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国文化 > 正文

中国正在消亡的19个老行当,个个让人怀念,你还记得几个?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古代虽然只有达官显贵才能过上良好的生活,但传统手艺人从古至今也是深受人们尊崇的。

但如今,正有19个老行当在逐渐消亡,又有谁还记得它们呢?

1. 爆米花匠

还记得小时候在巷子里玩耍,最喜欢听到的就是爆米花匠挑着家伙什来了的声音。看着各家拿出玉米、大米来爆,小朋友们就会非常期待。接着,爆米花匠就会架起自己的爆米锅、风箱还有炉子,听到“嘭”的一声巨响,爆米花就好了!

然而,尽管这种传统爆米花的方式起源于宋朝,但还是因为科技的发达逐渐被取替了。

2. 挑货郎

除了爆米花,还有一些地方最被小朋友怀念的当然是挑货郎。他们的货担里藏着的是最好吃的水果糖,不管孩子们拿什么来换,都能心满意足得离去。

只不过如今各个行业想要生存都非常难,像挑货郎这样收入微薄的行当自然也就难以维持下去了。

3. 绞面师

绞面是一种传统的美容技艺,大多会在女子出嫁时为女子进行绞面。绞面师只需要两把线,一盒粉,一支眉钳就能完成这古老的美容方式,绞面结束后,女子的面部也会更加光滑富有弹性。

只不过现代人更崇尚护肤品、美容院,所以绞面师这个行当也就逐渐消失了。

4. 接生婆

看过古代影片的人都知道,我国古代女子生产大多是请接生婆、稳婆来到家里进行接生,从来没有抬到医馆生产的例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了我国成立以后得很长一段日子,许多村里也都还有接生婆以及个人诊所。

不过为了安全和规范,在生孩子这方面国家也建立了更完善的制度,每个新生儿都必须持有出生证明,从这一方面也就造成了接生婆这一行当的消失。

5. 钉秤匠

在电子秤还没有出现以前,我国都是用一杆秤、一枚秤砣来进行重量度衡,有的地方也会称“钉秤”为“星秤”,只因钉秤匠的工作就是在秤杆上钉上一颗颗能代表重量的星星。

但秤砣称重的方式实在过于繁琐,渐渐地也就被电子秤取替了,钉秤匠自然也就逐渐消失了。

6. 修笔匠

其实修笔匠最主要修的还是钢笔。民国时期,钢笔几乎是每个人的身份象征,有文化也是那些年代受人尊崇的代表。所以,那时候许多人爱钢笔如命,但偏偏钢笔若摔了、许久不使用都会出现问题,修笔匠就起了很大的作用。

到了近代,逐渐没有人使用钢笔,甚至更多地使用电子联系,修笔匠也就无事可做了。

7. 篾匠

父母、亲戚用一根根篾条编织出一个个背篓,再拿到街上卖钱,这是许多人儿时的记忆。那时每个人上街赶集都要背上背篓,但编织的工艺却极其费时、繁琐,因此篾匠作为手艺人也有着非常大的市场。

只可惜,如今农村人烟稀少,城市里更是无人用背篓,篾匠也就渐渐地消失了。

8. 补锅匠

许多年轻人可能怎么也想不到,旧时代,就连锅也能补。那个时候家家户户大多用铁锅,甚至几代人都用一口锅,锅用久了漏眼儿是常事,只要请补锅匠来就能将它补好。

不过现在大家都习惯坏了就买新的,补锅匠自然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何况现在的锅五花八门,再也不是补锅匠简简单单就能修好的物什了。

9. 纳鞋匠

纳鞋匠的消失或许更早,因为到了近代,还在坚持纳鞋穿的可能也就只有家中的妇女。古言常道:儿行千里母担忧。为了寄托思念之情,许多母亲常常会为孩子做许多鞋子。

但随着品牌、款式的侵袭,我国早些年传统的布鞋也就再也没有用武之地了。

10. 弹花匠

弹花匠其实就是弹棉花的,年纪小一些的大多都没见过。旧时候,有人家结婚就会请弹花匠来家里弹一床厚实、暖和的棉花被,棉花被盖着令人感到十分踏实。

但现在,家家户户盖得都是蚕丝被、羽绒被,厚实的棉花被早已随着弹花匠一起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11. 箍桶匠

以前没有塑料、铁制品的时候,家家户户用的都是木桶,但那时却无法凭工艺将木材制作成一个圆润的桶,这就有了箍桶匠的存在。

用一片片薄厚一致的铁片,加上箍桶匠巧妙的手法,将木料紧紧地捆在一起,一个结实的木桶就诞生了。

但现在有了更为精美的制品,无需如此繁琐就能买到成品,箍桶匠也就渐渐消失了。

12. 木匠

木匠的祖先是鲁班大师,然而,饶是鲁班大师亲临,也改变不了科技改变生活的现状。以往,木匠最常干的活就是造房子、做家具,但现在所有的房子都被建筑公司承包,也都采用更稳固的混凝土、钢筋的建造模式,木匠自然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13. 磨刀师傅

磨刀师傅听上去简单,但他绝对是最靠手艺吃饭的匠人,因为人人都能用磨石磨刀、磨剪子,又为何要找磨刀师傅呢?那自然是因为他们速度快,且磨出来的刀就与新买的无异,是普通人达不到的效果。

可现代人追求的都是即时效果,买回来的刀、剪子都是已经开好刃的,就算不锋利了也没人能够再遇到走街串巷赚这微薄收入的磨刀师傅了,所以在特定的因素下,磨刀师傅也就消失了踪影。

14. 铁匠

铁匠吃饭的家伙就是一把铁锤,在不停地千锤百炼中,为客人打磨出各式各样的铁器、兵刃。古代时铁匠是一门几乎不会失业的行当,但近代以来,最先见证科技发达的恐怕就是这群手工艺人。

15. 纤夫

“嘿哟,一二,嘿哟,一二!”以前的码头,人们常常能听到许多纤夫一起拉船的声音,尽管这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但纤夫们强壮、有力、洪亮的声音还是让他们这个行当为许多人敬佩。

但若不是现代一首《纤夫的爱》,或许许多人都不知道以前的船要靠人力,因为现在的轮船早已实现全自动化。

16. 石匠

石匠,历史传承时间最久的职业。一把榔锤、一枚钉子,就能凿出一个个精美的花纹。还有宝石玉器,也都是靠石匠一点点打磨出来。

他们的存在,让世界看到了更多的可能,而他们即便消失了,也只是换了个身份继续存在。

17. 锔瓷匠

人人都说“破镜难重圆”,但这话锔瓷匠却不服。在他们的手里,不管是玉瓷还是白窑,他们都能一点点将它修复如初。

但随着现代精美工艺品的减少,手艺人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18. 捏面人

捏面人是从古代就延续下来的行当,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捏面人不仅口感好,最重要的是师傅们总能像神笔马良一般,将一个个面人捏得栩栩如生。

可即便如此,比面人更美味的食物也越来越多,它的受众少了,捏面人师傅也就少了。

19. 媒婆

最后一个正在消亡的行当是媒婆,但这个行当或许并不会被人们所怀念,只因“婚姻嫁娶,媒妁之言”的言论已不再是当今社会的主流论调。

从侧面看,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现象,毕竟有些行当会消失,是其本身的缺陷所致。

 

 

总结来看,许多老行当会消失似乎是无可避免的,但他们曾经带给我们的回忆却十分珍贵。古往今来,新旧交替,万物自有它的法则,顺应其中便可。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通文知史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217/1991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