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人们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真的比真实的自己“更好”吗?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每次出去玩之前,你都会对着镜子穿好衣服,在镜子里看起来近乎完美,但当你拿起相机自拍时,却觉得自己和镜子里都是问题百出。充满了问题。我非常不同,更丑陋。

镜子里的人比真实的自己好很多吗?

镜像真实平面

我们通常使用的镜子是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当光线进入镜子时,镜子将光线反射。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景象,实际上是由反射光的扩展线相交而成的形状。一种虚像。

虚像等于物体本身的大小,虚像与物体的距离等于平面镜,虚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本身呈对称关系。

换句话说,你透过镜子看到的是真实的自己。

照片欺诈

人们觉得他们在镜子里看到的比真实的自己更好。主要原因是自拍或别人拍的照片中的自己与镜子中的自己印象有很大差异。事实上,照片中的你往往不是真实的你。

自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OskarBarnack)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以来,已经过去了不到一百年。相机技术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年轻”的技术。

目前,佳能和尼康等主要相机制造商仍然每两年更新一次相机阵容。

与手机、电脑等数码电子产品一样,相机更新换代非常快。

为什么?因为这些相机产品都是为了能拍出“真实的生活场景”。

尽管相机发展很快,但现代数码相机仍然无法捕捉到真实的场景。相机里隐藏着一个大秘密。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把同样的相机给一个从来没有用过数码相机的摄影师,拍出来的照片质量和你把它给摄影师是一样的。它的?

无论拍摄技术如何,如果用同样的相机拍摄照片,“JPG”格式的照片明显不如“RAW”格式的照片。

因此,照片包含欺骗。

相机成像原理

为了理解照片的图像与真实场景相比是错误的,我们首先要从相机图像的原理说起。

相机镜头就像一面凸面镜。当相机准备拍摄时,光线通过凸面镜进入相机,并通过凸面镜成像原理使光线在相机内部发生散射。

在相机中散射的光射入相机中的小型凸透镜,这个凸透镜可以把散射的光聚集起来,并最后把光线聚集在用于成像的金属元件CCD或者CMOS上,CCD或者CMOS成像元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最终在相机的图像处理器上加工这些转化来的电信号,在相机的内存中就可以看到刚拍摄的图片了。

因为相机拍摄照片的这一过程过于复杂,接受来的光信号在途中有所损失,所以相片与真实的景象就会产生差别,这也是为什么“RAW”格式的图片要比“JPG”格式的图片更加真实。

因为用“RAW”格式拍摄出的照片在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那一步损失的信息少于用“JPG”格式拍摄的照片。

相机成像的过程过于复杂,不够灵活,导致你用不同的镜头拍照,出来的照片也会不同。

用20mm的广角镜头和用50mm的人像镜头在同一场景下拍摄,你会发现,广角镜头中拍摄的景物更多,但是这些拍摄的景物与50mm的人像镜头拍摄出的景物有些许的不同。

总感觉用广角镜头拍摄出来的景物的部分地方会有些许扭曲,或者会变得稍微更大一点。这是因为广角畸变的原因。

广角镜头的特性就是透视效果强,画面会更加立体。在广角镜头下,你的鼻子等器官会显得更突出,用广角镜头拍摄人物会让人的鼻子看起来比平时更大。镜头的不同也能影响照片的真实度。

除了镜头,光线的不同也会让一个人在照片下看起来不同。在柔光灯的照射下,人看起来有一种“朦胧”美,人的模样会更柔和。

在影视作品中,柔光灯常用来拍摄女性,在柔光灯下,女性会看起来更漂亮,而如果用硬光,人的五官会更加立体,人的样貌也会比平时看起来更加冷峻。

在影视作品中,常用硬光来拍摄硬汉或者罪犯。现实并不是在拍电影,你不可能时时拿出手机自拍的时候,都会有刚好合适的光线把你衬托的美美的。大多数时候就是随手一拍,没有光线的加持,自然会觉得不好看。

镜像也是导致你会觉得真实的自己比镜子中的自己更丑的原因。由于平面镜成像的原因,你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相较于现实中的你其实是反过来的。而用相机照出来的你才是平时大家眼中的你。

每个人的脸虽然看起来像是对称的,但事实并不是如此。左半脸和右半脸是有些许差距的。这是由于每个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所导致的。在平时如果你习惯用右后槽牙咀嚼食物,你的右边脸上的肌肉就会更结实点。

你可以试着用P图软件,将你的左半脸镜像翻转,然后移动到你的右半脸上去,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差别,你会感觉到绝对对称的脸看起来怪怪的。

平时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特征,比如在镜子中你的鼻子往左边偏移了3毫米左右,当你看到照片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鼻子比你映象中偏离6毫米左右,这些细微的变化导致你怎么看照片怎么觉得别扭,这就是许多人觉得自己不上镜的原因。

镜子里的心理学

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人在镜中的样子并不会比真实的样子更好看。我们会觉得镜子中的自己要比真实的自己好看还是因为人的心理原因。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人在照镜子时,很多时候大脑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脑补,比如自己脸上有什幺小粉刺、伤疤之类的,在照镜子,人脑会自动把这些不好的部分给淡化甚至趋近消除,自然在看照片的时候,看到脸上的这些小瑕疵会觉得真实的自己不如镜中的自己好看。

过去一位心理学教授曾经做过实验,他将自己学生的日常的样子拍下来,并打印出两张照片,一张照片没有经过修图,另一张照片把人物修得更漂亮了一点。

这位教授让同学选哪张照片中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结果有三分之二的同学都选择了修过的图片。

这说明人都有美化、理想化自己样貌的心理。

如果平时常照镜子,也会觉得在镜子中的镜子更好看。这都是曝光效应搞的鬼。曝光效应也被称为多看效应,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曝光效应指的是,人类会更喜欢自己熟悉的事物。

平时对着镜子看几十次的人,就是喜欢上了镜子中的自己。一个事物只要经常出现在你眼前,你对他的喜好程度就会增加。

经常爱照镜子的人就是因为曝光效应而产生了自恋情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臭美。

在社会心理学中,曝光效应被叫熟悉定律,所以在工作场上,你积极帮自己的上司做事,就会让上司对你产生好感,这种现象就是由于熟悉定律导致的。

当然,曝光效应也是有条件的,不是说在任何条件下,喜好程度都会随着熟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的。

产生曝光效应的前提是,对人产生的刺激必须是中性的刺激。如果一个人本来就厌恶一样事物或者人,随着这些东西曝光次数的增多,人也不会因此而喜爱上这些东西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执拗的跟踪狂,每天尾随在一个女性背后,那名女性不仅不会因此而爱上你,甚至会越来越厌恶惧怕你,最后到了叫警察来处理你的程度。

也许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也就是说,一个人害怕蜘蛛这样的虫子,就算是见过一次,也害怕蜘蛛这样的虫子。

太多的刺激和太多的曝光会导致曝光失败。平时相爱的少男少女,一旦结了婚,就厌倦了整天在一起,最后感情就淡了。过度曝光的最终结果是喜新厌旧。

你在镜子里看到的人是活跃的,但形象是平面和静止的,你更喜欢镜子里的自己。这是由于心理学上的冻脸效应。

罗伯特·波斯特和他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团队发现,相比静态图像,人们更喜欢动态图像。

罗伯特·博斯特和他的团队进行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大学里随机抽取了一百个人作为样本,让他们观看一段人物动作的动态视频,观看视频后,随机剪出新的图片让观察者打分.视频字符和静态图像字符的类型,确定动态视频字符得分高于静态图像字符。

你在现实生活中听说过“你比照片好看”这句话吗?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冰冻表面效应。至于为什么人们会有冰冻效应的心理,研究人员不得而知。

然而,研究人员推测这是因为人类已经进化到可以看到动态的事物。移动的面孔比静态图像更容易被大脑识别。毕竟,静态人像随着相机的出现才出现了一百年,人们一时半会还不习惯静态人像。

结语

有证据证明,你在镜子里看到的那个人就是你真正的样子。不要被照片中的“怪异”所迷惑。相机不能完全反映现实世界。

担心自己的身材因为心理作用太美怎么办?这也很简单。你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是减少照镜子,给自己一个惊人的效果,这样当你几个月后再次照镜子时,你看起来不会太漂亮。

曝光效果。

其次,要注意照镜子的距离。最好站在镜子前25厘米,因为根据平面镜原理,你实际看到的虚像离你50厘米,这是社会学家在与他们互动时学习到的平均距离.其他这样,你也可以相对客观地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

最后,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信心,那就多照照镜子,给自己一些心理上的忠告,就算你稍微打扮一下,又有什么问题呢?至少你可以对镜子里的自己增加一些自信,这对你的社交和日常生活更有帮助。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 阳光可待忆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413/1888919.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