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未普:谈美国对华战略大辩论

作者:
我对这场大辩论的看法是,第一,在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逻辑之间,我认为,现实主义逻辑可能更能解释现在的美中关系和中国的行为。其次,伊肯伯里批评米尔斯海默的现实主义逻辑是反事实推理,他自己又何尝不是?他讥讽现实主义者们在1992年看花了眼,认为德国和日本可能是美国的潜在竞争,而中国不是。再有,中国清华大学教授孙哲认为,米尔斯海默将中国视作想挑战美国的区域霸权是错误的,中国只是一个维持现状的守成大国,是个被美国霸凌的受害者。说中国只想维持现状,也许是他孙教授自己的心愿。

《外交事务》杂志(Foreign Affairs)2022年3-4月号刊文“中国是美国亲手打造的对手?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文中,美国学者伊肯伯里、黎安友、董云裳和中国学者孙哲针对米尔斯海默去年11月刊于《外交事务》上的“中美不可避免的竞争”,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同时读这两篇文章,相信对了解和理解美国政府对华战略思维及其转变,会有帮助。

现实主义逻辑大师、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米尔斯海默认为,中美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中美对世界秩序的愿景抱有截然相反的看法,都把对方看作是霸权的竞争对手,都遵循现实主义的逻辑行事。在他看来,美国对华接触战略是美国外交政策最严重的灾难之一,华盛顿本应该设法迟滞中国的成长,不仅要推迟中国成为大国的那一天,还要确保它永远不会成为美国的对等竞争者。但是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者过于迷恋对华接触。在这种对华接触思维的指导下,美国加速制造了一个自己的竞争者。如果一开始美国就采取遏制而不是接触的战略,应该能成功地阻止或迟滞中国威胁的出现。

但是,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学者、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伊肯伯里(G. John Ikenberry)非常不同意米尔斯海默用现实主义逻辑分析美中关系。他认为,米尔斯海默的现实主义逻辑是一种反事实推理(counterfactual,指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否定而重新表述,以建构一种可能性假设的思维活动)。在他看来,对华接触战略带来的收益远大于成本,而米尔斯海默忽视了这一战略事实,他问,中国到底构成了多大的威胁,美国要采取如此非自由主义的现实政治做法?

在伊肯伯里看来,米尔斯海默运用反事实推理的问题还在于,遏制中国需要愿意合作的盟友和伙伴,然而这些国家可能会认为中国没有对它们构成同等程度的威胁而不愿合作。认为美国政府会维持长达数十年的遏制战略,充其量是一种空想。米尔斯海默长期以来对自由民主国家清醒地追求其长期国家利益的能力深表疑虑。然而在他所写的文章中,他却认为这样一种谨慎而连贯的遏制大战略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可以持续几代人。

伊肯伯里还批评现实主义者们在冷战后并没有准确地预测到,谁是美国的最大潜在竞争对手。例如,1992年美国国防部长切尼(Dick Cheney)的顾问撰写并透露给媒体一份典型的现实主义报告,认为美国在新时代的使命是确保在欧洲或亚洲不出现作为潜在超级大国的竞争者。但这份报告认为潜在超级大国竞争者和对美国领导地位带来潜在挑战的国家,可能是德国和日本,而非中国。

我对这场大辩论的看法是,第一,在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逻辑之间,我认为,现实主义逻辑可能更能解释现在的美中关系和中国的行为。譬如,它解释了中国为何不会和平崛起,美中之间的对抗为何不可避免?哥伦比亚大学黎安友教授指出,米尔斯海默从各方面评估中国对美国利益构成的威胁是正确的,中国威胁不可低估。米尔斯海默的现实主义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大陆不会对台湾失去兴趣,为什么中国必须阻止台湾独立。现在有迹象显示,美国政府的对华战略似乎正在按照现实主义逻辑行事。

其次,伊肯伯里批评米尔斯海默的现实主义逻辑是反事实推理,他自己又何尝不是?他讥讽现实主义者们在1992年看花了眼,认为德国和日本可能是美国的潜在竞争,而中国不是。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反事实推理呢?1992年高瞻远瞩的西方智者们,有谁看出那时还在经济增长中苦苦挣扎的中国,会在18年后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0年后俨然成为威胁美国霸权的第一号竞争敌手?当时的中国奉行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既没有显示出野心也不具备实际能力要在国际舞台上轧上一脚。在那种情况下,现实主义者们焉能不看花眼?!

再有,中国清华大学教授孙哲认为,米尔斯海默将中国视作想挑战美国的区域霸权是错误的,中国只是一个维持现状的守成大国,是个被美国霸凌的受害者。说中国只想维持现状,也许是他孙教授自己的心愿,但显然不符合习近平的全球企图。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1125/1834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