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前美国军官:美中关系:有时沉默是金

中共很久以前就明白了(和许多其它国家一样)这个道理:如果想迷惑美国人,就不要和他们对话。美国人会局促不安,想知道他们做错了什么惹恼了对方。然后美国人开始做出让步,放弃一些东西,以恢复对话。今年夏天,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访问台湾后,中共对拜登政府的态度愈趋冷淡,拜登政府似乎陷入了恐慌,试图寻求重启与中共的沟通。

2022年11月14日, G20峰会前夕﹐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在印尼的巴厘岛会晤

美国总统乔‧拜登和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在巴厘岛会晤期间,在众多分歧上可能没有达成多少共识,但他们同意,双方将重启对话。

一位在太平洋服役的美国军官问道,这是否是件好事。

是的,对话比热核战争好,但也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重要。

人们有理由问,40多年来与中共不加限制的接触和交流是如何做到的。

在那段时间里,我们与中共的交流基本上没有限制——直到川普特朗普)政府上台。

在这几十年的对话中,中共建立了一个有可能击败我们的国家和军队。这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北京一贯的目标。

那么,如果我们重启对话,是否会改善中共的行为呢﹖如果是的话,需要有人解释一下。

中共会放弃将我们赶出该地区并最终支配美国的目标吗?不太可能。而且如今没有人能想像对话会导致一个自由的中国,就像之前所有的对话和相互了解所期望的那样。

但对话至少“稳定”了中美关系,不是吗?不是。这是当你一事无成、一筹莫展时候的托辞。就像宣称在阿富汗20年、花费2万亿美元、数千人伤亡是成功的,因为“美国本土从未受到攻击”一样。

中共很久以前就明白了(和许多其它国家一样)这个道理:如果想迷惑美国人,就不要和他们对话。

美国人会局促不安,想知道他们做错了什么惹恼了对方。然后美国人开始做出让步,放弃一些东西,以恢复对话。

今年夏天,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访问台湾后,中共对拜登政府的态度愈趋冷淡,拜登政府似乎陷入了恐慌,试图寻求重启与中共的沟通。

美方似乎有一种感觉,如果不对话,双方肯定会打起来,人类学家可能会说,这是美国人的自负,认为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对话解决。

所以中共很乐意让美国人喋喋不休,见面讨论任何事情(除了COVID-19和芬太尼),他们甚至可能会得到一些“礼物”。

华盛顿认为这是进步,至少不是失败。但北京看到的是充满希望的敌人,总是愿意再来一轮对话。与此同时,中共提高了自己的地位,并为热战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假设这是必要的。

2022年11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左)和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右)在印尼巴厘岛的努沙杜瓦举行会谈。(Saul Loeb/AFP via Getty Images)

巴厘岛的最新进展至多是一个战术上的暂停,诱使美国认为可能会达成某种协议,并缓和对中共的压力。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中共并不难看透,美国人也一样。

最后,我们有必要回顾过去几个月,想一想我们没有与中共对话所错过的事情。

今年夏天,由于对佩洛西的台湾之行感到愤怒,中共停止了与拜登团队的对话,一名观察家查看了中共取消的合作和会谈清单。

1.取消中美两军战区指挥官通话

2.取消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

3.取消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会议

美国:让我们谈谈如何降低紧张局势、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中共:可以。从提供你们的所有计划开始,然后离开南中国海(和西太平洋),不要回来。

4.暂停中美非法移民遣返合作

美国:请把你们的坏人带回去。

中共:不。

5.暂停中美刑事司法协助合作

6.暂停中美打击跨国犯罪合作

美国:让我们共同努力降低犯罪。

中共:可以。把所有逃离中共、住在美国的人都交给我们,然后告诉我们你们所知道的关于这些罪犯的一切,以及是怎么发现的。别管我们在纽约设立的“海外警察服务站”。

7.暂停中美禁毒合作

美国:请阻止寄送每年杀死10万美国人的芬太尼。

中共:什么是芬太尼?

8.暂停中美气候变化商谈

美国:减少排放。

中共:可以,等到2087年吧。与此同时,你们停止所有的能源生产,给我们清洁技术的知识产权,购买我们所有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等,并将它们与中国组件连接到电网上。

华盛顿注意了:中共在帮我们忙,帮助我们避免自我毁灭的行为。有时候,闭上嘴是件好事。

作者简介:

格兰特‧纽森(Grant Newsham)是一名退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也是一名前美国外交官和企业高管,他在亚太地区生活和工作多年。现任华府安全政策中心和约克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

原文:US-China Relations: Sometimes Silence Is Golden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1125/1834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