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艺术世界 > 正文

斯氏民居古建筑群:江南民居的上乘之作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地处会稽山脉西麓。斯宅即“斯姓宅第”之谓,是当今全国斯姓的最大聚居地,唐中和四年(884)从东阳梵德村迁至诸暨上林(今斯宅),为上林斯氏开宗始祖,并一直衍生至今,自唐至今已50余世,历1100余年,可谓源远流长。

斯宅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达14处之多,大多建于清末,每个组群规模都较大,占地面积多在3000平方米以上,最大的达12500平方米,素有“江南巨宅”之称,绝大部分建筑仍为斯姓人所居住。其中的斯盛居(千柱屋)、笔峰书屋、发祥居(下新屋)及华国公别墅(包括家庙与私塾)最具代表性。

斯氏古民居建筑气势恢宏,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有明确的轴线,严格讲求端正。纵深方向一般布置门厅、大厅、座楼三进建筑。大厅作为家族共用活动(祭祀、议事、仪式)的场所,选料上乘,用材硕大,雕刻繁复,面阔多为三间,开敞式,进入厅内,各种寓意深刻的木雕、砖雕、石雕令人目不暇接,雕刻技艺娴熟,题材广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门厅、座楼及两侧厢房向内多为重檐立面,装饰亦很讲究,门窗隔扇,木雕细致入微,构图巧妙,甚至连山墙墀头也设以精美的砖雕。也有纵深方向分几条轴线的,如斯盛居纵深有多条轴线,以中轴为中心,然后向左右两侧扩展,两侧构成各自独立的组合空间,分设若干小院落,组合成总的大宅院,几代同院,子孙满堂。

院落的扩大不是向纵深推进,而是向左右两侧扩大,是斯氏古民居布局的一个重要特色。每个组群皆以高墙围护,外观十分封闭,俨然如同堡垒一般,具有良好的防卫功能,斯氏家谱上也称有“坞堡”之遗风。

同时为使封闭的外观得以丰富,打破单调与压抑,每个组群的单体几乎均筑封火山墙,其式样不以单一的形式出现,富于变化,脊饰讲究,它既具防火功能,又使建筑的外观轮廓起伏,赋予美感。在建筑正立面,又不遗余力地营造大门和侧门,门罩和石窗雕刻各种吉祥图案,以纳吉气。

斯姓族人经商致富后,在营造宅第的同时大力提倡教育,以“培育人才,应国家桢干之用”,其中的笔峰书屋、华国公别墅就是斯姓族人的学塾,同族子弟,不论富贵贫贱,学塾之门一概敞开,如功名成就,宗族予以奖励,从华国公别墅的“碑记”以及“别墅”讲堂内至今留存的多份“捷报”可见斯姓族人对教育的重视,耕读家风世守不绝,莘莘学子也捷报频传,人才辈出。斯宅至今所保存的历史文化遗存附带的众多历史文化信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状况以及一个家族的发展状况。

斯氏古民居数量多,规模大,建造考究,为江南民居的上乘之作,是研究江南民居的重要实物例证。斯氏古民居建筑群,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历史百家汇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302/1872847.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