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数据显示中国陷入通缩 中共压制不利消息

2023年4月11日,一名顾客在中国东部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家超市购买蔬菜。

中共政府已向国内经济学家施压,要求他们不要提及中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可能性,同时公开否认经济面临任何通货紧缩风险。

中共国家统计局周三(8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的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3%,这是两年多以来的首次下降。同时,工厂生产者的出厂价格已连续10个月下降。房地产价格暴跌。中国经济正式陷入通缩。

与大多数发达国家在COVID疫情结束后迎来的消费暴涨相反,被抑制的中国消费需求没有出现预期的持续性反弹,而是在短暂反弹后重回疲软,老百姓不愿意花钱,企业不愿意再投资。

中共官员上周要求地方和省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鼓励消费者花钱。但中央政府一直不愿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惠民政策。

英国广播电台(BBC)报导说,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家埃斯瓦尔·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表示,对中国复苏来说,最重要的因素是重塑投资人和消费者的信心。

曾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区负责人的普拉萨德说:“真正重要的一点是政府能否让私营部门重塑信心,家庭能够外出,多花钱而不是多存款。商界开始投资,这在目前还没有实现。”

中国上一次CPI负增长是在2021年2月。

香港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艾西亚(Alicia Garcia-Herrero)告诉BBC说:“通缩不会对中国有帮助。债务问题会变得更加沉重。这些都不是好消息。”

“这显示中国的内部需求很弱,同时来自全球其它地方的需求也在减弱,很让人担心。”她说。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导,中共监管机构已向经济学家、分析师及研究人员施压,要求他们避免讨论中国通缩及资金外流等负面评论。

淡化通缩只会适得其反 经济更难摆脱下行漩涡

《华尔街日报》报导说,通缩对于中国这样债务负担沉重的国家来说尤其危险,因为这会增加借款人的偿债成本,并可能促使他们减少消费和投资。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数据,中国的债务总额在2022年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近三倍,这一比例高于美国。

但是中共官方不肯承认这一坏消息。

中共国家统计局官员付凌晖在7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总的来看,中国经济目前不存在通货紧缩的现象,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康奈尔大学的普拉萨德警告说:“中国的现实情况看起来正愈发严峻。北京淡化通缩和增长停滞风险的做法可能会适得其反,令中国经济更难摆脱下行漩涡。”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Adam Posen)上周在《外交事务》杂志撰文将中国出现的经济疲软叫做“经济长新冠”(economic long COVID),认为中国的经济困难不仅仅是过去3年的极端清零政策,而是过去几十年的系统性问题堆积所致。

中国的经济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就一直不平衡,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同时压低工人工资,限制中国家庭的投资选择,使他们只能把钱投在买房和建工厂上,因为没有别的选择。

现在,中国面临着住房和工厂预计会长期过剩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年轻人失业率飙升。因此,许多人买不起或不需要新房——以及购置新家所需的电器和设备等。

波森表示,中国的“经济长新冠”拖累增长不会是短暂的,可能会困扰中国经济多年。而唯一可靠的药方是说服中国民众和私营企业坚定地相信,政府对经济生活的侵入是有限度的,但对独裁政策来说,这药方是无法奏效的。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810/1939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