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港台 > 正文

颜宝刚:“香港失去转口港功能”

—香港出口连跌十三个月,货柜码头逐步“送中”

作者:
现在香港港口功能逐步“送中”,背后反映绝不止是政府发言人说的是因为外围环境恶化,真正理由是香港已经逐步失去昔日“超级联系人”的角色。现在香港经济只能单靠内部消费,令陈茂波亦不得不修正前景预测,坦言要全年达到3.5-5.5%经济增幅有困难,一旦预期增长落空,不单损及民生,更可能影响到日后政府财政储备会跌穿警戒线。

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业界本来寄望能带动本港贸易,但现实是出口连跌十三个月,昔日作全球港口龙头的葵青货柜码头今年首五个月吞吐量不单无起色,过去两个月更大跌近两成,全球排名跌至第九位,被多个内地港口超越,本港正失去转口港功能,港口设施将逐步“送中”。

七一回归之日,不论特首以至财政司司长均罗列出过去一年的成绩表,关键绩效指标(KPI)成为官员“认叻”的成绩表。翻查经济数据,今年开局又好像交到一个“见得人”的功课:首季GDP增长2.7%,终止去年连续四季按年跌势,本地生产总值较97年增加超过一倍;失业率回到疫前水平,已经是全民就业;私人消费开支今年首季亦急增13%,可以说是通关因素带动了“报复式反弹”。

不过在“说好香港故事”的同时,实质经济却面临巨大暗涌,甚至有机会令全年经济增长预测无法达标,令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心目中全年的GDP3.5-5.5%增幅成为泡影,可能影响到日后政府财政储备跌穿警戒线。

说的是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进出口贸易。本港出口,已经连跌13个月,5月份整体出口按年跌15.6%,逊于预期的11.1%;而进口按年降16.7%,亦差于预期,连跌11个月。

香港现在几乎没有本地制造,贸易数据反映的是转口贸易,因此由图表1可见,本港的进出口一直是保持同步趋升或趋跌,所以适宜是进出口数据一同分析。翻查5月本港输往亚洲的出口货值下跌18%,输往大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体出口货值录得跌幅。当中输往最大市场中国内地减少17.5%;进口方面,来自韩国跌幅最大,按年挫46%,而来自中国内地按年亦下滑10.3%。

讽刺的是,政府在解释进出口数据持续疲弱的原因,只是一味归咎外围环境疲弱,反过来在展望未来的时候,却称期望内地经济增长加快可抵消一些负面影响,是完全将内地经济过去两个月的失速视若无睹。

的确,香港出口较大占比是来自电子零件及产品,几乎占了本港出口约七成分额,面对全球电子产品需求较受影响,令香港进出口受压,同类情况亦出现在“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大国上,按图2的数据,不论台湾、韩国及新加坡,大约都是在去年底出口由升转跌,其中新加坡情况最夸张,由去年七月出口增幅一度高逾三成,到今年五月已转会大跌近两成,反映是中美“脱钩”之后环球贸易明显萎缩,香港面对的情况并非特殊。

只是留意数据变化,大家会观察到香港出口的跌幅,远比其他三个地区更早出现,出口已经是连跌十三个月,是历来最长的下跌周期,而且经济师预期本港6月出口会继续录得双位数跌幅。贸发局就修订今年香港出口增长预测,由早前的5%,下调到0至2%,即是最差情况会是零增长。

众所周知,香港的转口港功能过去几十年都是“服务”内地市场,去年内地面对疫情严重,加上中美地缘政治关系恶化,令全球供应链断裂,中国在第四季进出口贸易均呈现负数,本港自不然最受影响。但随着内地十二月全面解除防疫措施,一度令市场憧憬贸易往来会逐步复常,可惜的是除了三月内地出口一度大增14.8%,之后已经无以为继,五月内地出口大跌7.5%,反映的是全球主要企业已将生产基地迁离内地,香港的转口港角色自然受到削弱。

香港贸易转弱的同时,过去一度是全球最繁忙的葵青货柜码头,首当其冲货柜吞吐量大跌。翻查香港海运港口局数据,占本港七成货运量的葵青货柜码头吞吐量,已经连跌十八个月,创有纪录最大跌幅,吞吐量在去年全年跌11.7%,为金融海啸以来最大跌幅。

本来踏入2023年,内地香港一月初实现免检疫通关,粤港两地陆路跨境货运恢复正常运作,有业界人士本来寄望能带动码头货运量产生正面影响,但现实是今年首五个月码头吞吐量不单无起色,过去两个月更大跌近两成,连续每个月均跌穿处理100万个标准货柜箱的水平。有业界人士已直言,本港正“失去转口港功能”。

香港昔日全球货柜龙头地位,近年已被中国内地多个城市取代,香港货柜吞吐量全球排名已经连续两年(2021-2022年)均降至第9位,近年一直被稳坐“一哥”的上海、以及香港长期对手新加坡所取代,而其他内地城市如宁波、深圳、广州、青岛及天津港等内地城市亦全面超越,更可怕香港是唯一货柜处理量低于2004年时的水平,反映是中国这个生产大国已不再依赖香港的港口进行贸易。

习近平在去年香港回归25周年的发言中,要求香港官员要“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当中航运贸易,正是反映香港作为中国对外窗口、转口港的角色对内地举足轻重。不过一年下来,香港的航运贸易中心不但未有加强,反而是一步步弱化,甚至作为昔日重要港口用地亦恐遭铲平。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的“香港联合船坞集团”已向城规会提出申请,将青衣联合船坞连同附近用地,建议改建逾1.5万个住宅单位及游艇俱乐部,反映是长和对港口业务前景看淡,一旦成事不排除香港港口设施将逐步“送中”,丧失自主。

资料来源:贸易发展局

香港经济是高度依赖国际贸易的自由市场经济系统,在转口贸易中单是收取“手续费”获利,转口贸易量已可达到香港GDP的三倍左右,而香港只要收取6%左右的转口服务费,贸易及物流规模就能达到GDP的逾两成,甚至媲美金融服务业产生的增加值。

现在香港港口功能逐步“送中”,背后反映绝不止是政府发言人说的是因为外围环境恶化,真正理由是香港已经逐步失去昔日“超级联系人”的角色。现在香港经济只能单靠内部消费,令陈茂波亦不得不修正前景预测,坦言要全年达到3.5-5.5%经济增幅有困难,一旦预期增长落空,不单损及民生,更可能影响到日后政府财政储备会跌穿警戒线。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责任编辑: 李安达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704/1922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