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九七前后香港新闻自由

作者:

按:最近中共打压香港媒体,拘捕立场新闻高层。这是2014年的旧文,重发。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中国,中共政权向国际社会作出香港50年不变的承诺,香港地理位置和历史作为中国大陆对外的一个窗口,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大陆的一个桥梁。因此,新闻自由成了检验香港是否不变的一个重要指标。

今年(2014年)2月10日香港记者协会(记协)发表了一项调查结果,58.4%新闻从业员认为香港现时的新闻自由比回归时有所倒退:主要原因是业界自我审查;其次是政府加强控制资讯的发放。另外,近6成受访新闻工作者认为业界的自我审查较10年前严重,主要表现在淡化中央政府的负面消息(占受访业界20%)或淡化忖度中央认为敏感的消息(20%);其次较多表现在淡化对传媒老板或其相关利益的负面消息。

记协对此表示震惊。由于自我审查并非一个被社会接受的做法,实际情况比调查所揭示的情况更严重应该是一个合理的推断。

左图:2004年9月立法会进行选举,同年年中,香港3位名嘴:郑经翰、黄毓民和李鹏飞先后宣报封咪,一时搅得满城风雨。封咪前黄毓民曾经说过:“我受到的压力可能比他(郑经翰)更严重,因为他没有骂共产党,我骂共产党。”右图:2004年5月3日商业电台(商台)“风波里的茶杯”节目主持人之一的郑经翰宣布,由于政治压力而“封咪”,引来社会人士高度关注香港的媒体空间。

左图:由香港民间发起的“撑港台运动”,于5月6日举行游行及绑红丝带活动,支持香港电台转型为公共广播机构。他们在港台门口高喊“撑编辑自主”、“撑言论自由”、“撑共公共广播”等口号。右图:在香港举行过多次的声援国内退党人士的大型游行,除了大纪元报导以外,其它香港媒体一律不报导。

新闻公信力跌至最低

较早前,根据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2006年就“本地传媒公信力”作出的调查结果显示,无论从市民或新闻从业员的角度出发,比较以往数据,香港的新闻公信力跌至新低。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及传播学院教授陈韬文指出,在1990年、1996年、2001年及2006年的4次调查中,以今次评分最低,他认为这与传媒机构予人的政治立场,以及传媒报导时是否渲染暴力、色情及煽情的因素有关。

陈韬文说,在政治立场方面,传媒机构是否有独立性、具备敢言风格,还是面对权力中心进行自我审查,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评分。他说,自我审查可以源于对北京政府、港府甚至财团;评分大跌或可能是因为予人印象“立场不够独立,立场靠边站”有关。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说,早在九七前中共当局已经清楚讲明有什么不可以报导,完全是明显,不是暗示的,如不可以宣扬台独,特别是西藏、新疆的独立,不可以骂中共的领导人等。

九七后也是具体落实这些东西,所以出现了2000年香港有线电视台访问了吕秀莲,中共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王凤超出来说话,自始之后,香港的媒体就很少访问吕秀莲,访问台湾副总统吕秀莲也会讲一些和台独没有关系的话题。

又如新疆独立问题,有个别的传媒拍纪录片讲民生的,但涉及到这方面都是有一个自我审查的机制,避免触怒中共,在这种情况下,香港的消息少了,观点也是单面的。

脱不开中共外交观点

杜耀明举例说:“如北京要统一海峡两岸,现在很多报纸都不能够跳离中共的外交观点:不排除用武力。其实中国人应该是反对用武力去对付中国人,既然台湾是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人民,更加不应该用武力对付。但没有一张报纸会说反对武力侵台。可以看到香港的报纸凡是讨论到台湾的问题就是讲到统一的问题,而不是说台湾的未来或前途问题,更加不是和平统一的问题。这是一个观点上的狭窄化。”

杜耀明观察到在探讨中共政权最高层的政治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报导方面相对也是少了,近期也有,但都是引用了日本的共同社、时事社或西方的纽约时报的观点多一点:“最出色是林和立,但他在《南华早报》被改调另一个职位,最后要辞职。有人做过统计,由林和立离职后,相对以前10年,有关最高层政治斗争的报导是少了很多,我相信这不是一个巧合。”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新纪元周刊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101/1690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