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集贸市场,偶然遇见这样一幕:
一位年轻的爸爸领着两三岁的小女儿也在买菜。爸爸和颜悦色,宝宝欢声笑语。经过屠宰鸡鸭、鱼兔的血腥摊位时,爸爸用身体及时而又自然地遮挡住了孩子的视线……
那一刻,我心头像是涌进一股暖流,瞬间暖洋洋的。
心理学认为:我们的生命包括躯体和精神两个部分;躯体部分和精神部分都要经历从胎儿、婴儿、幼儿、儿童、青春期、青年,到成年,再到老年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还会具有每个阶段的特点。比如:三岁的幼儿,躯体需要精心呵护,其力量不足以举起30斤的重物。同样,三岁幼儿的精神生命,也需要精心呵护,需要安全感,其能量不足以直面相对恐怖的场景。不然,会造成精神层面的伤害,也就是心理伤害(当然不是绝对)。
这位爸爸精心养育和呵护的,不仅是孩子的身体,还有孩子的精神生命,也是心理健康!这个的孩子该是多么幸运和幸福!
一座森林家庭教育长期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在我们的心理咨询实践中大量发现,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和太多的教育工作者没有这样意识和认知,从而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太多遗憾,给我们的孩子造成太多的伤害。
不久前,网络上就疯传这样一段视频:
课堂上,一名中学女老师声情并茂地教育学生:“啥叫叛逆期?拿无知当叛逆,家长说啥都烦。你拿着父母的钱,学着知识,学着阅历,回去再讽刺你的父母,嫌父母这不懂、那不懂,这不好、那不好!这是一个社会不需要的,不懂感恩的孩子任何人都不需要!不要说叛逆,没有叛逆期!不要拿你的无知当叛逆!”
讲台下,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深深地底着头,羞愧难当……
视频在网络一夜走红,点赞数万。多少家长感慨:
“这样的老师是在教书,更是在育人,无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只有这位老师这样的气场,在课堂上说这些道理,现在的孩子才能听进去!这些孩子们多幸运!这样的视频应该多转发!”
“这位老师有深度、有力量、有正义、有担当,说出的是亿万家长的心声……”
……
诚然,从传统的教育观点看,这位老师的说法无懈可击、痛快淋漓。
毕竟,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都是父母供应的,孩子的命甚至也是父母给的;父母和老师教育孩子、批评孩子,都是“为了孩子好”……这些都是“客观事实”。父母和老师呕心沥血,如果孩子反过来再嫌弃父母“这不懂、那不懂,这不好、那不好”,岂不是典型的“不懂感恩”、“没有良心”?
然而,从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番逻辑对于孩子来说,又确实不公平!
理由也是显而易见:幼儿期的孩子有幼儿期的躯体特征和心理发育特征;青春期的孩子(一般男孩十三四岁、女孩十一二岁开始),也有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心理、精神层面的特点。
身体上,在脑激素的作用下,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身高和体重会猛增,甚至会长青春痘;男生会长胡须、长喉结,变声;女生也会出现第二性征发育。
精神和心理上,在脑激素的作用下,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情绪波动大、攻击性强、暴躁易怒的情况,同时自我意识觉醒,追求人格独立。
如果此前,孩子一直被当作独立的生命被尊重,自我意识一直清晰,那么,孩子进入青春期就不存在“叛逆”。
遗憾的是,我们周围的孩子一般是在父母无意间的控制下长大的:该起床了,该刷牙了,该吃饭了,该上学了,天冷要添衣服,见了老人要礼貌,好东西不要忘记跟朋友分享,不听话就不要你了、不听话是欠揍、听话才是妈妈的好宝宝……在这种养育方式下,当孩子年幼力薄时,为了赢得父母的爱,就会压抑自我;当孩子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身体强壮起来,就是出现“明明父母说得对,我偏偏不按照你说的做”、甚至“以暴制暴”的局面。这就是所谓的“叛逆”。
回过头来,再看“不要拿你的无知当叛逆”这个观点。显然,这位老师和众多点赞的家长,不具备“青春期孩子具有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这个常识。无意间,他们把一群只有十几岁孩子的心理发育程度,跟四十多岁的成人等同起来,从而期望孩子理解成人。这即不科学,也是不现实,甚至是从道理上、道德上绑架孩子,从而给孩子造成愧疚的情绪,造成潜在的心理伤害。
在这个思路上,如果家长跟孩子坚持对抗下去,孩子要么终生叛逆,成为“逆子”;要么被彻底“征服”,成为“空心人”,随时可能躺平、摆烂、啃老;或者成为“讨好型人格”,终生疲劳,无缘幸福……
当然,也有众多父母了解相关心理学、脑科学知识以后,但在面对孩子“叛逆”时,仍然控制不住情绪:不写作业,排名掉下来咋办?排名掉下来,考不上理想大学,这辈子岂不是完蛋?跟父母对抗,岂不是“白眼狼”?不懂感恩的孩子,岂不是白养?……
这种情况,只能说明父母安全感不足,心理上有原始家庭的创伤,或者生活压力大,从而处于焦虑、抑郁状态。父母,乃至老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实质是把自己的焦虑、抑郁情绪源源不断地传递给孩子。这时的父母和老师,首先要觉察、调整自己的状态,缓解自己的焦虑、抑郁情绪,疗愈自己的创伤。
当然,“叛逆”的很多表现,跟孩子遭遇心理创伤后情绪积压、抑郁、焦虑的很多症状相似,家长更需要多学习、多留意、多向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求助。
“叛逆”其实不存在,“叛逆”只是孩子的心理,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反应”,“叛逆”也是好事!只要没有违法乱纪,只要没有道德伦理方面的过分行为,请给孩子更多的信任,请给孩子留出更宽广的成长空间和试错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