合,人们听了这些“大咖”们的发言,不禁窃窃私语:难道这就是中国顶尖大学校长的水平吗?有的校长自信满满,唯我独大,几乎无所不能,所以读错一两个字,作几句被笑掉大牙的打油诗,丝毫不会影响他们的前程,也不会感到斯文扫地。这又让人想起了一个桥段:

主持人李湘受聘成为四川一所大学的教授。她在一堂名为《论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的课上侃侃而谈,当讲到实践的重要性时,李湘教授说道:“只有多实践才会有进步,要不然找工作的时候事情会很辣手。”马上有好多人悄声说:“是‘棘手’!”在一堂“主持人综合素质”的课上,把“棘手”生生说成“辣手”,这种“综合素质”,还真是有些打脸啊!

李湘毕竟是一名娱乐明星,说错了也只是影响一个班的学生。但我们的大学校长在学生们看来可是教授的领导、精英的领头羊啊!可想而知,如果都是这样,我们的校长们会给学生一种怎样的治学精神,怎样的人文素养?

读几个错字,并不能说他们不能做大学校长,至少说明他们对此准备不充分,做事不细致、不认真。不认真还能当校长,归根结底,还是大学缺少竞争,一家独大,政府全包。假如像上世纪初叶,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和教会大学三分天下,并驾齐驱,开放办学,按章办事,这些校长还能这么混么?

美国大学校长任期平均为12.2年,中国一般为5.2年,其原因很复杂。但中国换校长之勤,给人以走马灯的感觉。因为校长不过是一个仕途跳板或级别待遇而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连树木的时间都不够,焉谈树人?

思想是要长久积淀的,要形成自己合乎大学逻辑发展的治校理念、话语体系、价值导向、人格素养,那是需要潜心静气、心无旁骛、深入思考的,是要坐“十年冷板凳”的。那么,什么来得快?靠办综合性大学(985的硬性条件),靠挂靠欧、美、澳某大学,靠更改校名、扩大校园、增加专业,靠短平快的科研成果……如此急功近利、短视浮躁,能办好大学?

即使有点思考,也是碎片化、断裂化或者娱乐化的东东。这就使我们又想起了某大学校长郑强的“金句”:“为什么天上倒水的就要比地上倒水的长得漂亮?”

郑校长要么是对空乘职业的无知、对服务行业的歧视,要么就是哗众取宠、想博取廉价的掌声。面对网友质疑,他觉得很委屈,辩解了几句,网友还是不买账。

一个大学校长,天天夸夸其谈地想当网红,语不惊人死不休地象个骗子,思想浅薄得象个弱智,能办好一所大学吗?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中国最高“师”府历经3年研究出来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堆砌概念、重复交叉、枯燥干瘪,核心空泛,引来无数吐槽。

中国的大学给人的感觉总是缺了那么一些点文化味,多了一些铜臭味;中国的大学校长总是缺了那么一点书卷气,多了一些官架子。

这样的大学还是大学吗?!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 天狐观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207/1680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