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一个家庭走向衰败时,除了缺钱之外,还会缺以下三样东西

01

不管一家人的感情多好,如果不能落实到吃饭、穿衣、睡觉、出行这些小事中去,感情就不能长久。

可是,生活中大多数的小事,都和钱有关系。

有人说:“一个家庭的矛盾,八分之八十是因为缺钱引起的。”

当我们努力赚钱的时候,还会发现这样的事实:一些有钱有势的家庭,并不好过,甚至出现了夫妻分道扬镳,兄弟姐妹为争夺财产而反目,父母和儿女互相算计。

民间有句俗语:“家有三不空,子孙乘东风。”

“三不空”,主要是指书、烟火气、老人。书代表智慧,烟火气是真实的生活,老人是家庭的凝聚力。

通过深入分析和对比,就会发现,一个衰败的家庭里,不仅缺钱,还会缺乏“三个空”。

02

缺书:不学无术,诸事难成。

诗人陆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音乐家贝多芬说:“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也许,很多家长认为,读书是孩子的事情,大人只管赚钱就可以了。他们并没有想过,如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父母低头玩手机,还把声音开得很大,凭什么孩子要低头看书,认认真真写字。

读书是终身的事情,不仅能学到一技之长,还能让技艺变得更加精湛。一家人一起读书,才能有书香味,形成互补的格局。

作家冯梦龙写过一篇小说,叫“苏小妹三难秦少游”。

北宋时期,苏东坡名声鹊起,其妹妹苏小妹,也乘着家里的书香味,变成了才女。文豪秦少游,慕名而来,和苏小妹一见钟情。

新婚之夜,苏小妹出一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想了半天,不知该如何回答。苏东坡见状,拿起石子丢入水潭,溅起了巨大的水花。秦少游顿悟,回答:投石冲开水底天。

一个家庭里的难题,用儒雅的方式,轻松化解了,传为佳话。

当年,苏东坡、秦少游,以及苏洵、苏澈,都是读书之人,也考取了功名,因此家庭赞誉无数,出现了兴旺的征兆。

很多家庭,在机遇来临的时候,有想法,没有办法,因此一次次错过机遇,走向衰败。

不管家庭多穷,都不要穷教育,把智慧变成了垫脚石,未来就有盼头了。

03

缺烟火气:破锅冷灶头,有家也难回。

韩剧《夫妻的生活》里有这样一句话:“无论结婚还是离婚,都是为了幸福地生活下去。”

家,不仅是休息的地方,还是好好说话,好好吃饭,互相陪伴的地方。

当你很累了,回到家,闻到了饭菜香,听到了家人的关爱的话,内心就好受多了。

但是,很多家庭,一年到头,都没有烟火气,大家都在外头吃饭,家里只是一个旅馆。

什么是幸福,在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这样的画面:母亲从集市上买来面粉,然后说“大家一起动手,做饺子”。

和面、擀面,切肉,经过一番准备之后,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包饺子。不知什么时候,母亲在某饺子里,放了一勺盐。

饺子出锅的时候,母亲说“有一个很咸的饺子,谁吃了,就是走大运”。于是乎,那一顿饺子,变得特别神奇,谁都希望,能成为走大运的人。

一家人一起动手,做饭、拖地、洗衣服、煮茶等,这样的画面越多,家庭越温暖。如果从来都没有,说明家庭已经有了破锅冷灶头的迹象了,令人心寒。

要有家可回,还要有酒可温。缺一不可。

04

缺老人:父母不在,人生再无归途。

《增广贤文》里说:“凡事要好,须问三老。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一件事要做好,就要问一问德高望重的老人,让老人主持公道,提出建议。如果家里没有老人,或者老人的道德素质很低,家庭就少了“主心骨”。

逢年过节,不管多难,都要赶回家乡,这不仅仅是习俗,更重要的是要回老家,去和父母团聚,要看看父母过得好不好,要一起商议,以后应该怎么过日子。

父母在的地方,就有一股“向心力”,呼唤着游子。

青菜萝卜腊肉红烧肉......父母做的特产,让你一直都记得,慢慢凝聚成一股抹不开的乡愁。当你离开父母,去远行的那一刻,内心有说不出的温暖和感动。

如果父母不在了,你会发现,逢年过节,不知道去哪里才好。似乎,这个节日,变得特别冷清。

家里有老人,还意味着传承了好家风,增加了生机。年轻人向老人送祝福,发红包,就是家庭兴旺的体现。

05

古人云:“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金银财宝,都不是最贵的,只有平安快乐才是无价之宝。

因此,当一个家庭走向失败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也不要盲目去赚钱,而是要“查漏补缺”。

多读书。把书读薄了,人生的基础就打牢了,赚钱的方法也多了,人也显得贵气。

多关注生活。把生活中的琐事,变成与家人交流互动的机会,变成勤俭持家的教育。

多关爱老人。不管走多远,都不要不管家乡的老人;不管家庭多穷,都不要不给老人饭吃。

把家庭的缺口填满了,家庭就盈满了,想要的幸福,不请自来。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布衣粗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801/1783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