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玄学风水 > 正文

“日不晒根,口不吞阳” 是什么意思?有依据吗

中华民族讲究阴阳平衡,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这是老祖宗们传下来的“生存之道”。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如今的生活环境和过去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人们奉为圭臬的生存准则已经被遗忘,甚至否定。

不过在偏远的山村中,这些规则依然适用。有这样一句古语叫作“日不晒根,口不吞阳”。这句话在中国农村广为流传,但是城市当中的人们却很少听说,这句话究竟有怎样的含义呢?

首先来解释这句话的前半句,其他三个字都非常好理解,重要的是第四个个“根”字。这并不是我们想象当中的树根,指的是建筑的墙根。

众所周知,在古代人们住的大多是平房,并且都有自己家的小院子,这句话当中的墙根并不是外墙的墙根,而是房屋里面的墙根。为实现这种效果,古人在建造房屋时,除了会考虑房屋的朝向以外,还会修建屋檐来遮蔽阳光。

这是古人追求阴阳平衡的一种做法,他们认为即使是房屋建筑也是有属于自己的气运的。这个气运由阴阳调和而成,阴阳讲究平衡,不能被破坏,一旦被破坏就有可能影响居住在此地的人们,如果外面的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房屋里墙根,就说明阳气过于充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容易烦躁。

抛开这些有关玄学的说法,这个说法也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在古代没有钢筋水泥,造房子时只能靠着木材瓦片。在日复一日的阳光照射下,这些材质本身会发生变形。

一旦遇到雷雨天气就很有可能坍塌。除此以外,在中国古代是没有空调的,冬季还可以靠着烧火升温,但是在夏季就很难降温了,过于强烈的日光照射会使本就炎热的房屋中温度更高,这自然会影响人们的心情。

“口不吞阳”也是一句有关建筑的俗语,“阳”自然指的就是太阳,“口”并不是人们的嘴巴,而是指的是门口。组合起来这句话是说门口的位置不能设计得太高,让阳光直接从门口的位置照射进来。

在古代,大门一般都是由木头做成的,只要关上门太阳是根本晒不进来的,只有在开门的时候才会有一些阳光透过门口,那么老祖宗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其实这和古代很多地区的一些风俗有关,尤其是南方地区有在前厅设立祠堂的习惯,祠堂中供奉的都是祖宗先辈。一般在举行祭祀以及丧事、喜事时,会来这里进行祭祀。

在古人看来,这些先辈已经离去,不适合被阳光照射,长期被阳光照射的话,会使先辈们泉下不安,这是对祖先的不尊敬。

受儒家的影响,中国古代崇尚孝文化。无论是对读书人来说,还是对普通的劳苦大众来说,不孝的人往往会受人唾弃。而对于先人的尊重则是孝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他们看来,离世的先人可以保佑后代子孙建功立业,而对先人不尊敬,则会导致后世子孙生活不顺利。

总的来说,“日不晒根”与“口不吞阳”这两句话是中国古代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总结下来的房屋建筑风水观念。从这一观点当中,我们可以见证中国古代人对于房屋建筑和风水学的研究和总结,也可以窥探到古代人们的生活习惯。

有不少专家曾发出感慨,认为中国古代的很多优秀文化已经被人遗忘了。但其实并不用过于可惜,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大多都居住在高楼里,在选择房屋时,大多也会选择坐北朝南能够接受阳光照射的房屋,对房屋的照射面积也大多偏向于越大越好,这是因为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空调,不用过于担心阳光直射所造成的温度过高。客厅也成为了大家休闲聚会的地方,不再祭拜牌位,所以也不用担心冲撞先人。

其实,归其根本无论是中国古代的风水建筑学还是现代社会的建筑学都是为了更加人性化,方便人们的生活。不同的是中国古代的建筑学需要披上风水的外衣,这也是因为中国古代的百姓受教育水平不高,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加易于接受,也能够让这种理念更加广泛地流传在民间。

对于这些文化,我们不需要全盘接受,完全按照这一理念来生活,不过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去主动了解这些俗语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小绿说故事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913/1802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