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底气——父母一生最大的成功

作者: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守望者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底气——培养一个拥有幸福感的孩子是你一生最大的成功

没有一个阶段是应该为另外一个阶段做牺牲,童年不该成为“幸福”的牺牲品,童年不是为了成年做准备,更不是成年的“垫脚石”。

让孩子享有幸福童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儿童权利公约

01

童年必须吃苦

成年才有幸福?

现在的孩子,一个孩子有六个大人爱,有六个人围着她,六个人对他特别好,大人给孩子提供了优渥的物质条件,也不从孩子身上要回报。

唯一要的一样:做个优秀的孩子,考上个好大学。

中国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有目的,有功利性的,甚至攀比的一个文化环境里。

孩子大量的时间都被竞争、考试、作业、功课占领,被一个个僵硬的机械化的指标衡量。本来孩子上一门课,以为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但突然考试来了,结果只考了60分,孩子的压力就会直线飙升!

现在的家长都特别焦虑:一个孩子只要不够强壮、不够努力、不够勤奋、不够聪明、不够霸道、不够优秀…...就会被社会淘汰。

家长被社会压力裹挟,孩子被各种辅导班裹挟,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下,孩子变成了学习工具,那个有温度的孩子消失了!

他们一周7×24小时被各种课塞满,几乎没有独立自由空间;

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约不到玩伴一起玩耍了;

他们缺少个人成长空间,没有需要自己奋斗的地方;

很多孩子用了20多年上学,既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也不知道该干点什么。

所谓“今天必须吃苦,明天才有幸福”,只会让家长焦虑、孩子厌烦、老师疲惫。

事实上,没有一个阶段是应该为另外一个阶段做牺牲,童年不该成为“幸福”的牺牲品,童年不是为了成年做准备,更不是成年的“垫脚石”。

童年应该有它自己的价值,应该有它自己的幸福!

于漪: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中国教育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能忽视行动二字的力量!

02

时代变了

只会吃苦的孩子没有未来

“爸爸妈妈,我考试没考好,我对不起你们,我已经走了,不要找我……”

这是四川一名12岁的女孩留给父母最后的话。

考得好,我就是好孩子,考不过别的孩子,我就是一无是处的“垃圾”。

农业社会时,资源紧缺,大量内卷产生,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我们就得让孩子互相竞争。

但现在是21世纪了,人工智能机器可以替代几千万的中国工人,真实的情况是:我们不需要把孩子培养成知识的“移动硬盘”,那种卖苦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有思想、有智慧、有审美的时代,而这些恰恰跟吃苦没关系。父母遇到最大的困境是,从小到大受的就是吃苦教育,在“追求幸福”上,父母的资源是匮乏的!

1.不敢带着孩子走不一样的路。

我们特别容易走在习惯的老路上:打卡、上班、领工资、养孩子。很多父母都喜欢走大家都走的路,其实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桥下一定有很多冤死的鬼魂。

走别人不走的路,意味着风险,意味着不确定性,但是走通之后会意外地发现山穷水尽有新路。

2.我们教孩子竞争,却不教孩子与人合作。

远古时代,单打独斗我们人是斗不过那些野兽豺狼的,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战胜那些野兽,说明什么?说明只有比别人强才能够活下来的逻辑是错误的。

这是一个人人自由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互惠互利、互相帮助、互相成全特别重要。

不是你比别人优秀,是因为你能够和大家一起优秀,才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人性。

3.除了学习,更应该看到孩子人性的优势。

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些能力强的人,他的未来实际上会更有保障:

审美的能力,能够看到真善美,能够想象出别人想象不出来的美好场景。

创造力,学习永远是简单的重复,学习如果没有创造的话,为了考试是没有意义的。

同理心,能体会别人的感情和感受。

孩子的想象力、沟通表达能力、感染力等等,也是特别重要的能力。

一个好的童年应该包括什么?如何塑造幸福的童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高收入国家儿童福祉洞察报告》

教育回到常识,从看见儿童开始——儿童幸福成长,从生命教育开始。

03

教育让孩子有幸福底气

1975年,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教授发现,那些特别成功的人,做到自己事业极致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比别人要高,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学历比别人要好,更不是因为他们的家境比别人要优越,能够唯一概括这些各行各业领军人物的特点是:

他们做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的时候,能够沉浸其中,物我两忘,酣畅淋漓,如痴如醉,忘掉时间,忘掉空间。

这种全神贯注而产生的快乐心理体验,被米哈里称为“Flow”,我们把它翻译为“福流”。

福流的体验有5个特别重要的特征:

1.做一件事情,能够注意力高度集中,沉浸其中;

2.心无旁骛,物我两忘、忘掉自我、忘掉时间、忘掉空间;

3.事情做起来特别顺、特别流畅;

4.想做这件事,愉悦地享受做这件事的过程,不在乎评价,也不是为了结果;

5.完成之后有一种醍醐灌顶、酣畅淋漓的痛彻感受。

当孩子真正喜欢一件事,一定不是苦苦坚持下来的,是在做这件事时,内心充满巨大的满足感。

你真的想象不到,那些疲于应付考试的孩子,在为了自己喜爱的事情而努力时,是多么的具有主动性和无穷无尽的激情。

我们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让他们为了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而活的,是为了享受生活而活的,是为了快乐幸福而活的。

童年的价值在于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真正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

幸福能让孩子保持快乐,让头脑处在一个积极状态,做事情也会更容易集中和投入,效率也更高。

相反,老是紧张兮兮、时刻准备和痛苦对抗,才是可怕的内耗。

希望我们的孩子有本事吃苦,更要有底气享乐。

丹麦教育:教育幸福儿童的十条箴言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并非空想——为什么芬兰被提名为世上最幸福的国家?

04

有“幸福力”的孩子

到底有多赚?

刻意吃苦是因为没有战胜苦难的能力,这个行为看似高尚实则是无奈的选择。

童年吃苦的孩子,即使后来被动走出了苦难,他们已经没有了享受非苦难境遇的本事,只好继续保持受苦的姿势,才能活的有安全感。

有多少成年人每次遇到开心的事,心里就有个声音跳出来:你可不要得意忘形了!

一个幸福感高的孩子,他会少生病,身体更健康。

一个幸福感高的孩子,他会更讨人喜欢,更愿意去帮助别人,社交能力更强。

一个幸福的孩子,他的目标感会特别强,更有追求,相信未来是美好的,愿意去学习,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

一个幸福的孩子,他的智慧会更突出,解决问题、思考问题、创造问题能力更强。

无论如何人都要追求幸福,不止是开心,还要活出有意义的感受。

古人有一句话:“各有因缘莫羡人,各人头上一顶天”。指的就是每个人的成长其实是要靠自己来创造的。

幸福不是恩赐,幸福也不是给予,幸福更不是传递,父母不要以为爱孩子,就一定能让孩子幸福,幸福不是物质,不是产品,家长给不了。

真正的幸福,只有靠家长提供适宜成长的时间、空间和环境,让孩子自己创造!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 守望新教育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1103/1824850.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