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喌”这个字虽然很生僻,我们却经常挂在嘴边

“喌”,大家看到这个字的时候,是不是都懵了,根本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字,怎么读,或者说,完全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字。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里经常使用“喌”字,不少人还挂在嘴边,这个字读作“zhōu”。

不过,字的书面发音是这样,具体发音却很特别,是指通过口腔和舌头配合,先形成局部负压,然后再突然释放形成的吸气音,就如啧啧称奇中的“啧”字。啧的发音原理和喌类似,都是舌声。

如果大家还是不能理解,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平日里是怎么逗婴儿,或者是挑逗小动物时发出声音。特别是在农村,人们喂鸡时就经常发出“喌”的声音,招呼大鸡小鸡来开餐。“喌”字是由两个口和一个州字组成,从州声,州的意思本来是指居住在水边,也可以指连绵不断的流水。

两个口组合起来也是一个完整的字,为“吅”,读作“xuān”,意思是大声呼叫。因此,吅和州组合起来,就有了“不停呼叫”的意思。并且在《说文解字》中,作者许慎严谨地将“喌”字定义为反复不停地说。

明朝仇兆鳌和清代段玉裁,也分别在他们的著作《杜诗详注》和《说文解字注》中提到,古人常用喌字来呼唤家鸡,或者学鸡那样不停重复、连续不断地说话。而人们是从鸡的叫声中得到启发,才用喌字来呼唤鸡、喂鸡。

除此之外,唐朝诗人施肩吾、宋朝诗人舒岳祥、明代诗人杨慎的诗作中,也都有出现过叫鸡的象声词“喌”,例如施肩吾的《野客丛谈》中有:"遗却白鸡呼喌喌"。就连话本中也出现过喌字,就如北宋的《拗相公》。

拗相公是王安石的绰号,众所周知,他是个非常固执的人。《拗相公》讲述了王安石罢相回乡时,在一位农妇家借住,第二天起床后听见农妇呼唤家禽吃早饭,嘴里不断说着“啰,啰,啰,拗相公来!”和"喌,喌,喌,王安石来!"。

王安石不解,于是上前询问。这时他才知道,自己做宰相时实行新政,惹得民不聊生,百姓对此多有怨言,所以人们才会将家禽叫做拗相公,甚至王安石。这是在变着法骂他,心里稍稍出点气。

而且别看“喌”字字形奇特,发音特别,它还是个正经的语音学专业术语——喌音。上文我们提到的逗婴儿、唤家禽等发出的声音,不管准确发音是什么,都可以被称为“喌音”。这是一种非肺部气流机制的辅音,现在在非洲和澳洲的一些部落里仍有保留,中国的吴闽粤赣等地区也仍然存在。

喌字虽然看上去生僻,书面用得也很少,却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大家又有没有其他类似的汉字,似乎我们用得少,但使用率却很高的生僻字,和我们分享一下呢?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历史大学堂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809/1938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