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因为金兵突破了长江防线,赵构无处遁逃,只能从越州(今浙江绍兴)出发,从明州(今浙江宁波)下海避敌,一走就是四个多月,直到金兵撤走了才敢回来。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三月二十九日,赵构回到了逃难时候驻跸过的定海县(今浙江舟山),看到这里被追击他的金兵焚烧抢掠过的废墟,忍不住悲伤地说了一句:“朕为民父母,不能保民,使至如此。”
手下听到赵构说这句话,自然就是感叹陛下爱民如子、痛斥杜充等武将防江无方,尽可能开解赵构的情绪。
我读书的时候看到这句话,觉得特别讽刺。
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这样的:虽然我们都知道“君父”这个词,也就是说皇帝是万民的父亲,但是彼时赵构还不到二十三岁。
一个不到二十三岁就失去了生育能力的ED小伙子,对着一帮岁数比他大很多的大臣说,这些岁数比大臣更大的国民是他的子女。
真的,幸亏我没生活在那个时代,否则我恐怕一定憋不住笑,早被砍头七八回了。
赵构这个说法,荒谬的地方在哪里呢?
他在南京归德府(今河南商丘)称帝以后,为了自己的安全,转身就南下扬州躲避金兵,根本不管自己的“子女”和“子女”们的家业落入金兵的手中。
他在扬州听说金兵追过来了,吓得从床上爬起来就逃过长江,也不管自己扬州城的“子女”会不会遭遇金兵的屠城和抢掠。
他在越州看到兀术突破了长江防线,搁着钱塘江望风而逃,从海上一路逃到了温州,也没想过自己的“子女”在陆地上要用天灵盖面对金兵的狼牙棒。
现在他终于感觉到安全了,这才想起他是百姓的父母,没能保全“子女”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你要说他这句话是真心的,我都不知道怎么往回圆。
还有一个更讽刺的问题。
赵构的儿子赵旉夭折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儿子了。
没有儿子,皇位就不知道传给谁了。
按照他自己的说法,百姓就是他的儿子嘛,他在全国的子民里选择一个品行好、学问高、身体壮、脑子灵、相貌俊的人,把皇位传给他不就行了吗?
既能体现他爱民如子的拳拳之心,又能保证大宋江山国祚绵长。
但是他还是千方百计地在自己的赵氏家族里选择,还生怕选到家族势力大的孩子影响到自己的皇位以及死后的名誉。
你看看他,只有在安全的时候才爱民如子,遇到危险转身就跑了。
只有在不涉及皇位的时候,才说你是他的儿子,等选太子的时候,就根本不考虑你了。
什么?你还想自荐?你变成一只猫,九条命都不够他砍的。
所以呢,咱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人,更不应该去相信皇权社会这些骗人的鬼话,别一天到晚把“父母官”、“爱民如子”这些话挂在嘴边。
你愿意,人家还不一定愿意呢。
202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