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安娴,今年42岁。12年前,我放弃了自己在国内一手打拼的生意远嫁美国,定居在俄亥俄州,育有一儿一女,过了九年家庭主妇生活后于2019年重返职场。
记得小时候我爸就教育我作为女人,一定要保持经济独立,家庭主妇的生活最终不是我想要的,骨子里的独立和要强驱使我再次走向创业之路,不一样的是这次创业是在美国。我的人生就像千层面一样,表面上看起来不值得叙说,但当你仔细品味,里边什么滋味都有。
我和儿子、女儿、老公,我们一家人的近照。
我出生在河南开封的一个小村子,印象中,村子旁有很多果树,后来扩建,农民把地卖出去,周边的果树全部都被拔掉了,盖成了工厂。家里兄弟姐妹四个,我排行老大。八十年代,村子里像我们家一样有四个孩子的只有一户。
我爸喜欢孩子、喜欢那种大家庭的感觉,他自己也出生在九个孩子的家庭里。那个年代的人,认为家里兄弟姐妹多,一旦有什么事情,相互有个照应。
从小爸妈就教育我们几个要和谐相处,不要为了争一样东西吵架,尤其我是老大,要让着弟弟妹妹。长大后我经常给弟弟妹妹买一些东西,比如说吃的、衣服,学习用品。我记得我小妹妹上中学那年,我大学毕业,攒钱给她买了一辆自行车,她开心得不行,到处跟人家说,大姐给她买了一辆自行车。
2003年和妹妹奶奶在家合影(左边是我)。
虽然我出生在农村,但家庭条件不算差,我爸最早做建筑行业,后来跟朋友一起做粮油生意,妈妈是个家庭主妇,一辈子都没有工作,就在家照顾我们姊妹四个。我爸是那种典型的北方大男子性格,爱说爱笑、爱交朋友、爱热闹。十次出去吃饭,八次都是他结账,非常豪爽,但很顾家,责任感很强。我的性格跟我爸特别像,比较开朗。
2000年和父亲在家合影。
小时候,他经常对我们说,要做一个要讲信用讲义气的人。长大了经商也好,工作也好,千万不能为了利益去伤害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另外就是,不要把钱看得很重。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没有也不行,一定要保持经济独立。谁有都不如自己有,自己赚钱了,不需要向任何人开口,想怎么就怎么花。
18岁,在家留念。
1999年,我19岁,考上了河南大学。那个年代,村里谁家出个大学生,都是不得了的事,要宴请全村的人。考上大学,对我们家来说是一种荣耀。其实我不喜欢学习,上大学对我来说好像也可有可无,但我学习成绩一直挺好,这跟我争强好胜的性格有关,不愿意落别人之后。
我一个同学,高中辍学就开始做服装生意。那个时候我就想,做生意也挺能赚钱的,我就希望将来做一个自由职业者,自己开店,所以大学就选了工商管理专业。经商是我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钻研。
19岁,我和大学同学在开封铁塔公园(右边是我)。
2003年,大学毕业之后,我也没有听从父亲的建议,去找一份稳定工作或者进事业单位,决定跟我这位同学一样,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服装店。我把这个想法坦诚地跟我爸说了之后,他作为生意人,也能理解我,给了我五万块钱作为启动资金,我在开封鼓楼区新天地租下一个20平米左右的店面,开始营业。
那个时候进货要去郑州,交通也不像现在这么快捷,起早贪黑,背着编织袋一样的大包,满服装批发街跑。因为创业资金有限,十块钱一份的盒饭舍不得吃,为了省一瓶水的钱宁愿渴着不喝,累的时候坐着都掉眼泪,真的很辛苦,也想过放弃。
我回家找我爸爸,说不想干了,赚不到钱,经常一天也吃不上一顿饭。我爸告诉我,苦和累不是最可怕的,放弃或许是,也许有一天你会后悔你现在的放弃。这一番话,让我又义无反顾地扎进事业中。
从20平方的小店开始用心经营,我也不停在网上学习一些专业做服装的知识,不懂门道生意肯定做不大,我边干小店的同时又去进修了服装设计师。拿到证书后,我对服装行业算得上是彻底了解了。
我赚的第一笔大钱是在服装店经营的第三年,店面已经从最开始的二十平方换到了七八十平方,厂家也开始主动找过来合作,给发样板,我只需要在样板上选款式,不用亲自跑出去进货了。
那一年流行韩服,我抓住了当时的行情,进了一大批货,挑了好几个版,一下卖爆了,赚了二十多万。我第一次见这么多钱,那时候我才26岁。我记得很清楚,拿到钱后,我请关系要好的同学们吃了大餐,喝啤酒、蹦迪,特别开心。
2006年,我去北京考察服装市场,在天安门留念。
2000年左右,钱还算比较好赚,随便开个店,做个小生意,一个月赚个一两万都是很轻松的事情,只要你能坚持下来,到最后都能做得很大。
后来有了自己的合作伙伴,有了本钱的我,2007年又扩大经营,在我们开封市最繁华的中山路,开了一个两百多平方的店面,楼上楼下两层,店长加员工总共十几个人。一年销售额大概能到两百多万,利润可以达到40%,再除掉房租,员工的费用,落到手也有30%。一个单身女性,一年几十万的收入,在开封那个城市属于很高的水平了。
那个时候的目标是想开一个生产工厂,自己去设计、加工、有自己的专卖店,不再卖别人的货。我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直到2009年,遇到我现在的丈夫,如日中天的事业戛然而止了。
我老公名叫Sam,美国人,我俩的恋爱始于一见钟情。2009年,他随他的中文老师到中国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旅行,第一站就是开封,他的中文老师恰好是我河南大学的同学。临走前三天,同学给我打电话说要一起吃饭聚一聚,我很开心地答应了。
我推开餐厅包厢门那一刹那,面前是一张大桌子,最起码坐了有30个人。其中有大学教授,有同学,Sam坐在包厢的斜角,位置虽然不显眼,但我第一眼就看到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