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鲁曼说,未来数年全球化局部倒退看来势不可免。(欧新社)
最近,生产线“在岸”、“回岸”、“近岸”成为商界热门字眼,显示制造业确有从亚洲回流美国趋势,媒体也纷纷报导企业准备在美国和其他富国兴建新制造厂。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鲁曼指出,这显示“全球化”正局部倒退。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说,全球化趋势曾逆转过,贸易在介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锐减,尔后历经漫长的时期才复苏。约莫到1990年,第二波全球化浪潮才兴起,因货柜化和电信通信让供应链得以遍及全球各地。
于是,全球贸易激增,盛况前所未见,有“超级全球化”(hyperglobalization)之称。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佛里曼(Tom Friedman)2005年出版《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一书,描述的正是那个时代。许多人以为,贸易兴旺将永远持续下去,但事实上,“超级全球化”大约在2008年就陷入停滞——过去14年来,国际贸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大致走平。
克鲁曼举出三个理由,预料未来数年全球化将倒退,但或许不会演变到像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所见的那种程度。
一,机器人(泛指节省劳力的技术)兴起
运输技术改善不见得就会助长贸易,除非运输技术进步得比生产技术还快。大谈“回岸”制造的公司,通常也强调,现代技术在某些情况下,的确允许他们以相对较少的人力生产。这使生产外包给低薪国家节省的成本变得微不足道,而且就近生产还享有物流上的地利之便。
二,醒悟到经济仰赖专制政权的风险
专制政权可能突然间切断能源供应,或受制于独裁者的恣意妄为。欧洲此刻就觉醒到,依赖俄罗斯供应天然气大错特错。尽管北京当局尚未祭出“经济勒索”,中国大陆动辄封城防疫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已让企业愈来愈不能安心依赖当地的供应商。
三,保护主义政策
以美国对抗气候变迁的政策为例,一些政策在运行上可能难免带有“温和的保护主义”色彩。例如美国新推出买电动车可享的抵减税额,只适用于在北美组装的车。这么做是基于政治因素,尽管出发点是好的。抗暖化计划需要靠政治力推动,不过,民主党人士可凸显这些政策措施(包括“买美国货”条款)能创造工作机会。
综合以上,全球化局部倒退看来是势不可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