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今天》总第133期)
北岛自二〇一〇年开始创作长诗〈歧路行〉,期间因病患而停顿,病愈后又以顽强的毅力续写,数易其稿,终于在二〇二一年底得以完成,在晚年以诗歌的形式对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了一次回溯、概括和总结。关于写作此诗的缘由,北岛曾说:“歧路行,我永远在迷路。我个人的命运和当代史,有一种类似对话的关系。我经历过这些年,见过的诗人们,朋友们,还包括一些小人物……我觉得对于这么一段历史,我一定要有个交代。”这是一个必须的“交代”,如果没有这个“交代”,那么对北岛,对我们,对中国当代诗歌来说都会是巨大的损失。
先于诗人,北岛首先是一个大写的人,他身上有一个高贵脱俗的气质,这种气质无疑来自于他的人格魅力:旷达大度,坚毅勇敢,永远保持着反思和批判精神,同时深怀一颗悲悯之心。这样的精神与风骨决定了诗人作为人的高度,也决定了诗人写作的高度。北岛的写作是不妥协的写作,他有意让自己的写作充满“古老的敌意”,他曾解释说,“‘古老的敌意’包括三组紧张关系:’一个作家和他所处时代的紧张关系’、‘一个作家和他母语的紧张关系’、‘一个作家和他本人写作的紧张关系’”。用他通俗的概括来说,就是作家不仅要和世界过不去,还要和自己的母语过不去,跟自己过不去。正是在这样的写作原则的指引下,他哪怕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没有放弃,他与世界、母语和自己较劲,终于写出了〈歧路行〉。因此,阅读这首长诗时,感觉北岛还是那个北岛,那个依旧秉持自己坚守的信念,以巨大的诚实和超凡的诗艺书写生命之诗的诗人。
北岛曾说:“歧路行,我永远在迷路。我个人的命运和当代史,有一种类似对话的关系。我经历过这些年,见过的诗人们,朋友们,还包括一些小人物……我觉得对于这么一段历史,我一定要有个交代。”
作为文革后中国诗歌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北岛曾经面对那个个人尊严被肆意践踏的疯狂年代勇敢地发出“我不相信”的呐喊,可以说,北岛在那个时期写下的一系列诗作,都充分证明他没有辜负那个苦难的时代交付给诗歌的使命,那些铿锵有力、富於哲思和批判、充满受难与英雄气息的诗篇,直到今天依旧回荡在我们耳畔,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我们依旧没摆脱恐惧,依旧不能勇敢地喊出“我不相信”,巴金“讲真话”的遗言依旧是人人心照不宣的禁忌。有人质疑北岛对现实的批判,认为“当历史行进至九十年代时,启蒙的部分目标已经实现,民主自由理念也已为民众普遍接受。启蒙开始由精神世界走向世俗生活,从理论倡导转向社会实践,而实践的主体也变为了已获得自我启蒙能力的市民阶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还试图将启蒙限定在精神层面,并完全由知识分子掌控,本身就是对‘启蒙’的反动”。这完全是自欺欺人的一派胡言,启蒙并没有真正的开始,许多人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匍匐于野蛮愚昧的黑暗中而不自知,既看不清楚历史也看不清楚自己,因此我们会看到,面对重大的国际事件和社会事件,总会出现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所描述的“乌合之众”的表态和叫嚣,他们盲从、狂热、轻信,不会独立思想,甚至没有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就此而言,过去的北岛依旧是“现在时”,并没有过去,他的诗歌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他始终和我们走在一起,因为我们和他一样,其实也走在漫漫的歧路上。诗人在这首长诗的〈序曲〉中提出一系列“为什么”的发问:“为什么此刻到远古/历史逆向而行/为什么万物循环/背离时间进程,”这些掷地有声的发问正说明许多问题仍旧没有答案,泱泱大国,历史久远,文化灿烂,但历史的册页也写满了屈辱和苦难,先祖们沿着一条崎岖之路一路走来(莫非他们走的也是一条歧路?为何如此多灾多难?),走到今天与我们相遇,他们对那些问题并没有给出答案,我们的寻找也充满了茫然:“革命,哪儿是革命/用风暴弹奏地平线/哪儿是真理/在词语中寻找火山。”〈序曲〉
北岛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繁复丰盈,即经历了抗争、漂泊、孤独,也收获了掌声和荣誉,因此他拥有别人难以拥有的人生经验,这是巨大的财富,本身也是一首长诗和大诗。〈歧路行〉书写的不仅仅他个人的生活经验,也诠释着他不同时期的心灵密码,记录了文革和文革以后改变中国社会的重要的历史事件。他以惊人的记忆力回溯往事,以敏锐的洞察力言说当下,并用岁月沉淀的睿智和思考以及跃动的意象捕捉诗意。这首长诗依旧与他惯有的写作风格血脉相通,特别是在词语的选择和意象的营造上承继了一贯的风格,但又凸显出变化,自传性和叙事性的言说打开了更为辽阔、开放和真实的空间与时间,同时对反思、质询和拷问精神的坚守让诗歌获得了深度和厚度。
作为文革后中国诗歌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北岛曾经面对那个个人尊严被肆意践踏的疯狂年代勇敢地发出“我不相信”的呐喊
〈歧路行〉作为自传体的长诗,北岛把其曲折的生命轨迹作为主线,但并没有完全遵循线性的叙事方式,而是通过平行、跳跃、交错、剪接等方式呈现烙刻在他生命中最为深刻的经验、事件、人物和场景,既有对事件真实的记录,对人物的白描式的摹写,也有内心的独白,对历史的反思,与古今中外智者和诗人的对话,甚至不乏对当今现实的省察和思考。诗人就像一个纪录片的导演,引导读者跟随着充满诗意的蒙太奇镜头,沿着诗人遍及世界各地的足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体察诗人对其波澜起伏的人生历程的生动叙事,从而感受诗人在思想的烛照下自我生命的抗争、疼痛,哀叹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