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海边的西塞罗:GTP-4来了,“奇点将至”对我们会有多么致命

作者:

科技的发展不是“匀速”的,它给不同人群带来的影响,也不会是“匀质”的。

先讲一个历史段子。

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大败亏输,间接导致大清在于日本国运对赌当中战败。甲午海战的北洋水师战败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其实是,北洋水师“运气不好”——没赶上好时候。

北洋海军的所有外购军舰皆建于1888年前,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前,西方海军造舰技术的发展是相对缓慢的,后膛炮虽然逐渐取代了前膛炮成为海军舰炮的主流,但由于炮闩技术尚且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太多技术细节没有完善,以至于舰炮的装填速度非常之缓慢,以至于北洋海军定远、镇远二舰“五分钟开一炮”的问题,在当时看来本来不是问题,而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军事常识。

舰炮装填速度慢这个事实,又间接决定了一系列事情——比如,由于炮打得慢,每开一炮需要重新瞄准,所以瞄准也可以慢慢来,所以当时舰炮技术也非常原始,还停留在海军军官拿着六分仪纯手算的时期。

舰炮所使用的弹药也多以实心或者掺了沙土的穿甲弹为主,为的就是万一有一发能蒙中了,就能直接破坏对方舰船水密性,击沉对方。

但日方的购舰潮始于19世纪80年代后期,他们幸运的赶上了“技术爆炸”导致海军发生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原本只适用于小口径舰炮的制退复进机技术趋于成熟并应用于大口径舰炮的炮架改进,使得大口径管退炮横空出世。火炮的后座部分能在发射后利用自身的后座力自动恢复到原位。

这样一个看似小小的技术革命改变了很多事——

比如自动复位省去了复位和重新瞄准的时间,使火炮的射速大为提高;

比如固定瞄准也让更精确炮瞄计算变得有意义,于是炮瞄技术也加速革新了;

又比如自动复位还带动了炮闩技术的革新,让火炮发射速度从五分钟开一炮迅速快进到一分钟开五炮。

而快炮的诞生,又让军舰在海战中更大比例的使用开花弹,通过战斗部火药的爆炸和延烧来杀伤敌方有生力量成为可能。

而这又进一步导致了整个海军造舰思路和作战思路的逆转……

你看,这就是技术的迷人之处,它会产生像核裂变那般的“链式反应”,一个小技术的革新会迅速引发一场剧烈的革命,就像核裂变中一颗中子就能引爆整个核弹一样。

这就是“技术爆炸”的本质。

总之,就在清廷结束购舰而日军开始加速购舰的这个节骨眼上,由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技术革新所引发的一系列技术剧变的“链式反应”正在发生。

这个链式反应的终点,就是在甲午海战中,清日两军看似都是铁甲舰,但实则却是两种不同技术时代的产物,其内部的技术代差甚至不亚于几十年前英军的风帆战列舰对上同样依靠风帆动力的清军水勇,战败其实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这个问题是当时的中国人,乃至后来很多战史研究者所无法理解的,在他们看来,如果说鸦片战争中中国海军的战败,是闭关锁国百年的结果,落后这么多还可以理解,那么从北洋海军在不到十年内就成为“老古董”,这怎么可能呢?所以一定是李鸿章、丁汝昌指挥不力的锅!北洋海军一定不是“器不如人”而是“气不如人”!

因为技术“链式反应”的特性,科技的发展,并不是匀速的。

百年后的今天,这个道理现在很多人都自以为自己懂,但很多人其实都没“懂”的那么深。

这里推荐一本谷歌技术总监雷·库兹韦尔写的书,叫《奇点临近》。

这本书写于2005年,库兹韦尔在这本书中首次描述了他所认为的人工智能赶上并超过人类智能的过程是怎样的。它并非很多人所认为的那种“匀质化”的过程:人工智能现在(21世纪初)击败个国际象棋大师,过了十年又击败个围棋大师,再过十年又如何如何。

不会的,库兹韦尔预言,人工智能的发展将遵循指数模式——

刚开始的时候,你觉得它的发展简直是龟速,几十年出个新进展。

后来稍微快了一点,十年前夺得国象桂冠、十年后击败围棋圣手。

再后来又快了不少,前脚刚能处理你的语音、文字,隔了几个月现在能识别图像了。

而最终,人工智能的进步速度,将超越人类的感知能力——某天晚上你临睡前,手机蹦出一条消息,说人工智能在编程水平上已经达到或超过普通程序员了,你不觉是什么大事,没看完消息就沉沉睡去。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海边的西塞罗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318/1878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