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优秀的孩子都是管出来的!记住这2点,孩子想不成才都难

说到管教孩子,很多家长会有一种无力感。

小时候很乖巧的孩子,越长大越难管教!

比如下面的几个场景,你一定很熟悉:

“早上叫了孩子多少遍,就是不起床!”

“吃饭的时候,总想看电视,一关电视,就发脾气。”

“做作业,磨磨蹭蹭,什么事都要人操心。”

瑞典儿童文学家林格伦曾说,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

但是如果他们无时不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

教育孩子是门大学问,多一分,少一分,都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那么,作为家长到底该如何管教孩子,是应该静待花开,还是严加管教呢?

聪明的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记住这2点,就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管教的艺术,

在于把握好“度”

每个不听话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个不会管教的家庭。

孩子为什么管不了?很大原因在于爸爸妈妈两个人的教育观念不一致,一个舍得管,一个不想管

父母的教育理念不一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孩子学会了耍聪明,谁的“管教”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

在教育孩子这条道路上,家长是很难分清“严”和“宽”的界限的。

而这就需要教育的艺术了,只有学会把握住“度”,才能管教好孩子。

记住一点:管教孩子,“原则性问题”管好,“非原则性问题”要适当放手。

什么是原则性问题,比如人身安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行等,其他的大多是非原则性问题。

1、管教孩子,一定要趁早

越小的孩子,可塑性就越强。

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是品性塑造的黄金阶段,我们要重点培养孩子的品性。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指出,3-6岁,是孩子规则意识和早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6岁前若不给孩子立规矩,不管教孩子,再好的教育都是无用的。

然而,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有这样一种想法:孩子长大了就好了!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观念,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何其艰难,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越大,行为越难纠正。

一旦孩子长大后,品性定性,思维行为固化,习以为常,做家长的想要重新塑造,谈何容易?

因此,教育孩子要趁早,行为界限要明确,家长千万别再拿“树大自然直”这种话来安慰自己了。

2、管教孩子,需要合理分工

每个家庭当中,父母都在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教育孩子,切忌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

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每个阶段都有父母的参与和协助。

父母的管教,只有合理分工,相互配合,才能教育好孩子。

那么,管教孩子,父母应该如何分工才有效呢?

给妈妈的建议:

1、妈妈通常感情细腻,一定要情绪稳定,要给孩子安全感,用丰富的情感陪伴成长。

2、妈妈善于观察,能察觉到孩子的情绪变动,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认可孩子的情绪,通过适当方式引导孩子表达情绪。

3、当孩子遇到烦恼、遇到挫折的时候,妈妈要及时解读孩子的心灵密码,给予孩子精神力量的支持,安慰他、鼓励他走出困境。

给爸爸的建议:

1、爸爸要做孩子人生的指导师,给予孩子人生方向的指引。

帮助孩子建立各种学习与成长目标,建立人生的志向,帮助孩子找到成长的内生动力。

2、爸爸要多带孩子,培养他的动手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孩子的动手能力强,更有利于智力的发展。

修理坏了的椅子、电器,做科学小实验,爸爸的动手和示范作用,会带动孩子的兴趣,也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和创造力。

3、爸爸要多给孩子读书、讲故事、逛图书馆,爸爸的声音和妈妈的声音不同,更低沉、更有磁性,多元的体验可以丰富孩子的感受。

4、爸爸多带孩子一起运动,男性的运动天赋比女性更为出众,妈妈总是担心孩子会受伤,怕他不小心磕到碰到。

但爸爸通常会更加淡定一点,他们更加愿意教孩子规则意识、竞争意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爸爸用心陪伴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富足,抵过所有物质。父亲的行为,对孩子来说,影响无穷。

孩子6岁前,是智力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

这段时间他对一切事物都特别敏感,是养成良好习惯、学习启蒙的“最佳年龄”。

作为父母,你必须清楚,管教孩子一定要趁早,别让你的不管不教,毁掉孩子的未来!

不打不骂,

正面管教出好孩子

爱之深,责之切。很多父母也舍得“狠下心”,对孩子严格管教。

有时候孩子不听管教,冲着孩子轻则咆哮,重则暴揍一顿。

虽然暴力暂时能让孩子“听话”,但是所带来的后果却是很严重的。

这样只会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我很弱小,就要听大人的话,这个世界谁的拳头硬谁就说了算。

孩子会用这样的模式去理解这个世界,等他进入小学、中学之后,就会各种叛逆、霸凌;

碰上比自己强的就乖乖被虐,碰上比自己弱的就可以随意欺负。

最终的后果,孩子变得顽劣不堪,父母也是无力回天。

因此,当你总是觉得是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就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平时的教育是否正确。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问题的折射。孩子的问题只是果,因在父母身上。

拒绝打骂教育方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教育孩子。

1、降低声调,批评教育要低声说话。

有的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喜欢大嗓门呵斥孩子,先不管效果如何,以为声音大就可以镇住孩子。

但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大人与孩子的情绪都越来越激动,就差直接上手了。

降低声音,不但可以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还可以让孩子内心平静,更容易集中注意听你讲话。

2、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辞。

作为孩子人生中最早、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日后性格的形成影响非常大。

所以,在说话前要三思,运用恰当的语气和措辞,取得的效果一定会很好。

那么,不能打骂孩子,该怎么批评孩子呢?

面对孩子的犯错,家长可以采取这样的原则:

2岁前,不要指责孩子,孩子没受伤就是最好的结果;

2-6岁的孩子,孩子犯错后要顺其自然,接受孩子的行为,并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6-12岁的孩子,帮助孩子从错误中吸取哪些经验,并学习社会规则和承担犯错所导致的后果。

很多时候,我们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可事实恰恰相反。父母的双手是用来拥抱孩子的,而不是用来打孩子的。

优秀孩子的背后站着同样优秀的家长,而熊孩子的背后往往站着不合格的家长。

无数事例告诉我们,父母什么样子,孩子就什么样子。

正如教育家卢梭所说: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

因此,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之所以能够成功,靠的不是棍棒教育和反复的说教,而是这个孩子的背后同样有一个堪称人中翘楚的父母。

蒙台梭利博士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懂点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做好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指路人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每日蒙台梭利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621/1765033.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