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长大后孝顺父母的孩子,大多来自这4种家庭

“我要报警,我儿子动手打老人。”

今年2月,一个8岁小男孩,被爸爸亲自送到派出所,让他“投案自首”。

当天晚上,男孩和弟弟因抢吃的吵架,爷爷出来阻拦,结果被男孩用工具打伤。

这已经不是男孩第一次对爷爷动手了。

爸爸觉得儿子实在不孝,一气之下,就把儿子送到了派出所。

养育孩子,我们期望孩子变得优秀的同时,更希望他长大后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但现在很多孩子并不懂孝顺,像这个小男孩,小小年纪不尊敬老人,怎么期望他长大后会孝顺父母?

孝顺,仿佛变成了“抽盲盒”,一不小心就可能抽出一个不懂孝顺的孩子。

其实,“孝顺”并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家庭中潜移默化形成。

孩子孝不孝顺,一定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以下4种家庭,往往更容易养出孝顺的孩子。

爸爸心疼妈妈,孩子有样学样

网上有个叫旺仔的小朋友,在短视频中很火。

一次爸爸吃完饭,会顺手把碟子里的垃圾倒进垃圾桶,也会帮妈妈一起倒掉。

旺仔在一旁细心观察,然后转身把剩下的碟子拿过来,模仿着爸爸的动作,帮妈妈收拾。

冬天的时候,妈妈手碰冷水会冻破皮,爸爸几乎每次都会帮妈妈先开好热水再洗手。

旺仔知道后,他学着爸爸的样子,在妈妈要开水龙头洗手时,连忙拦下,等到水暖了才让妈妈洗。

还有一次,妈妈在化妆,爸爸引导旺仔一起把玩具先收拾起来,后来旺仔就学会了耐心等待,利用空余时间收拾自己的东西。

每一条视频,都能看到爸爸对妈妈的包容与爱,而旺仔会在一旁学习,不久也学着爸爸的模样,帮妈妈做家务。

孩子还小时,爸爸就是他接触得最早的一个男性,爸爸如何对待妈妈,就能预示孩子长大后会如何对待家人。

知乎网友分享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有一次,晚下班回来的爸爸,吃完饭就主动洗碗,妈妈说:“你累一天了,让我来吧。”

爸爸摇头,说:“就这点活儿,我做了你就轻松点。”

网友看到后想:如果我也常帮爸爸妈妈干活,他们也能轻松点了。

于是他也开始留意家务活,学着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小事,替父母分担。

最好的榜样,就是爸爸心疼妈妈,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体谅父母的付出。

爸爸对于孩子而言,是力量的象征,爸爸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导着孩子长大后对待家庭的态度。

爸爸疼惜妈妈,自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孩子的心中会种下一颗孝敬的种子。

妈妈情绪平和,孩子更爱靠近

知乎网友提问:“有一个情绪很不稳定的老妈是一个怎样的体验?”

一个网友回答:“大概就是又爱又恨吧。”

网友是单亲家庭,小时候,妈妈情绪很不稳定,经常打骂他,只是吃饭有点挑食,妈妈就会直接给他一耳光或是叫他滚到一边不准吃了。

所以,网友从小就很讨厌妈妈,不愿与她亲近,一上高中就选择住宿,很少回家。

其实,妈妈很爱儿子,但她一看见儿子,就会想起负心的丈夫,控制不住地发脾气,没想到,这样做却把儿子越推越远。

一个情绪不稳定的妈妈,无论何种原因,一旦对孩子无端发脾气,孩子就会感受不到母爱。

因为孩子很难去理解、体会妈妈是否有苦衷,他们只会产生“妈妈又发脾气了,我要躲着点”的想法,渐渐疏远。

孩子做的任何事、说的任何话,妈妈都能保持情绪平和,孩子才不会抵触靠近父母。

妈妈是孩子心中温柔的代表,是孩子最容易卸下心防去接近的对象。

以前我读书时,我妈也是这样,不是一直唠叨,就是突然发脾气,指责我“这不对,那没做好”。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想寄宿在学校,不愿回家,不想被妈妈责怪。

后来我长大了,妈妈不再像以前唠叨和乱发脾气,反而会问我的意见,或是在我做错事情时控制音量,柔声细语地教我应该怎么处理。

体会到妈妈给予的温情,我越来越喜欢回家,跟妈妈谈话,母女间的感情比以往都要亲密。

每一个厉害妈妈的背后,都懂得调节情绪,微笑地面对孩子,让孩子喜欢亲近。

父母乐意聆听,孩子会回馈爱

看到这样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感情存折来管理。”

父母与孩子沟通,聆听孩子想法,是在源源不断地往“感情存折”里存入感情币,存得越多,长大后,孩子便会回馈相应的情感。

孩子长大孝不孝顺,其实从小时候的经历就能看出来。

放学后,孩子想要分享乐趣,爸爸忙着玩手机,将孩子推给妈妈:“你去讲给妈妈听吧。”

考试没考好,孩子想说没考好的原因,妈妈立刻先入为主地说:“不用听我都知道,肯定是学习没有用心。”

和同学闹矛盾不开心,孩子想找父母倾诉,父母都纷纷推辞:“改天再听吧。”

父母不愿意聆听孩子的心事,反复推脱,长此以往,孩子长大后也不会听父母的肺腑之言。

父母打电话给外地工作的儿子,儿子听了几分钟就说:“在忙,挂了。”

父母忘记手机怎么开机,儿子不耐烦地说:“我教了这么多次,都不好好听。”

老家出了一点事情,父母想孩子回家一趟,孩子一直推脱:“改天再去吧。”

英国作家约翰·罗斯金说:“给孩子一点儿爱,他将回报你许多的爱。”

越是耐心倾听孩子心声的人,越能在未来感受到孩子满满的爱意。

读高中时,有一个同学经常往家里打电话,一些大事小事都爱跟家人分享。

问起原因,她说:“我爸爸妈妈从小都爱听我讲,我也喜欢跟他们说。”

父母会倾听孩子的内心感受,孩子才会养成跟父母分享情感的习惯,有了这一份牵绊,亲子间的联结才会更紧密。

能让孩子长大回馈爱的,就是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从小给孩子的内心存入爱。

父母尊重接纳,孩子心怀感激

心理专家胡慎之分享他的经历:

小时候,胡慎之很调皮,一旦犯错,父亲就让他跪着面壁思过3小时,还不许吃饭,谁来劝都不行。

胡慎之有想法时,会被父亲直接反驳和批评,如果不按父亲的要求做,还会受到处罚。

那时起,胡慎之便记恨上父亲一点儿不尊重自己,他常常抱怨:“我怎么会有这样的父亲。”

于是,叛逆的胡慎之一直做些“报复”父亲的事情,比如上学时改专业、工作后很少回家、父亲说东他做西。

一直到长大成人,胡慎之与父亲的关系都不是很融洽。

不尊重孩子意愿的父母,实则上采取的是一种“专制”教育。

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会感激父母的一番苦心,反而会产生报复性心理,长大了容易远离亲人远走高飞。

对孩子而言,自己的想法被父母尊重、接纳,能让孩子感受到包容与理解,心怀感激。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父母尊重孩子,是在维护孩子那颗脆弱的心灵;父母接纳孩子,是在拥抱一个不那么完美的孩子。

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强,如果父母给予他尊重与接纳,他会从内心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从而让爱一直延续。

许多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会认同孩子的观点,包容孩子的一切。

唯有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接纳孩子的一切不同,才能在未来接住孩子的感恩之心。

写到最后:

家庭和睦的标志,就是爸爸心疼妈妈,孩子理解父母的付出。

妈妈能够时时让自己情绪平稳,孩子才会感受到妈妈的温柔与爱。

善于聆听孩子内心想法的父母,孩子以后也会倾听父母的唠叨。

从小被父母尊重理解的孩子,长大后都会有一颗感恩的心。

长大孝顺的孩子,家庭往往幸福美满,父母恩爱、孩子独立自信。

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养出一个优秀又暖心的孩子。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富书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329/1883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