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做一次CT,对身体的伤害有多大?会致癌吗?告诉你大实话

今年52岁的吴大叔,有多年的吸烟史,近年来一直断断续续咳嗽、咳痰,前段时间,吴大叔甚至发现咳出的痰液中带有血丝,吓得他赶紧去医院做检查。

到医院后,医生建议他进行了一次普通CT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发现存在一些异常,于是又给他开了一次增强CT的检查。这下吴大叔心里开始犯嘀咕了,CT检查辐射又大且费用贵,医生这一而再再而三的让自己做检查,是不是想坑钱啊?

相信有过同样经历的人也会有一样的疑问,明明刚做完一次CT检查,医生却又要再让做一次检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CT到底是什么?

首先,得先了解到底什么是CT检查,它是通过X光分层穿过人体,经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相当于把面包切成片来看。CT检查主要用于骨关节、中枢神经系统、有密度变化的软组织病变检测,还可用于头颅、胸腹、四肢、盆腔等各个部位的检查,目前还是检查急性脑出血、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手段。

CT可分为普通平扫和增强扫描两种,前者只需要躺在CT机器上面,几秒钟就可结束检查;后者是在平扫的基础上,再静脉注射碘对比剂让其随着血液循环流向全身,以此来观察病变组织的情况,并与周围组织做对比

为什么有时候做了CT检查,医生还要病人再做一个增强CT呢?

增强CT检查可增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对于平扫CT中无法发现的病灶可清晰地显示,且可明确病灶的范围和性质,对于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不过,在做增强CT检查前,患者要明确是否有碘造影剂过敏的问题,需要在评估后方可进行检查。

二、CT对身体有害吗?做多少次会致癌?

根据2013年一项涉及68万名接受CT扫描儿童、1000万同龄未接受CT扫描儿童的数据估算出1mSv的辐射剂量会导致患癌风险增加0.0017~0.002%

对于CT检查,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检查时产生的辐射是否会影响健康,多次检查又是否会致癌?

不可否认的是,CT检查过程中使用的X线产生的电离辐射,会破坏人体内一些大分子结构,继而损伤细胞和人体,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不过,做一次CT的辐射剂量在2mSv-10mSv不等,辐射量微乎其微,因此无需过分恐慌。事实上,生活中不少常见的场合中都存在辐射,比如:

地铁安检每年可能接受辐射的量

坐20小时飞机的辐射量为0.1 mSv

每天吸烟20根,一年的辐射量为0.5-2 mSv

一次胸透的辐射量约为1.1 mSv

根据中国放射防护标准中规定放射工作人员每年限制接受的剂量为50mSv、五年内每年接受的平均辐射上限为20mSv。按照做一次CT检查最大的剂量为10mSv来计算,一年做2次CT,最多接受到的辐射是20mSv。

只要短时间内别做太多次CT检查,把总辐射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即可。

三、CT检查还是核磁共振,怎么选?

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害怕CT检查中存在的辐射,在检查时想要优先选择没有辐射的核磁共振,这个做法可取吗?

其实,无论是CT检查还是核磁共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CT检查的有点味速度快、密度分辨力好,缺点就是有辐射。核磁共振优点为不需要注射造影剂,也没有辐射,对于软组织分辨率很高,在颅脑、神经、脊髓等部位的检查结果显示均比CT要好。不过核磁共振具有噪声大、采集数据时间长的缺点,也不适合体内带有金属、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进行。

相较而言,核磁共振的没有辐射,对人体更安全,为什么临床上医生很很少开核磁共振呢?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

检查时间长:一次核磁共振检查平均需要10~15分钟的检查时间,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是等不起的,CT检查每次仅需要2~5分钟时间。

费用相对较高:一次普通CT检查的费用在200~300元左右,而核磁共振每次的费用要高出不少。

体内有金属物品不能做:体内有金属物质的人群,不能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包括金属节育环、心脏支架等都不可以。

部分器官不适合做:核磁共振检查需要水中的氢原子为基础,胃部、肺部所含有的氢原子量较少,检查时难以和射频脉冲进行共振,无法得到准确的检查结果。此外,心脏和肠道这类不含水的器官,也同样不适合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CT检查对于诊断多种疾病有重要的意义,在医生建议进行检查时,不要过分抗拒,适当的检查频率不会给健康带来过大的风险。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 39健康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711/1925563.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