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教授疾呼救救孩子!家长们停一停吧,否则孩子就毁了

前两天,同事老方突然说自己要辞职回老家。

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是他的女儿静静患上了抑郁症

静静因无缘市重点高中,一度出现抑郁和厌学情绪。

前段时间,和她一起长大的朋友跳楼自杀了,这件事再一次刺激了静静。

只因老方在饭桌上说了一句:

“现在的小孩,太脆弱了,自己跳楼没想过家长怎么办?”

听到老方说这样的话,静静在饭桌上激动地摔坏了碗筷,之后一周都拒绝和老方沟通。

老方连哄带骗将她带到医院看心理科,但静静完全不配合医生询问。

最后,医生初步诊断静静患上了综合性抑郁症。

老方说:

“听到医生诊断后我脑子轰的一声,我从来没有想过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女儿竟然患上了抑郁症。

这些年,我们忙着赚钱,想给她最好的物质基础。

现在回想起来,每次和孩子相处都只是问学习、问成绩;

完全忽视了对女儿的陪伴,更没察觉到孩子的心理变化。”

听完老方的讲述,我安慰他,及时干预治疗,孩子会慢慢好起来的。

后来,我翻看资料查找我国青少年患抑郁症情况,看完数据着实吓了一跳。

据《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调查研究显示:

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难怪北大精神科医生徐凯文会在演讲上大声疾呼:真的要救救孩子!

在当今这个孩子不愁吃穿的时代,孩子的精神抚养远大于物质养育。

新时代父母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1、缺席的爸爸,焦虑的妈妈

容易养出心理抑郁的孩子

心理学认为: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孩子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而父亲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爸爸缺席,妈妈焦虑,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

这种环境极易导致孩子性格、情感方面的缺陷,孩子会出现孤独、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差;

甚至还有攻击性强、喜欢较劲、叛逆等性格和行为问题。

孩子若是长期深陷这些不良情绪的泥潭之中,就容易患上抑郁症。

一部分自以为是的父母从不反思问题是否出现在自己身上,反而责怪孩子心理抗压能力差。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控制、心理忽视、冲突或家暴,家庭环境才是青少年陷入抑郁的首要因素。

知乎上一位抑郁症治愈师在#为什么孩子会离奇地抑郁#提问下的回答,获得了数万人的点赞认同:

是因为父母“离奇地”把孩子留守了;是因为父母“离奇地”情绪不稳定;

是因为父母“离奇地”爱无能;是因为父母“离奇地”期望高;

是因为父母“离奇地”喜欢乖孩子;是因为父母“离奇地”负面思维。

仔细想来,确实如此。

很多父母虽然会和孩子待在一起,但却很少聊天。

相比父母那代人,如今的孩子自我意识更强,匮乏的亲子交流会让父母和孩子成为同一屋檐下最熟悉的陌生人。

也有一些父母虽然口口声声说爱孩子,但当孩子说自己“心理生病了”,却不肯和孩子站在一起击败抑郁症。

他们口中的爱,是有条件的。

比如:

要孩子乖一点;要孩子考试达到班级第一;

掉出年级前十家长就开始拷问孩子为什么会退步,却不会因为孩子考了年级前十而赞赏孩子。

李玫瑾教授说:

“孩子的行为和心理,都是过去经历的折射,与幼时的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

爸爸的缺席,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妈妈的焦虑,让孩子难以快乐。

教育是一项大工程,之后出现的所有问题父母都有着难以推脱的责任。

合格的父母是孩子的优质陪伴者,会和孩子携手经历人生的每一个难关,每一次成长;

更是孩子温暖的疗愈师,洞悉孩子所有的喜怒哀乐,接纳他们的独特个性,塑造内心强大的孩子。

只有父母负责到位、用心陪伴,才能收获“由里到外”真正优秀的孩子。

2、“唯成绩论”的父母

你不知道孩子

在心里杀死自己多少次了

心理学专家陈默教授说过:

“父母在孩子的哪件事上,心很重很重,孩子早晚在这件事上会有麻烦出来的。”

父母若一味地关注成绩,忽视了孩子日常的心理健康状况,孩子大概率会因压力过大而在学习上翻车。

前段时间,在网上刷到大V@北大云龙的一条微博。

一个13岁的女孩在和妈妈发生争吵后,从17楼一跃而下。

争吵的原因是,妈妈面对女孩单元测试的失误,一路上都在指责她。

女孩看着周围同学投来异样的眼光,恳请妈妈别说了。

回到家后,女孩第一次和妈妈大声吼起来,把这么多年积累在心中的压抑和憋屈全部喊了出来。

妈妈给了女儿一耳光后,摔门而去,等她再回来时就只能抱着女儿冰冷的尸体痛哭。

女孩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

“妈妈,你赢了,我把命还给你。”

从街坊邻居口中得知,女孩从三岁就开始被妈妈带着上各种辅导班,英语、数学、体能、主持、钢琴……

课补了不少,效果却不明显,女孩成绩反而越来越差。

这场悲剧给所有父母提了一个醒:

在学习上偏执地对孩子有着过高期望,压垮的是孩子的未来,毁掉的是一个家庭。

父母想培养优秀的孩子无可厚非,但在望子成龙的路上也要反思自己是否为孩子灌输了“唯成绩论”的单一价值观。

在这些孩子眼中,“我学习是为了我妈,我妈开心,全家开心”,“我学习不好,我就是废物”。

想起徐凯文教授曾对北大本科生和研究生做过一次统计:

其中30%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

还有40%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着。

这类孩子在徐教授眼中都是患上了“空心病”,即“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

那些心理有隐患的孩子,表面一如常人,甚至你会觉得他们那么乐观开朗,那么爱笑,怎么会和抑郁症沾边。

殊不知支撑他们成长的根系和树芯早已千疮百孔,不用经历风吹雨打,早晚有一天,他们就会因为承受不住而轰然倒塌。

心理学教授王国峰说过:

“能发现孩子正面动机的父母,他的孩子活在阳光下;

总看见孩子负面动机的父母,他的孩子将活在阴影里。”

而让孩子成长为沐浴着阳光,主根粗壮大树的秘诀就在于——

父母做好孩子的引路人,鼓励孩子扩大社交,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兴趣和热爱。

如此一来,孩子才能加强自身与世界的联系,也能在多样的价值观中感受人生的多面与精彩。

3、父母做好“三多三少”

孩子才能一路向阳

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中,高三女孩钟华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钟华确诊抑郁症后,爸爸将病情告诉了妈妈,问她:

“现在钟华病了,你看怎么办?”

她的妈妈说:“那就休学吧。”

钟华在纪录片中坦言:

是妈妈的那句话救了她的命,如果她的妈妈像其他家长那样说她矫情,她可能当时就从窗户上跳下去了。

孩子患上抑郁症后,家人的理解就是他们在黑暗中挣扎下的一束光,是将他们从阴霾中拉出来的救命绳。

正如心理学家曾奇峰所说:

“孩子成长没有偏方,有的只是负责的父母,为他们提供稳定而健康的土壤。”

健康的土壤,产出丰硕的果实;积极的家庭氛围,造就乐观的孩子。

教育路上,父母做好“三多三少”,才能养出一个温暖、快乐、心理健康的孩子。

(一)多点认可,少些责备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父母,没有什么资源,没有太多文化,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

那你就多鼓励他,认可他,多表扬他,理解他,多支持他。

不要把自己的认知、焦虑、恐惧、愤怒、委屈强行转移给孩子,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日常对孩子说话的内容和语气,会投射到孩子的性格中。

从今天起,日常生活中要对孩子多些鼓励与认可,让孩子相信“我可以”;

让孩子明白“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可以告诉父母,他们是我坚强的后盾”。

这3句激励孩子的良言妙语,你一定要知道:

1、“孩子,你可以的,自信是你最大的财富,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

2、“孩子,你不要害怕,你的努力和坚持会助你达成目标。”

3、“孩子,你可以自己做决定,我们相信你一定可以解决难题,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二)多点理解,少些控制

作家黑塞说:

“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处。”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

一个咄咄逼人的父母,教不出懂得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孩子。

一个以爱之名控制孩子的父母,教不出敢于冒险,落落大方的孩子。

想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情绪氛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玉芳给出3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高接纳性”:父母要无条件接纳孩子所有情绪,包容并引导孩子消解负面情绪。

2、“高反馈性”:父母要对孩子情绪给予共情并有所回应,理解孩子情绪产生的原因。

3、“高预测性”:父母要未雨绸缪,提前教会孩子和情绪和平相处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合理地表达情绪、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绪左右。

(三)多点陪伴,少些敷衍

现在的孩子玩伴很少,多和电子产品为伍,因此父母的陪伴就显得尤为珍贵。

就像一位校长送给家长的这段话:

“教育,就是陪伴,而不是陪着。

教育需要父母蹲下来和孩子讲话,让孩子成为主角,倾听孩子的声音。”

陪伴的方式和质量决定着孩子一生的性格底色。

父母用心陪伴出来的孩子,亲子关系融洽,与人沟通顺畅,表达能力生动,内心积极阳光。

1、陪出好习惯:平时多陪孩子读书,慢慢养成孩子良好阅读习惯。

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生活计划表,带孩子过有规律的生活。

2、陪出好性格:放学回家后,不能只问学习,多和孩子说说“废话”。

要知道今天孩子是开心还是难过,有什么疑惑需要你解答,前期注重情感抚养,孩子才能顺利渡过叛逆阶段。

3、陪出好身体:运动所产生的多巴胺和内啡肽,是人体快乐因子,有助于孩子远离抑郁症。

因此父母可以将陪孩子运动半小时列入每日家庭活动中,周末带孩子进行有意义的户外运动,激发孩子对生活和生命的热情。

愿所有父母都能明白:

孩子的心理抚养离不开你每一次用心的陪伴、及时的赞美、必要的鼓励和温柔的安慰。

愿所有孩子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活的轻松且自在。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 鲁春林老师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004/1961617.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