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瑞鹤:托福40年:中国考生的“聪明才智”用在了哪?

作者:

2021年的12月份,是ETS在中国举行GRE和托福考试40周年的纪念日。为此,ETS还专门发了文案和视频来做纪念——40年,足够可以被视为一段历史。

如果读这篇文章的诸位对托福和GRE是什么不甚了了的话,那么翻译成更直白的语言,这是出国必备的两个考试,40年,出国留学,或者说出国生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如今,中国算是成为了留学生输出的头号大国(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去了美国)。

而在这个过程中,GRE和托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托福和GRE考试40年了

ETS的文案和视频里制作精美,展示了这样的考试给中国学生带来的美好,这也是确实的。具体到这样的考试怎么考,出国这件事又是怎么回事,都是过于庞大或者专业的话题,在这里展开并不合适。

当然啦,这样的考试铺开,也催生了留学教育培训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这当中的翘楚,自然是俞敏洪老师的新东方。

托福中国40年见证人——俞敏洪

只不过,四十年过去,物是人非,国内教育培训行业遭遇骤变,新东方也不能独善其身,大量的场地退租,许多的课桌椅被送到贫困山区,俞老师也在艰难转型。

如此这般的场景和ETS的美好回忆构成了鲜明的反差,果真还是应了那句新华字典里著名的话——李华考上了清华大学,而我在超市当售货员,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考的是英语,还是别的?

那么,像新东方这样的英语培训,在这四十年里走了一条什么样的路呢?在这“至暗时刻”的寒冬,出国留学英语培训行业是否可以回望往事,满意地说“那些该打的仗我都打过了,那些美好的事物我都经历了,如今,寒冬将至,我带着满足,安息主怀”?

恐怕不能。这几十年,出国留学培训圈子里的名师们,已经成功地把自己教书的内容变成了一门玄学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详情参看:中国人学英语到底是为了什么?|循迹晓讲),在文章中,我提到了这样的事实——学英语最关键的是理解背后的文化,王佐良教授表示: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语言之有魅力,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为后面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但这两者又必须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语言表达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进的。"

这篇文章下唯一睿智的留言

那么,托福和GRE,考的又不只是英语。托福是以英语为载体考察基本常识和逻辑能力,而GRE是以英语为载体去考察进一步的学术能力。说白了,那就是“考察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公民”

人的能力是分层级的。而最底层是“有逻辑和科学思维,有基本的同理心”。

在这个基础上,一个人“运用逻辑和同理心”推导出一些自己认可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包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看待世界,等等等等。再往上,可以在这些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一些常识性的知识网络。到了这一步,这个人已经可以算是一个合格的公民了。

倘若此人有意深造,他大可以在已有的常识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研究下去,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什么是“核心能力”呢?大约就是这样吧

在整个过程中,语言,不管中文还是英文,其实都只是一个工具。倘若没有这样逐层递进的能力内核,语言就未免空洞。ETS也不是没来中国做过讲座,他们的负责人很诚实地说,不要刷题,而要去多读书,如果不认真地从底层把素质夯实,的确很难在托福和GRE中考好

教的是英语,还是别的?

但是,一代一代的中国孩子,如果不是上“还算过得去的国际学校”,那就是连英语的基本语法都不会学好(比如分号怎么用,冒号怎么用,这些语法点很多学生还真不会),至于逻辑,基本常识,不好意思,没学过,也不会学。

那么进一步的学术能力呢?那更是闻所未闻。

在体制内的英语教育里,由于那个众所周知的原因,“透过语言学文化”,是不可能的事情,至少在目力所及的将来,中国的大中小学生,如果还要学习英语的话,大约还是在语法和词汇的海洋里挣扎(不会让背诵葛底斯堡演说,这个放心),而且大约也不会有任何改善的余地。

这种东西可以一直出版,一直卖钱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出国,又不肯承认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大的短板,急吼吼地,除了速成,大约不愿意走第二条路。

于是,各路出国留学培训班的名师们出现了。这些培训机构的路数,具体参见黄教主的电影《中国合伙人》(我相信那里应该比较忠实地反映了一些现状)。

责任编辑: 李广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218/168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