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人民不是有钱了,而是想开了!年报季的真实2023

—年报季的真实2023:人民不是有钱了,而是想开了

今年的年报季应该算是“史上最不受重视的年报季”了。

毕竟去年的情况大家都懂的,中小企业能活着已是不易。上市公司虽大多没有生存问题,但也没人指望它们能创造多少惊喜。

因此今年连券商都提不起兴趣写年报的整体分析报告了。就算有,也都是将年报和一季报放在一起撑场面,且以堆积数据的实习生作品为主。

可能大家都像漫长的季节里范伟讲的那样,“向前看,别回头”,一门心思的在埋头研究AIGC和中特估吧。

至于我每次都会研读的那些年报中的“管理层经营分析”段落,也愈发没有了人情味。有的都是些复读机式的语句(央国企尤甚,请自行脑补句式),以及暧昧隐晦的前景展望。

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呢?

就以招行为例吧。读过我这个系列的老读者都知道我有多么喜欢招行的年报。不管是对宏观的分析,还是对行业的解读,招行的年报在一众银行中都是出类拔萃的。

然而换了管理层后,似乎一并也换掉了年报的魂,变得乏味而无趣起来,甚至从中挑不出一段值得摘录的语句。

不过,发了一通牢骚,还是硬着头皮写下了这个标题。

毕竟真实再怎么残酷,那也是真实。

在这个信息越来越被无限割裂,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那一面的今天,年报本身能做到真实,已是难得可贵的资料了。

1

先说说整体感觉吧。

在我们的一般认知中,2022对于服务业一定是个艰难的年份。殊不知,其实对于工业和制造业来说同样是举步维艰。

房地产行业就不说了,就算是前几年为准备过冬奔走相告的万科,估计也没想到自己今年竟已是为数不多还能按时发年报的房企。

“2022年,行业形势的严峻性远远超出了我们在年初的预计。全年商品房市场出现了有统计数据以来最大幅度的下跌。根据有关机构监测,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42%。行业融资能力大幅萎缩,海外债务市场失去功能。大量房企资金链断裂,并冲击上下游。市场预期降至冰点,信心危机导致的恶性循环开始向所有企业蔓延。”

由此带来的产业链上的困境也不必多说。

比如之前还被誉为水泥茅,并将其商业模式拿出来作为典范反复传颂的海螺水泥,同样抵不过beta的覆灭,去年的利润直接腰斩:

“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市场持续走弱等因素影响,全国水泥市场需求明显收缩,2022年全国水泥产量21.3亿吨,同比下降10.5%。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叠加供给增加,使得全年水泥价格高开低走,煤炭等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推升成本高企,在量价齐跌、成本高涨的双向挤压背景下,水泥行业效益下滑。”

出口型企业在经历了2021年的好时光之后,也受到了通胀、产业链外迁以及诸多外部环境的多重暴击。

就算还在高速增长的行业,比如说在电踏车电机领域的龙头企业八方股份,在年报中也是这么说的,

“国际形式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冲突不断,消费者购买力存在不确定性,由此带来的原材料涨价、关键零部件供应不足、运输不畅等问题已明显拉长了全产业链的周期,以上因素可能成为限制行业高速发展的瓶颈。”

而更加直面消费者的出口型企业,比如小家电龙头新宝股份,则直言受到通胀的影响更大,

“外销方面,2022年公司国外营业收入实现973,308.05万元,较2021年同期下降16.26%,主要原因是2022年二季度开始,海外主要经济体通胀高企,居民消费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海外小家电总体需求转弱。”

这一点也在3C配件跨境电商领域做到风生水起的安克创新的年报中得到了映证。在经历了2021年运费暴涨和原材料涨价之后,2022年又轮到了需求端的疲软,做企业是真的不容易,

”2022年海运费上涨、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影响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弱。但受国际地缘争端升级、能源短缺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宏观经济呈现愈加复杂严峻的形势,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个国家和地区陷入“通胀潮”,居民购买力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外销型企业面临诸多挑战。”

2

当然,出海虽难,却是现在很多中国企业不得不走的一步。

无论内循环是多么的重要,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如果想往产业价值链的上游走一步,发达国家市场的认可是必不可少的。而如果想把市场再拓宽一点,那么寻找一些不像国内这么卷的区域,比如东南亚、中东乃至南美,也是很多行业的必然选择。

欧美国家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孕育了一大批跨国企业,而中国的公司们在经历了最初的拿来主义和后来的国货当自强后,也陆续到了对外输出的时候。

根据万得的统计,如今整个A股上市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已经从2015年的7%攀升到现在的10%以上。

就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无论是因为疫情的催化还是别的因素,中国企业的出海和国际化又迎来了一次大的跨越。

比如内卷最严重的家电行业,美的集团其实早就是一个跨国企业了,它在年报中出现的“全球”字眼多达数百次,

“美的是一家全球运营的公司,业务与客户遍及全球。迄今,美的在全球拥有约200家子公司、35个研发中心和35个主要生产基地,员工超过16万人,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海外设有20个研发中心和18个主要生产基地,遍布十多个国家,海外员工约3万人,结算货币达22种。”

而它的海外策略也非常的鲜明——生产上不再全部依靠中国,但在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上进行对外输出。

“公司持续完善海外制造布局,加速推进“中国供全球+区域供区域”模式,2022年埃及生产基地和泰国空调新基地完成建设和投产,进一步完善主要家电品类的海外产能布局,持续推动位于巴西和墨西哥生产基地的建设以有效覆盖美洲市场,并在海外制造基地大力推广国内精益制造体系和培育海外精益人才,提升全球制造效率与交付能力,不断完善的海外工厂EHS管理体系,为海外生产基地安全稳定运营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比之下,医疗领域能够打入海外市场的企业还没那么多,但这几年的疫情给了龙头们一个巨大的契机。

比如迈瑞医疗就提供了自己的全球化思路,

“回望22年国际化征程,迈瑞蹚出了独具特色的经营之道:从中国到发达国家,再到发展中国家。

在发达国家,迈瑞在欧美这一最为“挑剔”的市场中不断打磨产品、树立高端窗口,进而带着高性价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攻城略地。”

至于海外市场为什么要用迈瑞,或者说为什么要用中国企业的产品,这家公司想的也很明白,

“当前,全球多国政府面临更大的财政压力,政府主导的公卫项目以及私营医疗集团的采购都对价格更加敏感。这对于运营效率高、产品性价比高、产品线完善、拥有整体解决方案优势的迈瑞而言,无疑是重要的利好因素。”

说句题外话,迈瑞的年报是今年发现的一大惊喜,思路清晰且语言自然流畅,是沉闷的年报季中为数不多的一抹亮色。

除了这些已经逐渐成长为跨国企业的行业顶梁柱外,还有一些小而美的企业早已在海外站稳了脚跟,并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优势打法。

比如专攻海外工具市场的巨星科技,

“公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建立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与全球数千家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公司不局限于自身产能情况,可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完成各类大额订单的及时交付。

依托中国全球基础门类最为齐全的供应链体系,以及不断增长的全球供应商网络,公司可以做到全球采购、全球制造,使得公司在全球海运周期紧张的背景下仍然可以维持稳定的供货能力,为公司持续提升市场份额打下基础。

同时中国超大体量和超精细供应链网络带来的效率和弹性兼顾的特性,也使得公司可以做到中国集中采购、全球分布使用,极大的降低综合采购成本,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公司在全球拥有20处生产制造基地,能够全面满足各类需求和应对各自复杂的外部环境。”

当然,上述文字中所提到的中国供应链的强大和弹性,并不是个新鲜的概念了。

对于现在的出海企业来说,野心其实远不止此。巨星科技在年报中也用一句话说出了国内很多细分赛道隐形龙头的心声,

“布局全球,就是公司继续着重加强欧美自有品牌服务体系建设和东南亚产能布局,选取国外优质公司进行产业并购整合,更好的获取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逐步将公司由中国制造的ODM公司升级为中国设计、亚洲制造、欧美本土服务结合的国际化OBM公司。”

为了做到这一点,海外的制造基地和服务团队必不可少,这也是很多企业在疫情后会加速去做的事情,还是以巨星为例,在年报中是这么表述的,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动东南亚制造基地的全面投产,持续优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制造分工分局,充分体现公司国际化布局的优势和产能的灵活性。目前公司在东南亚建成工厂已经全部投入使用,东南亚产能布局初步成型。

同时面对报告期内国际人员流动停滞的情况,公司积极利用欧美本土团队的优势,为客户继续提供完善的就近服务体系,确保了订单和售后的相互匹配。国际化优势有效保证了公司在和其他国际竞争对手的竞争中,既能发挥中国制造业集群的优势,又能利用东南亚地区制造成本的优势和欧美市场本土渠道服务的优势,由此打造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正加速成为一家集欧美本土服务、亚洲产业链制造和中国管理研发的全球资源配置型公司。”

而另一家我很钦佩的公司,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做到国内顶尖水平,并开始向国际一流发起冲刺的汇川技术也是这么做的,

“2022年初,公司提出“跨步国际化”的新战略,加快海外业务布局,GLOBALOCAL(Local for Local,国际本土化)模式全面推进。

2022年,公司完成了以海外客户需求为牵引,确定了在销服、研发、供应链等方面全面落地“国际本土化”的思路。

在销售与服务方面:继续在成熟市场(欧洲、韩国等)和新兴市场(印度、东南亚、中东等)落地依托本土团队的区域销售策略,同时,加大力度实施“行业线出海”和“随中国制造出海”的重要策略。2022年,公司梳理了空压机、空调与制冷等十几个行业出海机会点,把公司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推向海外,部分行业实现重点跨国客户的突破。

在研发方面:设立欧洲研发中心,承接面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开发,高效支撑海外市场的技术需求,为公司国际领先技术打造极致竞争力。

在供应链方面:启动欧洲匈牙利工厂建设项目,正式迈入全球化制造体系的进程,为国际客户的快速交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中东则成为了很多以安防为核心业务的企业的新战场,比如龙头老大海康威视:

“2022年,公司还新设迪拜研发中心,与蒙特利尔、伦敦海外研发中心共同服务区域市场定制化需求;新建5个海外物流仓,总数达到17个,提升本地物流覆盖和配送能力;新增2个海外呼叫中心,总数达到13个,积极拓展与渠道伙伴的合作,下沉技术服务网络,为客用户提供及时优质的售后服务。”

最后还是要给出海的企业提个醒。

人民币越国际化,汇率波动就会越大,关于这方面的风险不可不防。像从事海外业务起家的新宝股份就有所提示,当然它主要说的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盈利风险,

“随着人民币被纳入SDR(特别提款权),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我国跨境资本的流动性在日益提高,这些都会加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公司进出口业务主要采用美元结算,因此受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较为明显。如果公司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则公司盈利能力将面临汇率波动影响的风险。”

而另一个风险点是老生常谈的中美关系。在看不到反转出现的年份里,它始终是悬挂在出海企业头顶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

比如安克创新是这么描述的,

“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主要消费市场和世界产业链核心环节所在,美国所采取的出口限制、关税壁垒等保护性贸易政策或对全球多个行业或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起朱楼宴宾客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529/190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