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父母,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

前几日,阳阳的妈妈跟我吐槽了一件事情:

她说孩子班级里的一个家长,向教育局把学校给告了。

这个告状的家长,理由是小学二年级孩子的作业太多,每天做作业到很晚,压力很大。

后来聊天才知道,其实作业并不多,只是这个孩子平时爱拖拉,本该在学校托管就应该完成的作业,非要拖拉到回家继续写。

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估计也是濒临崩溃的边缘,干脆告到教育局,让学校不准给班级里的孩子布置作业

每次谈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总有父母觉得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

殊不知,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父母,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应归结到父母身上。”

深以为然。父母,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想让孩子成才,家长就不应该在孩子的身上偷懒;

今天你在孩子身上欠下这3本账,最终都需要用孩子的前途来买单。

该管教的时候,别放纵

真正会爱孩子的父母都明白,孩子是需要管教的。

而不会爱孩子的父母眼里,孩子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任凭孩子调皮捣蛋。

渐渐地孩子就会无法无天,不学无术,成绩也跟不上,这会害了孩子一辈子。

曾经有一次坐地铁,遇到一对母子,小男孩吵着要玩手机.

妈妈一直好言相劝,却换来孩子的不满,急的直接上手:“快给我,听见没有!”

妈妈可能是担心孩子吵到其他乘客,无奈的只好拿出手机给了孩子。

快下车的时候,妈妈喊孩子把手机收起来,可孩子就像是没听见一样,一动不动。

有时候,孩子的行为问题越来越多,常常跟父母的纵容有直接的关系。

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比如:

“不给我玩游戏,我就不写作业不去上学!”

“不给我买玩具,我就不吃饭。”

面对孩子的撒泼哭闹,很多父母都会心软同意;

你这次同意了,下次遇见孩子想要的,他还会用这种方法来对付你。

有句话说,“废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教育孩子要趁早,孩子日后会感激你,没有在他该受管教的时候被纵容。

孩子小的时候,对于世界、对于未来的认知并不全面,需要父母的引导和指路。

作为父母,如果深爱着孩子,就要狠下心来,不要纵容孩子,否则等到孩子醒悟的那一天,一定追悔莫及。

该养成的习惯,别错过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每个孩子都爱玩,天生排斥好习惯,可是一旦养成好习惯,对于孩子而言,就是毕生可用的财富。

孩子就是一块天然的石头,是否能雕塑成精美的作品,功夫还在每个家长。

想让好习惯的种子在孩子心灵扎根,父母不妨从以下这三点开始。

1、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放手让他做。

孩子人生的路,只能靠自己。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请帮助我独立完成”,这是每个孩子天性的内在要求。

蒙台梭利博士说,“永远别去帮一个孩子,做他自己觉得能搞定的事情。”

在蒙氏幼儿园,我们常常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教室中很多工作材料也都是取之于家庭中常见的真实事物。

这些材料按照孩子使用的尺寸大小定制,微缩到适合孩子自主使用。

孩子通过自己独立做事情,掌握了抓、捏、剪、穿脱衣服、擦桌子等基本的自理能力。

经过练习,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劳动观念,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

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教育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孩子才会成长。

2、孩子自己能做的选择,多鼓励。

有时候,孩子没有主见,缺乏自主性,主要的原因在于家长太过“能干”。

什么事情都替孩子计划好,小到日常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零食,大到报辅导班、兴趣班,完全由家长一手操控。

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走一些弯路,替孩子做打算,本意是好的。

但路毕竟还得靠孩子自己来走,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只要孩子选择的大方向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家长应当适当放手,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3、父母良好的示范和引导。

如果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复印件上出了问题,我们要去改的应该是原件。

简而言之,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你就要做到什么样。

父母想让孩子养成的好习惯,首先看看自己是否也能做到。

身教永远胜于言传,有些道理说很多遍,不如自己做一遍。

越是优秀的父母,越懂得在孩子的教育上亲力亲为。

居里夫人十分重视女儿的教育,特意为孩子开了个“儿童学习班”,亲自教育。

在她的培养下,两个女儿越来越优秀,她们一家共获得四次诺贝尔奖,被称为“获奖专业户”。

如果说,人生是一所学校,那么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

该陪伴孩子的时候,别缺席

一个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家庭教育。

父母送给孩子童年最珍贵的礼物,从来就不是什么玩具、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你的用心陪伴。

陪伴,并不是要求我们时刻和孩子待在一起,而是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能给他一个回应。

有些父母陪是陪了,但不是做自己的事,就是玩手机、看电视,只是“陪”在孩子身边而已。

这样的陪伴没有引导,没有教育,更给不了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

在网络上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

10年后,您把现在的房子给孩子,他们会回答您:太旧了!

20年后,您把现在的小汽车给孩子,他们会告诉您:别逗了!

30年后,您把现在的人民币给孩子,他们会笑着说:不值钱了!

然而,如果您能在孩子成长中,给他们一个良好而科学的家庭教育,用心陪伴孩子。

30年后孩子会说:“爸爸妈妈,你们太明智了,衷心感谢你们!”

真正的“陪伴”,不是和孩子在一起就好;

而是在陪伴的时候,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努力去培养他。

那么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怎样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其实,孩子的一些特别表现,或者特殊“嗜好”就是亮点,你有没有注意到?

1岁之内的孩子,拿到任何物品都会第一时间往嘴里放;

2岁左右的孩子,在马路边上盯着地上的小蚂蚁看个半天;

4岁多的孩子,喜欢剪纸工作,一个上午没有换过第二个工作......

孩子一切行为的背后,都指向了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优秀的父母,总能抓住孩子发展的关键期,给到孩子足够的陪伴,充分利用好孩子成长中一生仅有一次的敏感期。

3岁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关键一年,他们多鼓励孩子绘画、编故事、玩彩泥、做手工;

5岁是亲子关系最亲昵融洽的一年,他们经常陪伴与赞美孩子;

6岁是孩子内心开始出现矛盾,开始叛逆的一年,他们多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

当你在孩子身上,倾注了陪伴、耐心和爱护,孩子自然就会回报给你一个像星星一样的自己。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用心陪伴出来的。

教育这件事,从来就没有顺其自然;你想要孩子多优秀,自己就要多努力。

孩子所取得的成绩,都是父母狠下心来、精心栽培的结果。

为人父母,谁人不是一边深爱着孩子,一边狠下心来努力栽培、托举着他,只为将来孩子能够足够优秀。

再好的学校,都比不上用心的父母。再好的老师,都比不过父母的言传身教。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每日蒙台梭利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323/1880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