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民生 > 正文

全员逃回体制内,中国国考首日超16万人报名

01

10月25日,2023年国考报名日如期而至,虽然“铁饭碗真香”的声音已经在网上流行好几年了,报考人数也是一年比一年多,但是真看到了报名数据的时候,还是让我吓了一跳:

仅仅是第一天,报名人数就已经突破了16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66717人,涨幅高达68.72%,就连好些往年应者寥寥的岗位,今年全变成了香饽饽,被考生们抢破头。

根据第一天的数据统计,报名人数最多的十大部门均来自税务系统。排在首位的是河南省税务局,有7099人报名。

具体到职位的话,最受欢迎的职位来自青海税务系统,青海省税务局曲麻莱县税务局里一个“一级行政执法员”的职位,在第一天就迎来了800多人报名。

国考受欢迎是绝对的,但有一说一,受欢迎到这个程度,着实是有点离谱了,不知道的话还以为是抽奖而不是考试呢。

年轻人扎堆国考,究竟是不是好事呢,背后又反映了什么问题呢?

我们今天不妨也来盘一盘。

02

先根据报名情况分析一下考生们的偏好,如前所述,最受欢迎的部门是税务系统,原因其实有两个方面。

一来,税务系统是传统公认的福利待遇比较好的部门,而且对专业的要求比较宽泛,所以报名人数多也很正常。

二来则和需求密切相关,税务系统在公务员系统之中向来都算是比较庞大的,长期都需要人手,因此每年提供的岗位也相对较多。

按照如今僧多粥少的趋势,随便一个岗位也能引来成百上千的人竞争,更不要提本就大热的税务部门岗了,“万里挑一”真的不是梦。

税务岗位的大热,正如一个侧影,既印证了年轻人对“体制内”的狂热,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考生的心态:这届年轻人,只在乎有没有机会,还真不在乎机会有多渺茫。

说完了岗位偏好,接下来也来聊聊地区偏好,聪明的小伙伴应该已经发现了,报名人数最多的地区,居然不是北上广深,而是一些相对偏远的地方。

比如青海,今年就成为大热,报名人数排名前十的岗位中,青海独占了三席,乍眼一看形势一片大好。

难道这届年轻人真的开窍了?

还真不是,仔细一看,青海这些岗位之所以大受欢迎,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要求比较低。

同样是税务岗位,北上广深虽然条件更好,但同时要求也颇为苛刻,比如对学历、专业限得比较死,要求一定是应届生,有的甚至还要求特定的活动经历等等。

一系列条件开放下来,足以将一大半有意愿的人拒之门外。所以大城市的岗位虽然受欢迎,但始终没能到达大热的程度。

但偏远地区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有些岗位因为地处太过偏僻,条件也没有特别优越,常年都处于不太能招到人的状态,于是考试要求自然就放宽了。

招考人员的本意是不设太多条框,尽可能吸引多点人报名,然而没想到最后大家都看上了“条件不限”这一点,冷门瞬间成了黑马。

比如去年国考就有一个极度夸张的例子,西藏阿里地区邮政管理局一个“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的岗位,吸引了数万人报名,最终有近2万人通过资格审查。

该岗位的工作地点位于海拔4500米的地区,几乎常年无人问津,所以要说年轻人突然看上了这个岗位,还真不太可能。

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个岗位是去年唯一不限专业、不限学历(大专及以上)、不限应届的“三不限”岗位。

如果能有别的“三不限”岗位,无论在哪里,条件多艰苦,效果估计都差不多,足见年轻人对“铁饭碗”的狂热,多少到达疯魔的程度了。

当然了,这么多人扎堆报考偏远地区的岗位,不代表他们真的有意愿到这些地区工作,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其实都只是抱着“刷真题”的心态。

反正报考一次只需100块,也不用真的到当地去考,随便找个能报的岗位试试,权当预热了,毕竟国考之后还有省考,今年之后还有明年。

另外,个人觉得这种“爆冷”现象多少反映了考生们的报复心理:想报的岗位要求太高,自己连门也摸不着,那总有一些地方是可以报的吧?

这些位于偏远的“三不限”岗位,无心插柳地挽救了考生们最后的自尊,让他们还能对自己说:我报国考并不是逃避现实,而是要“抓住机会”。

那如果最后机会没抓住,自己没考上呢?那就是竞争压力太大了,毕竟几万人选一个,考不上才是常态不是吗?

逻辑自洽是自洽了,但是无论如何,国考一年只有一次,这一年过去之后,做题家们的未来究竟又在哪里呢?

03

遥想我刚毕业那会,公务员远没有如今吃香,不少人更是以进入体制内为耻,因为体制内虽然旱涝保收,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比如晋升空间小、待遇一般、条框太多等。

但万万没想到,几年过去,风向大变,体制内成了年轻人心中的不二选择。

同样的待遇,几年前还算是一般,如今就变成了优越,“稳定”这个优劣参半的特点,也摇身一变成为了绝对的优点。本质原因其实很明显,就是经济大环境变差了。

外部就业机会减少、待遇降低,令从前渴望创业、进大厂、往各行各业发展的年轻人,如今全挤去当公务员了,竞争压力飙升,所以才出现了这两年不同寻常的公考热。

因此我虽然不赞同年轻人们一股脑考公,但与其同时我也不会批判他们,说到底,他们也是另一层面上的受害者。

没有谁天生就是卷王,但凡有压力没那么大的选择,谁又会在公考这一棵树上吊死呢?

但是无奈归无奈,人总要为自己的将来着想,如今的形势就是,太多年轻人单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考公或者考研。

经济上主要还得靠父母,自己每天扎在题堆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真刷题的时间,其实远比不上“假装自己很忙”的时间。

很多人的青春,以及宝贵的应届生身份,就在刷题和漫无目的发呆、刷剧中虚度了。

等你好不容易刷完题,自以为有点希望了,看看报名数据,嗬,报录比1:10000,饶是再百炼成钢,在过于残酷的竞争压力下,也瞬间碎成渣渣。

但沉没成本已经下去了,除了再接再厉,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了,于是很多人国考失败后就省考,省考失败后就尝试法考、司考,甚至折回去考研,再不济,就等下一年。

但是真到了下一年,又有新的应届生一起卷,自己的往届生身份更加不值钱了,再加上父母的期盼,年轻人的生活很容易就进入死循环。

所以破局的关键究竟在哪?

 

04

年轻人为何扎堆考公?

很多时候,不是他们真的愿意考公,而是单纯找不到工作了,又不想面对父母的殷切期盼,只好找个由头,假装自己还有宏图大计。

但是自欺欺人终究不是出路,而且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经济环境变差其实只是暂时的。

疫情这只黑天鹅影响了太多东西。

机会一旦到来,考公就不再是年轻人的唯一选择了,但问题在于,一个在题海里虚度几年的光阴的做题家,和应届毕业生相比,有优势吗?同样是一点优势都没有,两头不到岸,只会更加痛苦。

所以更明智的做法就是,不要强行掩饰自己的窘迫,要是真的因为疫情原因找不到工作,应该早早跟父母说清楚,该需要父母支持的时候,也不要羞于开口。

毕竟这种不可控因素导致的窘迫,每个人一生总会遇到几次,苟就苟了,不寒碜。

但与此同时,也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想清楚自己究竟想干什么,在疫情过后想从事什么岗位,需要掌握哪些技能等等,然后抓紧时间自学、找兼职和实习机会,总之创造一切条件提高自己的能力。

如此到了疫情结束的时候,和应届生相比,你有了更多的经验,人也更从容,就业机会自然就多了。

当然了,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比较笼统,具体实践还得看个人,但无论如何,有理想有目标地努力,总比盲目随大流的要好。

最后,还是祝各位年轻人早日上岸吧。

这里的岸不仅仅是指编制,抓住理想而活,无论身在何处,总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彼岸。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毒鸡汤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1028/1822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