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宗
南宋光宗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六月初九,太上皇宋孝宗在杭州重华宫驾崩。按照规矩,应该由他的儿子、也就是当朝皇帝宋光宗来主持他的葬礼。
但是宋光宗拒绝了。
一方面,他患有非常严重的精神疾病,情绪时好时坏,根本没办法正常处理政务;另一方面,他和父亲的关系非常糟糕,宋孝宗病重期间,不管群臣如何苦苦哀求,他也没有去重华宫探望过。
眼看着指望不上他,已经七十九岁的高宗吴皇后不得已重出江湖,以太皇太后的身份来主持工作,于六月十三日给自己的养子举行了葬礼。
接下来,朝廷的大臣们渐渐意识到,这个神经病皇帝已经不适合坐在皇位上领导大宋帝国的子民继续前行了,他们想要罢免宋光宗,重新选择一个至少能够处理朝政的人来当这个皇帝。
但是非常尴尬的是,宋光宗没有立太子。
本来这个问题并不复杂,此时宋光宗只有一个活着的儿子,二十六岁的赵扩,而且也是李皇后所生,根红苗正,本来是可以非常顺理成章当太子的,但是宋孝宗活着的时候另有一个人选,这个人叫赵抦(音义同秉)。
宋光宗并不是宋孝宗的长子,他排行老三。
老大赵愭(音其)早早就被立为太子,但是只活了二十三岁就病故,没来得及坐上皇帝的位置。按规矩本来应该是老二赵恺(音凯)顶上,但是宋孝宗觉得老二的性格太柔弱,不太适合当皇帝,心说反正“嫡长子继承”的规矩已经破了,干脆就把最像自己的老三赵惇(音敦)立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光宗。
没过几年,老二赵恺也病逝,宋孝宗感叹说:“你看,我就说他福分不够吧。”
话虽这么说,宋孝宗还是很喜欢赵恺,一直觉得很亏欠他。再加上后来宋光宗跟他闹矛盾,他就更怀念赵恺的温良恭俭让。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想让赵恺的儿子当皇帝。
赵恺的儿子,就是我们先前提到的吴兴郡王赵抦。
宋孝宗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件事情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形势明朗到什么程度了呢?宋光宗的独子赵扩已经被安排去福州,他都随时准备出发了,不但满朝文武,甚至杭州的百姓都知道,皇位早晚都是赵抦的了。
赵抦之所以还没被正大光明地立为太子,最大的阻力就来自于资格最老、家族地位最高的吴太后——她从政权稳定性的角度出发,坚定不移地站在了赵扩这一边。
这是一场寿命的比赛,很遗憾,宋孝宗输给了自己的养母吴太后。
进入七月份以后,宋光宗依然没有康复或者悔改的迹象,宰相留正上书上书请求宋光宗退位,然后逃走避祸,赵汝愚、韩侂胄等人在吴太后的支持下,正式开始推动“换皇帝”这一危险而重大的工程。
当然,还是得老祖宗吴太后来主持。
七月五日,她把赵扩和赵抦一起叫到了大内,先当着两个重孙子的面痛哭了一顿,然后对着赵抦开始发言:“外界都说要立你当皇帝,我觉得吧,万事当从长,还是得按照岁数来。赵扩岁数比你大,先让他来当这个皇帝,等他当完了你再当,祖宗也不是没有这个先例。”
说完之后,本来兴致勃勃的赵抦脸色大变,只好磕头告退。
从来没有报什么希望的赵扩听到这句话,吓得当时就要逃走,吴太后一声令下,韩侂胄一把抱住赵扩,赵扩一边挣扎一边哭喊:“告大妈妈,臣做不得,做不得!”
吴太后根本不管那么多,命令韩侂胄去把黄袍拿过来,她要亲手给赵扩披上。韩侂胄手一松,赵扩转身就跑,绕着柱子躲避韩侂胄的追逐。吴太后看晓之以理行不通,只好动之以情,哭着对赵扩说:“你站住,我这辈子,侍奉过你曾祖父,辅佐过你祖父、你父亲,现在轮到你了,你听话。”
赵扩看到这个场景,知道自己的皇位已经稳当,这才答应接过皇位,举行了一个匆忙但是安定人心的登基仪式,是为宋宁宗。
办妥了这件事以后,还得去通知精神病患者宋光宗。
七月六日,韩侂胄带着宋宁宗去拜见宋光宗,顺便去取传国玉玺。
躺在床上的宋光宗这时候已经分辨不出来人是谁,看着来人问:“是谁?”
韩侂胄回答:“新皇帝。”
宋光宗瞪大了眼睛仔细看了看,说道:“是我的儿子。”随后转过身去,背朝着他们睡下了。
宋光宗这么一睡,倒把韩侂胄弄得不知所措,因为传国玉玺就放在宋光宗身边,他不给,韩侂胄不敢拿。韩侂胄想了想,向旁边的李皇后求助。李皇后叹了一口气说:“既然是我的儿子当了皇帝,我就把玉玺给你吧。”
到此为止,整个大宋王朝唯一的一次臣子更换皇帝的行动,就以这样荒诞而和平的形式完成了。
当然,后来赵抦也没等得到兄终弟及,十二年之后的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赵抦病逝,彻底了了宋宁宗的心事。
值得一提的是,宋宁宗刚继位之后,还有一件趣事。
按照当时的风俗,皇太子登基之后,京城的百姓可以自由冲到他的旧宅子里去拿东西,谓之“扫阁”,相当于新皇帝赏赐百姓,百姓也沾沾福气。
赵抦想着自己要当皇帝,早早就把家里值钱的都搬走了,就等着百姓来扫阁。而赵扩知道自己要去福州,已经没有了当皇帝的心思,于是根本就没做准备。结果他登基的消息传出去以后,百姓们冲到他的王府里,将值钱的东西一扫而空,也不知道宋宁宗是欢喜还是悲伤。
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