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奇闻趣事 > 正文

确实没想到:全球电影产量第一,竟是个非洲国家

  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电影业最强大?

  仅就每年发行的电影数量而言,不是美国,不是中国,也不是印度。

  你能想象吗?答案竟然是一个非洲小国,尼日利亚。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给出的数据,尼日利亚在2019年一年就发行了2599部电影,排名第二的印度有2446部,其余的国家都没有超过1000部。

 

确实猜不到:全球电影产量第一,竟是个非洲国家

维基百科上各国电影生产数量对比。图片来源:Wikipedia

  那么,尼日利亚电影产量这么高,为什么你从来没看过呢?

  其实,全世界都在问这个问题。

一 质与量

  早在2002年,尼日利亚蓬勃的电影产业就已经被关注。

  2002年5月,作家马特·斯坦格拉斯(Matt Steinglass)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名为《电影;当不好的事太多时》(Film; When There's Too Much of a Not-Very-Good Thing)的文章。

  该文章第一次将尼日利亚电影业称为“尼莱坞”(Nollywood,也称诺莱坞,瑙莱坞),与美国好莱坞、印度宝莱坞齐名。

 

确实猜不到:全球电影产量第一,竟是个非洲国家

在电影拍摄时,尼日利亚东南部村民的围观场景。图片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之后,许多记者和作家也逐渐关注到尼日利亚电影现象,尼莱坞的大名就这么叫开了。

  2009年,尼日利亚年电影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已经仅次于印度。

  到了2014年,尼日利亚电影总产值达到了51亿美元。尼日利亚电影业就此成为与美国、印度三足鼎立的电影产业。

  而电影产业占尼日利亚GDP的1.4%,相比之下,美国和中国的电影业只占本国GDP的不到百分之一。

  尼日利亚电影的高产量在2010年以后逐渐为人所知,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谈论得更多的是尼日利亚电影的低品质。

 

确实猜不到:全球电影产量第一,竟是个非洲国家

粗糙的非洲电影特效。图片来源:OkayAfrica

  事实上,尼日利亚电影产量虽高,在欧亚却很少有人真的看过,也是因为其质量之低。

  在网络上,尼日利亚电影的很多片段相当流行。这些片段,也在不断刷新着其他地方人对于电影的认知。

  在尼日利亚电影中,十中有九都无法称得上是真正的电影,充其量是制作得不够精良的短视频。

  一个著名片段是,一个男人在房间中持枪伏击进来的敌人,枪的子弹射出去之后成了一个类似动画的特效。

  而且,这个片段能够一眼看出是在简易绿幕前演的,音轨也非常不专业,就像是用手机随便录的,全都是杂音。

 

确实猜不到:全球电影产量第一,竟是个非洲国家

尼日利亚电影拍摄场景一般都是搭一个简易绿幕,后期制作也非常简陋,但在非洲银幕上已经替代了好莱坞。图片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一般的故事片、犯罪片中出现被称为“五分钱”特效还不算奇怪,尼日利亚还有大量的科幻片。

  这些科幻片的特效甚至不如美国1933年的《金刚》,大多像是刚学了不久动画的人随手做的。

  更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尼日利亚科幻片不只是特效不行,情节也非常诡异,常常是没头没尾。

 

确实猜不到:全球电影产量第一,竟是个非洲国家

尼日利亚有很多版本的《蜘蛛侠》电影,特效几乎和20世纪末的电脑游戏类似。图片来源:metro.co.uk

  比如在一个科幻片中,外星人降临地球,然后开始追着男主人公跑,结果没有追上。

  于是,外星人骑着不知道哪里来的飞行器继续追,那边的男主人公靠跑步甩掉了外星人之后,好像完全忘记了刚才发生了什么,开始和路人攀谈起来。

  当男主人公又看到外星人时,就将路人当成盾牌挡住了外星人的攻击,却被外星人再一次攻击杀死,一起杀死的还有另一个路人。

  影片到此就结束了。

  然而,这种没头没尾,也不知道要讲什么的片子在尼日利亚却是大多数。

  与尼日利亚的这些电影相比,美国、印度和中国那些品质最低的电影都成了教科书级的电影。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产量高、质量低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成本低。

  尼日利亚电影成本极低,往往一万美元加上一周时间就可以拍摄一部电影。这还指的是长达几个小时的电影。

  除此之外,那些大量称不上是电影的影片,其成本更是低得离谱。

 

确实猜不到:全球电影产量第一,竟是个非洲国家

尼莱坞的影片一般类型有乡村题材、警察题材、家庭剧、喜剧片。图片来源:Medium.com

  奇怪的是,就是这样的低成本、低质量的电影,却在非洲喜闻乐见。

  尼日利亚电影对非洲各国的影响如同洪水猛兽,甚至被与艾滋病的流行相提并论。

  加纳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国家都试图禁止尼日利亚电影在本国泛滥,警察常常对音像店突击检查,没收和销毁来自尼日利亚的录像带,可是最后还是无法抵挡这一洪流。这些国家显然担心尼日利亚文化对本国的冲击。

  法国著名导演和人类学家让·鲁什(Jean Rouch)认为,非洲已经在“尼日利亚化”的路上,整个非洲都在“以尼日利亚的方式打响指”。

  这种奇异的现象出现,与尼日利亚历史与尼日利亚电影的历程息息相关。

二 成就奇迹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经济体也已成长为非洲最大经济体,俨然进入世界大国行列。

确实猜不到:全球电影产量第一,竟是个非洲国家

  而且,尼日利亚还有一个身份,它是英联邦的一员,曾是英国的殖民地。

  因此,尼日利亚的现代化过程比非洲其他国家都更顺利,其电影业也发展较早,赢在了起跑线上。

  电影艺术产生于19世纪末,最初是由迈布里奇(Muybridge)1870年代的连续摄影发展而来。

  1888年,路易斯·普林斯(Louis Prince)的《郎德海花园场景》拍摄后,电影技术在美国、英国、法国迅速出现和发展。

  尼日利亚电影受英国影响,赶上了最早的电影潮流。

  在爱迪生发明电影放映机时,尼日利亚便引进了大量机器,主要供殖民地白人观看。

确实猜不到:全球电影产量第一,竟是个非洲国家

1895年的电影放映机,人们通过上方的小孔向内看。该技术最早由普林斯、爱迪生等人发明。图片来源:Wikimedia

  早期殖民时代,尼日利亚的电影业主要是引进欧美电影,只有少数人能够观看。不过,尼日利亚人很快也参与到了电影制作之中。

  1935年,匈牙利导演科尔达(Zoltan Korda)拍摄的《河上的桑德斯》(Sanders of the River)就由尼日利亚人奥兰多·马丁斯(Orlando Martins)主演。

  马丁斯从此成了最早的一批尼日利亚裔英国演员,他至今仍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黑人演员之一。

 

确实猜不到:全球电影产量第一,竟是个非洲国家

奥兰多·马丁斯是尼日利亚约巴鲁人,最初在马戏团表演,后进入英国电影界。图片来源:IMDB

  不过,在殖民时期,尼日利亚的电影话语完全是西方的,拍摄的内容几乎没有关于尼日利亚本土的,制作和发行全部掌握在欧美手中。

  但这个时期的电影,却为尼日利亚电影业奠定了相当成熟的行业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尼日利亚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

  1960年10月1日,不断试图脱离英国的尼日利亚最终独立,并在1963年成立联邦共和国。

  从此,尼日利亚电影受到非洲化潮流席卷,进入黄金时期。

  没有了英国的管理,尼日利亚在1960年代先是完全放开了电影产业,亚洲电影开始广泛进入尼日利亚,日本、中国和印度的明星开始为人熟知。

  1970年代,尼日利亚政府开始意识到本土电影的重要性,开始颁布本土化法令,要求将该国300家电影院从外国人手中转给尼日利亚人。

  更重要的是,1970年代,尼日利亚发现和开采了大量石油,人民生活整体富裕起来,可支配收入增加。这让更多的尼日利亚人有钱进入电影院。

  多方面元素带来了尼日利亚本土电影第一次繁荣。

  尼日利亚第一代本土导演的出现,让尼日利亚电影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讲述自己的故事。

  巴洛贡(Ola Balogun)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导演,他拍摄了许多讲述尼日利亚历史的电影,并在电影中使用约巴鲁语。

  被视为尼日利亚现代喜剧之父的摩西·奥拉亚(Moses Olaiya)在1985年拍摄的《摩博拉坦》(Mosebolatan)创造了五天内10万奈拉(约合2015年的4000多万奈拉)票房的纪录,成为尼日利亚电影黄金时代的代表。

确实猜不到:全球电影产量第一,竟是个非洲国家

巴洛贡(1945-)是尼日利亚著名的导演,他的电影体现了浓重的尼日利亚本土气息。图片来源:alchetron.com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电视的发展,以及石油价格下跌、政府腐败等原因,尼日利亚电影业又退回到少数人的圈子中。

  普通民众不再愿意去电影院,但电影市场仍然存在,只是必须转换形式。

  于是,录像带大行其道,粗制滥造但产量极高的简易影片走入尼日利亚的大街小巷。

确实猜不到:全球电影产量第一,竟是个非洲国家

 尼日利亚1960-2010年GDP,能看出1980年代的电影黄金时代与经济密切相关,而后的电影衰落也与此相关。图片来源:世界银行

  低质量、低成本、高产量,在1980年代末开始成为尼日利亚影片的特色。

  从此,尼日利亚成为非洲电影的中心,每天至少生产五部电影,大量的碟片从尼日利亚运出去,换回一沓一沓钞票。

  这是一个巨大的假货、盗版市场,全世界各地的电影在这里改头换面,被东拼西凑成喜闻乐见的非洲影片。各类《蜘蛛侠》电影就是例证。

  不过,这虽然牺牲了电影质量,却让空前多的人有机会看到影片。而这些影片囊括数百种当地语言,并且百无禁忌。

  要知道,非洲是一个种族林立、语言众多,而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当低的大洲,因此欧美和亚洲电影进入非洲,往往只有少数人能看懂,终究很难普及开来。

  但尼日利亚电影完全是本土化的,从业人员自由自在地用各自习惯的语言拍摄影片,使影片可以满足到足够多的人。

  只是,这样大量的低质量电影只是权宜之计,长期持续下去对尼日利亚电影绝不是好事。

  尼日利亚政府和电影人也注意到了这一弊端,在21世纪初开始寻求改变。

  2006年,尼日利亚政府开始以尼莱坞为名支持电影走向优质化,此后几年间政府不断拨款引导电影产业。

  在政府和电影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场名为“新尼日利亚电影”的革命悄然开始。

  2009年,惊悚电影《小雕像》(The Figurine)上映,标志着尼日利亚电影打开了国际化、优质化的大门。

  这部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放映,并斩获多个奖项。

  之后的几年,尼日利亚电影质量迅速提高,虽然整体的电影市场仍然充斥着粗制滥造的影片,但一小部分优秀电影已经开始走向世界。

 

确实猜不到:全球电影产量第一,竟是个非洲国家

《小雕像》是一部融合宗教、惊悚、恐怖等多元素的电影,在叙事手法和制作上紧贴世界潮流。图片来源:IMDB

  尼日利亚电影发展的戏剧性历程,不可复制。

  而归根结底,尼日利亚电影的大发展是源于自由。这也是电影发展的铁律。

三 自由的危机

  与尼日利亚电影业的迅猛发展紧密相关的,是尼日利亚广泛,甚至泛滥的自由。

  尼日利亚虽然有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但基本无力管理,起不到作用。

  这主要因为尼日利亚独立后要么在战争,要么由军政府统治,后来又开始走民主道路,始终没有健全的审查制度。

  尼日利亚电影泛滥的自由不只在非洲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很难找到第二例。

  相比之下,尼日利亚西边不远的加纳则是反例。

  加纳电影产业甚至比尼日利亚发展得还早,但由于国家审查力度过强,加纳电影人从1990年就开始锐减,现在已所剩无几。

  本来,加纳和尼日利亚都曾被英国统治,但加纳后来抛弃了英国体制,受苏联影响将电影公有化,电影院也都归国有。

  在20世纪末,加纳和尼日利亚开始分流,最终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世界各国的电影业,一般都对电影进行审查或分级,而尼日利亚两种制度都十分不健全,这就造就了一个电影界的怪胎,也是尼日利亚电影奇迹产生的原因。

  在审查制度严苛的国家,电影人的生存一般很艰难,不容易实现电影业的进步。

  比如伊朗,目前是电影审查最严格的国家之一,而且由于政教合一的缘故更是让电影业雪上加霜,几乎能想到的类型电影在伊朗都是不可能的。

  饶是这样,伊朗电影人要么不顾禁忌,挑战制度,甚至不惧牢狱之灾;要么则在体制下艰难度日。

  《小鞋子》就是一部这样条件下的佳作,它为了躲开禁忌,选择了儿童题材,成为黑暗下的微光。

 

确实猜不到:全球电影产量第一,竟是个非洲国家

《小鞋子》是伊朗电影中的佳作,通过讲述儿童的故事侧面反映了伊朗社会的社会矛盾。在电影审查制严苛的国家,电影人大多采取这样迂回的方式进行艺术表达。

  韩国也经历过这一时代。

  1970年朴正熙时代开始大力审查电影,只允许“对政府忠诚”的电影,电影艺术成了宣传工具。

  在这种情况下,电影人噤若寒蝉,电影院也变得门可罗雀,观影人数迅速下降60%以下。

  1980年韩国开始对电影放松监管,马上在1981年韩国电影就杀入戛纳电影节。

  到了1984年,政府允许独立电影制片人出现,隔年修改法律允许进口更多国外电影。

  到了1987年,韩国彻底步入民主化,第二年就取消了一切对外国电影的限制,结果导致国产电影市场遭受重创,市场份额只有16%。

  不过,同一年,韩国也取消了电影审查制,改为分级制。

  之后,韩国政府为保护国产电影实行了银幕配额,但总体没有太影响市场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电影终于在1900年代末走上了快车道,《我的野蛮女友》《杀人回忆》《共同警备区》《老男孩》等优秀电影成批出现。

确实猜不到:全球电影产量第一,竟是个非洲国家

《我的野蛮女友》2001年在韩国上映,成为韩国史上票房最高的喜剧电影。图片来源:豆瓣

  在短暂地学习好莱坞大片后,韩国立刻找到了自己国家的风格,走入了世界电影市场,逐步成为电影大国。

  从审查制到分级制,在20世纪末的不同国家反复上演。

  分级制使电影人百无禁忌,只要不怕票房惨淡,就可以拍任何题材,采用任何尺度。分级之后,依据不同的级别,适用于不同年龄和群体的人观看,在不同时间和地点播放。

  这样的体制让电影人知道明确的法律边界。

  而审查制没有这样的边界,因此让电影从业人员不知红线在哪,只能迎合权力的风向,如履薄冰。

  在这两种鲜明的体制的对立之外,尼日利亚是一个特殊的法外之地。

  由于其在电影体制上落后,尼日利亚既没有能力管控,也没有能力健全法治。

  实际上,尼日利亚并没有发达的电影工业,而更像是小作坊林立。

  在这种情况下,尼日利亚电影人可以拍摄任何电影,而门槛并不高,甚至只是拍一个无聊的对话,仍可以两美金卖出去。

  一旦可以如此简单地获得利润,就没有人愿意耗时耗力去挑战有难度的工作。

  过去几十年,尼日利亚就是这样形成了低成本、低质量、低价格、高产量的链条,并产生路径依赖。

  毕竟,拍摄一个高质量、高成本的电影,也要冒更大的风险,可能造成高损失。

  这样,在一段“野蛮生长”之后,逐渐就露出了弊端。

  一是,一旦有一个非洲国家学习尼日利亚成功,尼日利亚电影市场就很容易被替代。

  二是,当民众看够了低质量电影,也会有更高的需求,然后抛弃这些“垃圾食物”。

  想要改变,需要尼日利亚电影人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智慧,以及国家更健全的现代化体制。

  尼日利亚的电影市场,就像尼日利亚的石油,可能是上帝的赠礼,也可能是诅咒。

  这一红利能维持多久,能不能顺利转型,是尼日利亚的难题,也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明白知识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221/171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