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政党 > 正文

苏暁康:“九一一”抒怀

作者:

今天是九一一,究竟算得上是一个“历史拐点”,还是东西中美盛衰点?

但是至少可以问三个问题:

一、西方生活方式未被改变吗?

二〇一一至一四年,我在欧洲、南亚、台北、北美飞来飞去,深有感触的一点是,西方生活方式难道未被颠覆吗?伊斯兰恐怖攻击虽未得逞,但令西方舒适的生活有限化,安检已成常规,每次进出机场皆须扫描身体行李、去下腰带、脱掉鞋子、拿出电脑手机,琐碎不堪,却人人习以为常,而这一套通行全球,未闻有任何飞机被炸毁空中,亦属奇迹。

安全课题由地方性、区域性转为全球流动性,恐怖威胁施加于全球任何个人,等于绑架全人类,这是世纪魔王如希特勒斯大林毛泽东都未能做到的,西方价值核心个人至上亦在最基本层面受到挑战,这还不是生活方式被颠覆吗?反恐除了诉诸武力别无他途,也陷入以暴易暴吊诡,至今看不到解决之道,基督教文明可谓触底。

二、“韬光养晦”与“战略机遇期”

"六四"屠杀和接踵而来的苏联东欧巨变,也许是一个巧合,却对北京政权的合法性,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邓小平当即提出两个方针﹕"韬光养晦"和"绝不当头",前者应对西方制裁;后者应对苏联解体所引起的"社会主义阵营"坍塌局面,邓小平的话叫做"我们不抗大旗,谁愿扛谁扛去。"两者的基本策略,都是避开锋芒,不当"出头鸟",以争取喘息的机会。稍微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会由此联系起类似越王句践"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的历史典故,甚至几年前林彪对毛泽东的"韬晦之计",也是一种"古为今用"。可惜对渊源流长的这种中国"光棍"传统,西方现代政治学很缺乏研究,而这段颇有研究价值的中国外交史课题,至今空白。

九〇年代初中共的重大战略变更,并未引起西方的注意。基本上,中共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从冷战形态转换成另一种经济竞争的形态,尝试极权制度以市场经济改革而存活下去的途径,他们正是通过西方的经济学观点,看到了相当大的可能性﹕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区域集团化(西欧、北美、东亚三个"经济圈"的出现)使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矛盾丛生;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控制,是超制度超国界的,其利润第一的本质决定了中国巨大市场在国际事务中的举足轻重;全世界居民不分国籍都更喜欢泊来品,使劳动力低廉的中国对西方具有长期的竞争优势,等等。

然而此刻美国的对华政策,又正中邓小平下怀,其潜台词,是尼克松的一句话:取消对中国最惠国待遇,最大的受害者并非中国,而是"仰息自由市场的人们"。这句话要翻译才能懂,即西方“自由市场”离不开中国廉价劳动力,这几乎如同资本离不开利润一样。

这里可以做一个比拟式的想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令美国的制造业,充当"全球民主兵工厂",这种规模,在不到一个世纪后,尽数被东方的一个共产党政权拿走。

东方阴谋得以成功,其实也是借助了西方的误区,问题是这种误区,即绥靖主义至今还在主导白宫:美国总统拜登在印度出席G20峰会后,立即到越南访问,他不否认这一印太之旅与中国有关,但称不寻求孤立或围堵中国。(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

还有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概念,堂而皇之写进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时间指21世纪头20年,即2001年至2020年,它的战略设计根据,正是前一年发生在美国的“九一一”恐怖攻击,北京大喜过望,觉得天赐良机,但是读者不要忘记,邓小平在"苏东波"大坍塌后,还提出"韬光养晦"、"绝不当头"二策,都是避开锋芒,不当"出头鸟",以争取喘息的机会,到两千年后的江泽民,即便看到"九一一",一时也只能"松口气",不敢想得太多。这世界上有一个政权,将西方的危机看成自己的"机遇",不止幸灾乐祸于其他两种文明的厮杀,还觉得自己有机可乘,这种投机心态来自一个古老文明,匪夷所思。

2001年9月11日,那天我和傅莉,我们俩一人一台电脑正上网,不知是八点几分,我正在读New York Times的网页,傅莉在那台电脑上叫道:"快来看,飞机撞上世贸大楼了……",我还以为是什么"恶搞",过去一看真有一张照片,这才打开电视……被劫持的民航客机撞上纽约世贸大楼,两座大楼皆坍塌,世界末日的景象。美国价值观受到空前挑战,而美国人在此之前一直是我行我素、藐视威胁的,这几乎成为美国价值观的一部分,但他们为此遭致惨重伤亡,也许因此而使得二战后极为自信而脆弱的"婴儿潮"一代及其子女,从此成熟起来,而美国由此前进一步?

然而,他们完全没有注意到太平洋那一端正在发生什么。

三、“雪耻”道成肉身

中国近代孱弱,第一次读懂的西典,是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从此强国弱民;今天共产党也终于读懂了麦金德的《陆权论》和马汉的《海权论》,陆权与海权的对峙,令这个从黄土高原走出来的“小米加步枪”政权要造航空母舰了。

一九九五年台海危机时美国派两个航母打击群来巡弋,中共还应急地研发东风-21 D型陆基导弹“航母杀手”,并引进俄制“基洛级”攻击潜舰,此后经过二十年疯狂海军扩张,截至2022年共装备各类舰艇837艘,总排水量约265.36万吨,成为世界第二大海军,其中战斗舰艇493艘、航空母舰2艘(不含尚未服役的福建舰)、驱逐舰43艘、护卫舰93艘、导弹艇81艘、两栖舰艇169艘、常规动力潜艇61艘、核潜艇18艘,大量水面舰艇如同"下饺子"一般驶入太平洋。

有人综述中共海军扩张六十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战略:近岸防御、近海防御、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结合。背后支撑的,是国家利益的拓展、成为海洋强国、突破岛链封锁,以及走向远海、建设以航母为中心的远海战力,逻辑地由“沿岸海军”(Brown Navy)、“近海海军”(Green Navy),朝向“蓝水海军”(Blue Navy)提升。

其间为保护来自中东的石油供应,不受美国阻挠,从中东海域到南海,建立一系列的港口,被称为“珍珠链战略”,也有效因应了麻六甲海峡困境(Malacca Dilemma)、抗衡印度洋的美印势力、进入印度后院、建立远洋海军前进基地,激出了“南海冲突”。

现在我们再去回眸“甲午海战”,当年钱钢写的那个《海葬》,才显示出“历史感”:中共八十年代的“雪耻思想史”,经过三十年终于道成肉身:习近平从买航母招摇太平洋,到海军扩张,东亚的日本、韩国、台湾,以及南洋的菲利宾、印尼,都慌了神,“亚洲四小龙”安在?从海葬到海恸,梳理这个“大国崛起”从思想洗脑到制度建制、军舰铸锻的脉络,为时已晚吗?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作者脸书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913/1953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