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文学世界 > 正文

史上最苍凉的一首秋词,句句皆是绝唱,开宋词豪放之先河

暮雨洗清秋,霜风冷画屏。

秋天,气温下降、风景萧瑟,往往令人想起时光流逝、岁月不再。

而自古文人多悲秋,面对此情此景,难免引动内心中的惆怅之情。

无论是乡愁还是相思,无论是个人遭际还是家国之思,都是文人们在秋日经常吟咏的内容。

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写的是思妇独守家中的闺怨;

贺铸的“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写的是个人仕路崎岖、沉沦下僚的悲愤;

徐再思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写的是思念故乡与父母的哀愁。

宋代有一首秋词,写的却是家国之思,意境开阔苍凉,堪称千古绝唱。

这首词便是“北宋文武第一人”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此词写于范仲淹在陕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之时。

他在边关近四年,退则治理农桑、发展商业,开办书院、兴办教育,进则亲率军队筑城、打仗,分部训练、轮流御敌,将西夏军队杀得望风而逃,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可以说,范仲淹不仅是“济时良相”,做官公正无私,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以一己之力,开了文官带兵打仗、战胜异族的先河。

他一生只留下了五首词,却首首都是经典,这首《渔家傲·秋思》更是被称为千古绝唱。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相同。

刚入了秋,大雁便迫不及待地向南飞去,丝毫不肯留恋这一方水土。

因为这里是苦寒之地,满目萧条、寒冷孤凄,所以就连大雁都不愿意呆在这里。

词中表面上写的是大雁,实则写人。

连大雁都不肯停留的地方,对于人来说,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然而,边关驻守的将士却没有自由可言,他们为了守卫国土,必须年复一年地坚守在这里。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苍茫的大风中传来凄凉的羌笛声、激昂的号角声和马嘶人喊的训练声。

“千嶂”形容的是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层峦叠嶂,犹如巨大的屏风。

近处的炊烟与远处的暮霭形成一片雾气,而在这一片苍茫中,身边的将士们早早将城门关上了。

这是一座孤城,也是阻挡西夏军士的一线阵地,所以城外才没有农民耕种,没有行人往来。

它虽然“孤”,却是一座坚固的、雄壮的军事堡垒,整座城池与城中的军士都严阵以待,杀气腾腾。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在城中饮下一杯浊酒,想借它解一解乡愁,却还是会在每一个无法入眠的夜晚,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

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抬首望去,迟迟未能勒马燕然,又何谈归期呢?

这一句是全词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在。

饮酒思家的主体是范仲淹,更是边关无数不能归家的军士。

他们热爱家乡,思念亲人,心心念念地渴望早日回到中原。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更热爱祖国,无法像那无情飞走的大雁一样离开,而是要坚守着脚下的土地。

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说明他们并不满足于守土,他们还盼望着出征打胜仗,建功立业、巩固边防。

这句词表达了边塞军人们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坚定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气寒冷,霜雪满地,满地白霜衰草黄,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

夜深了,多年驻守在边关的将士们早已霜雪染白了头发,他们都和词人一样难以入睡,只能远眺着故乡的方向,流下滚烫的眼泪。

人为何不能成寐?白发苍苍的将军为何还在服役?为国守边的年轻兵士为何要落泪?

因为大宋此时内忧外患:外部边关不靖,西夏骑兵频频扰边,时刻威胁着国家领土的安全;内部朝廷却不重视军事,无人整顿武备,甚至无法制定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

所以年迈的将军要年复一年地守在边关,一辈辈年轻的兵士万里投军,无法与家中亲人团聚。

这首词中写的是塞外秋色,是长夜无眠,是借酒浇愁,是对边关战事的忧虑和将士们的关怀。

它整体的色调是悲壮而苍凉的,情感是浓烈而深沉的,有凄凉,也有壮阔;有悲悯,也有豪情;有忧虑,也有激昂。

程洪《词洁》中曾它是“一幅绝塞图,已包括于“长烟落日”十字中。唐人塞下诗最工、最多,不意词中复有此奇境”。

它不仅是宋词中的秋思之最,也是边塞之最,又足以称之为《渔家傲》之最,句句都堪称千古名句。

而更为重要的是,在此之前,词只是诗之余,是饮酒享乐的花间游戏。从未有人将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范仲淹此举,可谓是一扫浮靡的大手笔,拓展了词的内容,更是开了豪放词风之先河。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林家清欢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918/1955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