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去年卖地收入减3成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缺口难填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缺口难填,去年卖地收入减三成;图为去年8月24日福建省福州市一处建案。(中新社)

中国房地产市场积弱,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据统计,去年中国地方政府卖地总收入为4.73兆人民币(约7000亿美元),年减约三成。经济趋缓、防疫支出大增情形下无法开源,财政缺口雪上加霜。

中央社报导,受到疫情封控、房地产监管等政策影响,中国去年的经济情势呈现疲软态势,即便官方接连祭出振兴措施试图保经济,然而诸多的政策例如降费、减税,反而令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减,负担加重。

屋漏偏逢连夜雨,原本被地方政府视为重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土地出让收入”,去年同样面临雪崩式衰退。支出远超预期而收入不如预期,地方财政的黑洞越来越大。

据第一财经报导,中国房地产分析机构“克而瑞”近日发布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一年间,中国的国有土地出让成交总金额为4.73兆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衰退约31%,金额也创近五年最低。

报导提到,出让土地的收入成为了地方政府极为依赖的收入,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间,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例约落在三到四成间,2020年一度达到43.59%,2021年虽然下降至41.81%,仍在四成以上。

进一步以地区分析,东部经济发达、人口持续流入、土地市场需求旺盛的地区,土地出让收入较高;而西部和东北地区土地市场不够活跃,土地出让收入相对较低,更依赖中央转移支付。

在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土地出让收入却面临下滑的事实。房地产研究机构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负责人张凯在报导中提到,“担忧烂尾”、“房价上涨预期转弱”与“收入预期悲观”等三项因素影响,新房市场规模明显缩小,导致房企拿地的积极性下降。

为了创造房地产市场热络的情形,不少地方政府通过有国资背景的开发商,或是政府支持的城投公司参与竞标,收购政府出让的土地,借此填补私营开发商留下的缺口。

报导提到,不少城市的城投企业拿地金额占比超过五成,在沈阳、无锡等地的城投企业投入金额超过九成。

然而,把钱从左手交给右手,虽然可以创造市场热络,但实际上对于地方财政并没有助益,甚至有分析师警告,这种行为会增加额外借贷成本并对经济造成负面冲击。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在报导中提到,无论是土地供给还是需求,未来都将呈现下降趋势,将直接影响土地财政的持久性,因此“构建地方稳定的财政来源极为重要,开征房地产税是大势所趋。”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世界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112/185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