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玄学风水 > 正文

宋史记载:“相公来了”鬼怪也远避!阴阳两界敬重的贤相

作者:

耸立云霄。

王旦是宋真宗之朝的宰相,从小就是璞玉之材。王旦年幼时沉默寡言,好学有文才。他的父亲晋国公王祐是五代后汉、后周两朝的名臣,文武忠孝。王祐在家中庭院种了三棵槐树,树荫满庭,他对人说:“我的儿孙,必定有人贵为三公,这三棵槐树就是标示。”他对王旦满怀信心,说:“这孩子将来定会成为一位公正的相国。”后来他的话应验了,王旦果然贵为宋真宗一朝的贤相,受到真宗皇帝的倚重、敬爱。苏东坡写《三槐堂铭》就是叙写王祜种植三槐树以及子孙后代多仁德贤才的事实,正应验了“仁者必有后”的道理。

相公来了鬼怪远避

太平兴国五年,王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进士,出任大理评事和平江县知县。王旦还未到平江县,就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那时平江县的知县官署不时发生怪异现象,让住在其中的人很不宁静。然而,就在王旦到任的前一晚,守卫听到一群鬼魂啸叫着说:“相公来了,我们应该躲避。”从此之后,官署里的奇怪现象就不再出现了。

钱若水(公元960年-1003年,宋太宗雍熙二年进士,知制诰)有鉴人的能力,他一见到王旦就说:“真是宰相之材。”当他和王旦站一起,就说:“王君伟岸耸立,人品高洁,是栋梁之材,前程不可限量,非我所能及。”和王旦同年的进士李沆也推重王旦是“远大之器”。

受到皇上敬爱的贤相

真宗即位,任用王旦为中书舍人(辅佐皇帝的高级秘书官),不到数月又升迁他的官职。真宗非常赏识王旦,曾经在王旦上奏退下时,目送他的身影说道:“为朕达成太平之世的,必定是这个人了。”(“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真宗践阼(即帝位)第四年,王旦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累升知枢密院,又任宰相,进封太保,受朝廷重用,居相位十六年,直至去世前。

真宗对王旦说的建言可说是“言无不听”,凡是大臣有所请示,必定说一句:“王旦以为如何?”王旦和同僚寡言笑,常独自默坐一整天,然而在群臣向圣上奏事意见不同时,王旦的一句话就能定板。但有时也有棘手事情让他下不了决定的时候,他满怀忧思下朝,一回家,冠带未解就走入静室独坐,家人都不敢进入和他说话。

有一次宫禁发生火灾,王旦立即赶到宫中。真宗说:“两朝积累的财富,朕不轻易耗费,却在一夕之间付之一炬,实在可惜。”王旦回答说:“陛下富有天下,财富不足忧虑,所当担心的是政令和赏罚不当。臣担任宰府之职,面对这样的天灾,臣应当辞职。”他随后上奏章自请罪。真宗皇帝也降罪己诏,并允许官员陈述自己施政的得失。

不久之后,有人提出这次火灾是荣王宫火灾延烧造成的,表示这不是天灾,请将相关人士逮捕起诉,案约有百余人当连坐死刑。但是,王旦为他们请命说:“当初火灾发生时,陛下已经自责并发布诏书向天下谢罪,臣等都已上奏章自请受罚。现在反而归咎于他人,如何取信天下?而且,尽管火灾有痕迹,我们怎么能确定这不是上天借此来谴责呢?”被指控连坐的人最终都得以免罪。

王旦对人很仁慈,对虎视眈眈的外族也很有应对智慧。

契丹宋朝请求在每年的岁给之外再借贷钱币。王旦说:“契丹与我们距离很近,他们车驾即将出行,可能是利用这个要求来探朝廷的意向。”

真宗问:“我们该如何回答他们?”

王旦答道:“只需要用少少的数额就把这件事轻解。而且可以让他们知道谁轻谁重!”

于是,就从每年给契丹的三十万金币和物品内,取十分之一的额度,借给契丹六万金币,同时告知契丹要从次年的岁给中扣除。契丹得到钱币后非常惭愧。次年,朝廷又下诏书给办理的官员,表示:“契丹所借的金币六万,微不足道,今年仍按照常态的数量给予他们不用扣除,但是下不为例。”

西夏王赵德明以人民饥馑为由,向宋朝要求百万斛粮食。朝中大臣都说:“德明最近才与我朝签了誓约,竟然敢违背,请圣上下诏责备。”

真宗问王旦的意见,王旦请皇上下诏:准备粟百万斛于京师,下诏让德明来取。德明得到宋朝诏书很惭愧,跪地磕头说:“朝廷有贤人。”

北宋贤相王旦(公元957年—1017年),真宗追赠王旦为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公有领域)

谦冲无我大气度

当王旦任宰相时,寇准屡次在皇上面前说王旦的短处,然而王旦却极力称赞寇准的长处。有一天真宗对王旦说起寇准:“卿虽然屡屡称赞他的亮点,而他总是说卿的缺点。”

王旦听了一点也不生气,而且还为寇准开脱,他说:“臣居相位参与国政许多年,难免有不少缺失,寇准侍奉陛下无所隐瞒直言以告,由此更可见寇准的忠直,所以臣一再保荐他。”真宗由此更加赏识王旦。

当寇准任枢密院直学士时,王旦在中书省有事送枢密院,偶尔不合诏令格式,寇准便上奏皇帝,王旦因而受到责问,但是王旦并不介意,谦虚表示谢过。这事过后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事送中书省,也不合诏令格式,堂吏发现很高兴地呈给王旦,认为这下逮到机会了,可是王旦却命人送回枢密院更正,并不上奏。寇准大为惭愧,见到王旦说道:“我们同年,你真的很宽宏大量啊!”王旦什么也没说。

寇准离开枢密院后,找人私下求王旦推荐他为相。王旦惊讶地说:“将相重任岂可求得!我不受私下请托!”寇准对此心中有怨。后来,王旦逝世一年后,寇准被任命为相。寇准晋见真宗谢恩说:“臣若不是承蒙陛下知遇提拔,那有今日?”皇上便将王旦一再推荐他的事讲出来。王旦身体病弱时,真宗问他备位宰相的人选,王旦只推荐一人,就是寇准(本来真宗觉得寇准“刚偏”不想用他)。寇准非常惭愧,自觉德量远不及王旦。后来寇准终于不负王旦,成为宋朝贤相。

薛奎被任命为江、淮发运使(掌理购买食粮)向王旦辞行时,王旦只对他说了一句:“东南地区之力已经消耗殆尽。”薛奎退下后,自言自语道:“这真是心在民生的宰相之言啊。”张士逊被任命为江西转运使(宋代时掌管运输、财政税赋、粮食等事务大臣,兼任军事、刑名、巡视地方),向王旦请教,王旦说:“朝廷的收入已经很丰盛了。”张士逊多次调换职位,心中想起王旦的话,从未追求个人利益。

王旦在宰相日久,有人诽谤他,他总是自谦地承担责任而不辩解。至于他人犯错,即使君主大怒,只要能够辨明真相的,他便会为人澄清,直到把事情圆满解决。由于他体弱多病,为相的后期连年请求辞职,然而皇上嘉奖他的诏书和褒奖不断,接着还有面谕,充分的信托委任,唯他为用。

三槐王氏清德显门风

耸立云霄。

王旦在家中从未发过脾气,家人想试试他的底线,就将一点墨屑投入他的肉羹中,王旦就只吃饭不吃那羹。家人问他为何不吃肉羹,他说:“偶尔不想吃肉。”接着,家人又把墨屑投入他的饭中,王旦也不责怪,只说:“今天不想吃饭,弄些稀饭来吃。”

他对待寡嫂非常有礼,与弟弟王旭友爱情笃。家中子弟结婚姻他并不追求门第。他的穿着很朴素,家人想要用锦绣来装饰毛毡,他不允许。弟弟看上一条贵重的玉带想买,就呈给王旦看。王旦要他系上,然后问道:“看起来还美吗?”弟弟回答:“系在身上自己怎能看得见呢?”王旦说:“自己戴着重重的东西而想让看到的人称赞,不是徒劳吗!”让他立即将玉带还回去。王旦身上只系朝廷的赐带。

王旦家中不购置田宅,他表示:“子孙应当自立,何需田宅?田宅只会让子孙争财而做出不义之事。”真宗看到他的居所简陋,要为他建新宅,王旦一直辞谢,说是祖先留下的旧庐,皇上才作罢。

当王旦病重时,真宗派遣内侍前来探问他的状况,有时每日达三、四次,还亲自为他调配药物,并赐他薯蓣粥养身。

王旦请好友杨亿到卧室,为他撰写遗表。说:“自己忝为宰辅,不可因命之将尽,为宗亲求官,只叙说生平遭遇,但愿圣上每日亲临庶政,进用贤士,稍少焦劳。”真宗看了王旦上的临终遗表,深切感叹,于是亲幸王旦的宅第,赐白金五千两。王旦又上奏辞谢了。他自己给自己写了四句话:“益惧多藏,况无所用,见欲散施,以息咎殃。”意思说,畏惧多藏财富,满溢会带来祸殃,何况钱财于我也无所用,想要散布施舍,以停息灾殃。后来,在他死后,皇帝看到了这四句话,感动泪下良久。

他在临终时仍然不停叮咛告戒子弟,力求简素保持家族清德的好门风,不要奢侈浮华以免引来事端。又叮咛子弟不要为他厚葬。王旦逝世,真宗皇帝临丧悲恸,停止朝议三日,追赠他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王旦的子、弟、侄子、外孙、门客、常从等,得到授官的有十数人。乾兴元年二月,仁宗即位,下诏王旦配享真宗庙廷,并亲自在王旦的碑首篆写:“全德元老之碑。”

王旦一生修德于身,谦冲大度,超凡的德行,在人间,甚至在阴界都得到敬重!清德身教遗荫子孙。苏东坡见过王旦的儿子——懿敏公王素,他事奉仁宗皇帝直言敢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德行清高。东坡与王旦的孙子王巩交游,称赞他善长诗文又崇尚道德,继承了王氏的家风。“三槐王氏”繁衍为天下王氏中最繁茂的一支,其源头在于家门德风,受到上天的祝福。

资料来源:《宋史‧列传第四十一》苏轼《三槐堂铭》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中文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720/1929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