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内斗? 降温?上海党媒突批常态化核酸检测 登媒体热搜榜首

作者:
6月5日,上海官媒“澎湃新闻”刊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宏的一篇文章,题为“法治的细节─关于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法律问题”。文章直指,各地政府不应该为规避责任、谋求速效就无限度、高频次地全员核酸检测。文章迅速登上该媒体单日热搜榜首,引发猜测。有人认为是经济挺不住了,有人怀疑涉及中共内斗。

2022年5月25日,北京市民排队做核酸。

日前上海官媒发文,痛批各地官方的“常态化核酸检测”政策。文章迅速登上该媒体单日热搜榜首,引发猜测。有人认为是经济挺不住了,有人怀疑涉及中共内斗

6月5日,上海官媒“澎湃新闻”刊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宏的一篇文章,题为“法治的细节─关于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法律问题”。文章直指,各地政府不应该为规避责任、谋求速效就无限度、高频次地全员核酸检测。

文章首先提到吉林省四平市“两次以上不做核酸检测行政拘留10天,并罚款人民币500元”的规定,直指这种做法并非孤例。

文章指出,传染病的爆发流行,仅属当局相关法律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地只能宣布进入“应急状态”。而“紧急状态”是非常法律状态中的极端事例,只有不得已才会采取,各地根本无权擅自宣布“紧急状态”。依此法理推断,“不测核酸就拘留”根本无法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0条的相关规定。

赵宏在文中称,常态化核酸检测带来的“法律风险”还有很多。首先是当局要为此耗费的巨额经济和人力成本,但各级政府如何支付相关开支却鲜有明确说明,民众无法判断是否符合预算要求,也无法进行监督。

其次,巨大的利益驱使所导致的核酸检测造假事件频发,同样跟信息不透明、监管不力有关。

最后,常态化核酸检测成为民众的沉重负累,政府为推行也须付出高昂的“执法”成本。

赵宏强调,政府应该科学地确定检测频次和筛查范围,不能让核酸检测经由常态化滑向“资源浪费、收效甚微的过度化”,不能使某些“僵化过度的政策选择”造成“不可控的负面效果”等等。

该文6月5日傍晚发表,6日迅速成为该媒体的单日热搜排行榜第一名。另外,中共卫健委批评各地防疫乱加码的“九不准”措施,也登上“澎湃新闻”单日热搜第三名。这都引发了对当局“动态清零”是否受到挑战的猜测。

所谓“常态化核酸检测”引发民怨沸腾,并严重损伤地方经济。同时,地方财政也无力长期承担相关的巨大费用。有地方已下令民众自费检测。连经济发达的上海市也宣布自费检测只持续到6月30日。未来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到底由谁买单,仍是未定之数。

目前全国“动态清零”有所松动。据陆媒统计,中国多地下令松绑人员流动,对低风险地区取消查验核酸证明,包括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大连、成都、广州等市,还有广东省内其它多个城市。如果民众出行不再查验核酸证明,常态化核酸检测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强制性。

不过,各地对跨省流动人员的检测依然严格。部分城市,包括北京、深圳郑州市,仍在继续强化核酸检测规定。

(记者郑鼓笙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新唐人电视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607/1758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