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艺术世界 > 正文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涂涂改改好多处,后人临摹时为何不改正?

宋代诗人苏轼在诗中写道:“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意思是说,我的酒喝得酣畅淋漓,豪气万丈,没有一丝一毫的胆怯,就算头发已经花白,那又能怎么样呢?可以看出苏轼非常有情怀,其个性亦独特非常。

大文豪王羲之,从他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现在人工作的时候,写出的文章如果有错的话,都会把它给改正过来。学生写字时写错一个字,也用涂改液将它涂掉重新写。而他则不然,他的《兰亭集序》中许多处勾勾抹抹的地方,都没有去修改,而后人在模仿其书法的时候也没有去加以改正,那这是为什么呢?

一.王羲之

王羲之出生在魏晋的名门琅琊王氏,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练习书法,并且非常擅长。传说晋国国君一次要到北郊区祭祀,就让王羲之把祭祀要用的词写在木板上,再让工人来雕刻。工人把木板一层一层地削下来之后,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字迹,直到工人们把木板削到三分的深度后,字迹才消失,这就是入木三分的故事。

作为一代大文豪,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书”,名流千古,而在书法史上,他和自己的儿子王献之被合称为二王。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等41人在绍兴兰亭,聚集在一起。大家把酒言欢纷纷即兴作诗,展现自己的才华,王羲之也是即兴写出《兰亭集序》。

二.《兰亭集序》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作为天下第一书,最初的版本并不是那么的工工整整,上面有很多地方写错,之后只是随意,勾抹,涂改。不过想一想也是正常,对于一个喝醉酒的人来说,走路走一条直线都成问题,更何况是工整地写一篇书法呢?

王羲之酒醒之后,他想要去修改其中错误,只是在写序之时,他是在酒醉灵感爆发下写出来的,当酒醒之后灵感也就消失,无论如何也无法再找到当时的感觉。也就打消修改的念头,这些错误便被一直留存下来。

而序中最精彩的地方是,同字不同型,同一个字能够写出很多种不同的样子,就像文中有17个之字,但没有一个是用同一种手法写出来的。而奇怪的是,后人在临摹这篇序的时候,却并没有将里面的这些错误的地方修改过来,而是把这些地方也一起临摹出来。

三.博物馆的藏品不是原版

其实作者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他的情感会随着文章的书写会有变化。而序的模仿者将这些写错的地方都一并临摹下来,更多的是想要身临其境的领会当时王羲之的情感。然而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序,都是来源于另一个人,这个人不是王羲之,他只是王羲之的模仿者,这个人就是冯承素。

他是唐代书法家,贞观(627-649)时任内府供奉拓书人,李世民在拿到真迹之后,大臣们都嚷着要看一下这序,只是原著在李世民的年代已经有280多年,非常的脆弱,于是李世民就让冯承素与临摹下来,此人将王羲之的序模仿得非常相像。被称为是与原作最为相近的版本。而这一版也被称为“神龙本”,因其中有唐中宗的神龙落款。

据说王羲之的最初版本是被李世民带到昭陵,而以现在的考古技术还无法开启昭陵。尽管知道最初版本的所在之处,也只能等到考古技术更加成熟以后,才能有幸看到王羲之的亲笔。

相比于将王羲之工整的版本留存下来,让大家去模仿,还是将原版流传下来更好一些,这样大家不仅可以学习到书法,还能够感受当时王羲之写作时的情感。毕竟《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书”,让大家身临其境去感受彼时的饮酒作赋,体会王羲之当时的愉悦之境岂不是更好。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澜风说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701/1769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