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打压式教育,是一个孩子最大的灾难!

中国有句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

当然作为老一辈的观念,素质教育的时代里已经不再时兴。

但并不是说它不存在,或者被推翻了,反而是变质成了一种更难以接受的方式。

实体上的伤害不被允许,那就采用精神上的暴力。

总而言之,“打击式教育”生生不息。

中青报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2000多名18-35周岁的青年中,高达90.6%的受访者坦言被父母进行语言打击过。

身边这种父母挖苦、贬低、喜欢拿孩子作对比、挫伤孩子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

网上有这样一个视频,曾戳中无数人的心。

视频里的女孩从小到大,总是活在父母的否定、打击中。

看到邻居家很多玩具,她特别羡慕,就想要一个,可父母却说:“你学习没人家好,不给你买”。

后来她很努力考出好成绩,每一次都比别人高出100多分,可父母还是说:“你没有人家听话,没人家乖。”

当她透露自己被别人欺负时,父母不仅不为她出头,反倒质问她:“你为什么不还嘴,为什么不跟我们说呢,你活该被欺负。”

在这种打击式教育下长大的女孩,活的胆战心惊、患得患失。

以致于她谈恋爱时被人骂,都误以为“爱就是这个样子的,因为自己从来没见过标准答案”。

现实中,无数这样的父母,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不能夸,夸多了只会骄傲,不如多打压一下,让孩子知耻而后勇。

结果这么做,不仅没办法让孩子变得更好,反倒感觉更糟。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原生家庭》里写到:

来自父母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对孩子而言,这种日复一日的打压带来的往往是巨大的情绪压力和心理负担。

这种所谓的“为你好才批评你”,根本不是爱,而是一种以“爱”为名的伤害。

打压式教育虽没有肢体上的暴力,却是以贬低、挖苦和否认孩子,把孩子和别人比较等方式,对孩子造成伤害。

父母对孩子进行打压式教育,希望能让孩子心态谦虚,在“语言刺激”下变得上进。

却没想到,过度打击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适得其反。

调查显示,在父母的打压式教育中,变得谦虚、不骄不躁的人,仅占11%左右,受到警醒追求进步的人,约有29.3%。

可见,家长最后得到了理想教育结果的概率比较低,其余的人,都是在父母的打压式教育中,受到了或大或小的“伤害”。

超过半数的孩子,在父母的打压式教育中变得不自信。

父母本是想激励孩子,但当孩子做什么都得不到夸奖,连未来也被家长否定了,他们反而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约59.7%的孩子经历了打压式教育后,做每件事情都不自信,从学习蔓延到工作和生活中,做什么都畏畏缩缩不敢尝试。

家长本想让孩子更努力,却换来孩子的自暴自弃。

当孩子经常被家长用一种形容词贴上标签,无论好坏,他都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让自己的行为与家长的形容一致,这一现象被称为“标签效应。

原本孩子很努力,只是进步得慢一些,获得的成就小一些,却被家长形容得一无是处。

慢慢地他会觉得,反正我怎么做都是错的,怎样努力都得不到爸爸妈妈认可,干脆就活成他们形容的样子,变得叛逆、自暴自弃。

经常被家长打压的学生,做事的时候会不自信,甚至在交流的时候生怕哪句话说错,变得畏首畏尾。

与人相处的过程都是战战兢兢的。这种自卑情绪会影响孩子一生的。

在任何时候,学生还是希望获得家长、老师的认可,面对家长过分的打压,让很多孩子不自信,渐渐地,学生有情绪也不愿意和家长交流。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家长没有注重和孩子交流的方式,只知道一味的打压,最终影响了整个家庭的氛围。

打压式家长不会鼓励学生,学生做得再优秀,在家长面前还是一无是处。

即使取得优异成绩,没有夸奖还是抨击。

这会让学生的自信心受损,消磨学生的学习动力,甚至有同学有这样的想法:

考再好的成绩也没有一句夸奖,学不学有什么用,从而失去学习动力。

家长总在以自己觉得的方式认为自己是为自己的孩子好。

当自己的孩子因自己的管束而获得一定的成就的时候,他们就觉得自己的方法是对的,从而变本加厉,直至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才意识到自己做的是多么离谱。

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以买,有的只是我们在还没有酿成大错之前的悬崖勒马,尽力弥补。

有的人用一生去纠正童年所带来的痛苦,有的人因为童年的幸福而过了一生……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国妈母婴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909/1800529.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