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年终盘点:2023年中国社会民风大变

一、公民社会从地下开始冒出地面

习近平政权统治下,目前中国处于空前的高压状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公民社会受到残酷的摧残,被打入地下。但是,自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年多以来,从党内到党外,从精英阶层到底层大众,从地下浮出地面,中国社会心理的变化是相当迅速的。

回顾2023年的中国社会,正如人们观察到的,与毛时代末期的1976年四五运动及1989年中国天安门民主运动以及1989至1991年的东欧及前苏联的社会相当类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无声中国正在开始发声:《财新杂志》与《杂文选刊》先声夺人

观察中国今年的社会变迁,不会忘记去年(2022年)的难以忘怀的背景事件:有四通桥勇士彭立法挂出讨伐国贼的横幅,有郑州富士康工人大规模罢工逃亡,最后在11月有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大城市爆发的全国风起云涌的白纸运动,中国民众喊出了习近平与中共下台的最强音。

后来这些声音虽被压制下去,但北京也只能静悄悄地鬼鬼祟祟地抓人捕人了。到2023年,这一类声音又逐步公开化,而且开始出现在原属官方体制内的公开出版物上。这些地上的公开的刊物也忍不住开始呐喊了。

1)《财新》冲天一炮

12月25日,财新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重温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社论,重温中共前领导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所提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其中还引用了习近平的原话——“历史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并借部分历史事例阐述“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官方却仍坚称‘形式大好且越来越好’,实则民生凋敝,贫穷落后,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越拉越大,而且正在被腾飞的周边国家和地区远远甩在后面。”

《财新》跟习对着干的重磅社论,虽然不久遭删,但显然折射出中共党内斗争的白热化。

文章引用邓小平言论称,“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文章并提到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官方却仍坚称“形势大好且越来越好”,实际上民生凋敝,贫穷落后,被周边国家和地区“远远甩在后面”。

文章虽然援引了习近平的话,但却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直接挑战习路线,折射出党内斗争白热化。

胡舒立的行动绝非是一件孤立事件,表明党内一些人反对并挑战习的路线,虽然是以委婉含蓄的方式出来的,但锐利之刀锋仍清晰可见,让我们拭目以待,且看其命运如何。

【社论|重温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45年,峥嵘岁月稠。1978年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掀起了改革开放序幕。改革开放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纪念改革开放45周年,不只是回顾过往的艰难历程,不忘初心,更是为了凝聚共识,斩棘向前。

当时,经历“十年动乱”冲击,经济社会伤痕累累,人心思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拨乱返正,并奠定此后中国经济腾飞基础,一条根本经验就是遵循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并写入党章。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邓小平说,“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历史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重温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是要摆脱教条,直面现实。这一经验,对迄今发展而言,是不爽的法宝,对今日之改革,则是前行的指南。

重温这一思想路线,可以更深切理解,45年前,面对百废待兴的严峻局面,需要怎样坚定的决心、强大的魄力和高超的智慧,方能闯过难关。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8日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45周年,该会议被指标志中共所谓改革开放开始。

2)财新等报刊及社交媒体纷纷披露:地震所揭示的社会真相

最近,甘肃积石山县的地震使万间房屋损毁、14万人受灾。积石山县曾是甘肃省23极度贫困县之一,2019年宣布全县“脱贫”。然而,12月18日发生地震后,外界通过各类媒体发布的现场图片惊讶发现,许多土砖建造的房子坍塌,灾民的住屋水平停留在上世纪80、90年代,甚至50、60年代。有网友忍不住说,之前一直都不相信有几亿中国人工资仅1000元,看到甘肃地震中的房子,这次“我信了”。

被认为亲王岐山的财新,这次也派出记者到地震灾区采访,随后发了一篇题为《惨痛的底色是贫穷》的报道,记者描述自己在大河家镇附近几个村镇看到的景象,几乎找不到没有坍塌或无裂缝的房子,还去了8个遇难村民家采访,往生者都是被坍塌房子砸死的。陈家村及韩陕家村村支书坦言,80%房子无法住了,总计上千户。韩陕家村村支书说,2020年脱贫时候,人均收入8000多人民币,疫情三年下来,不进反退。报道写道,当地很多外表看起来像是新房子,却因没钱装修,或图便宜,里面都不成样子,外表堂皇,里面全是贫穷与荒败。陆媒《今日头条》在名为《甘肃地震我们看到了西部贫困现象,这也是真实的中国》一文中写道,甘肃灾区农村全部是土坯和砖头垒的房子,哪能抗一点地震?“我们为遇难者感到悲伤,更为活下来的人感到担心。”微信公众号“兵叔聊事”在题为“甘肃地震揭开农村贫穷真面目,谁在欺骗谁?”一文中称,甘肃地震震惊了全中国,在灾区,还有灾民的住房水平停留在上世纪80、90年代,甚至50、60年代,但在官方的数据中,一定是所有农村人口均已脱贫、发展形式一片大好。到底在欺骗谁?“退潮后,方知道谁在裸泳。”

还有大量网民通过社交媒体发文批评习当局的“脱贫”全是谎言。“一场地震把今上的遮羞布拉了下来。”“这次甘肃地震又扒开了猪头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完满胜利的谎言,为什么不让外国及台湾地震救援队来中国?怕露馅啊!看看这些图片,惨状连小粉红都难以置信了。‘中国崛起’从来都是虚假口号,现实的中国到处都是破绽!”“一场地震震碎了全面脱贫的春梦、抖出了全面小康的笑话。它震出了西北地区的贫穷落后,也震出了小老百姓真实的生活水平。”“一场地震,打脸天朝全民脱贫的谎言:土坯房,贫瘠地,灾民裸身而逃……欧美日韩纷纷慰问甘肃地震灾民,而中共的“朋友”俄朝叙委等毫无动静,再次打脸共匪的敌友不分。

“伟大的手”指引坠深渊,中国涌动“反习”暗潮3)《杂文选刊》杂志封面漫画讽习“指明方向”停刊

疑因最近一期(也是最后一期)《杂文选刊》杂志封面漫画讽习“指明方向”触怒当局,以针砭时弊著称的大陆杂志《杂文选刊》12月4日发布遭停刊(休刊)。

《杂文选刊》12月号的封面漫画内容,是一只大手在指向前方,在手上顺著指明的方向跑的人,却纷纷掉下深渊……。网友介绍,漫画名为“指明方向”,疑涉嘲讽习近平。

《杂文选刊》12月号的封面漫画(图片取自网络)

这本杂志今年最后一期,也是终期,明年就停刊了。编辑部豁出去了,大胆封面配图引起世人关注。一只伟大的手指引著方向,却是万丈深渊,众人前仆后继,奔向深渊。这是当前形势最形象的表达。目前在紧急回收销毁已售杂志,根本买不到了。”

Ying:“向编辑们致敬!幸好网际网络有记忆这张图不会被消失。”

乔志飞:“喜欢这张图很久了,如果真的在那里有杂志敢封面,可能是我在这岁末的时候,最欣慰的一件事儿了……”

Jude:“挺好看的杂志,高中的时候就挺喜欢看,没想到停刊了,我们八零后在国家重新强大时长大,又经历了繁荣,以为会越来越好,结果等来了这个大魔王,未来的几十年还要生活在他的阴影下,希望我们这一代人可以终结这个邪恶的政权,为我们的下一代迎来真正的希望和光明。”

总有刁朕想害民:“一本令人肃然起敬的杂志!一群令人敬佩无已的文人!那些离我们而去的,有不少值得怀念的。这种风格的杂志,我读过不少,也间接塑造了我的文风。好在,离天亮也不远了。过个一两年,估计就可以复刊了。”

实相的自然:“唉,叹息之余,从中看到了中国还是有希望、有未来的!总有一群人,心中有火、眼里有光,他们才是支撑起一个民族的脊梁!”

Stevenchin0512:“杂志社从老板到员工全TMD都是爷们儿,纯爷们儿。”

David W.:“这本杂志多买,保存起来,以后价值千金。”

墙内微博也有不少网友留言,话里有话,对杂志和漫画多有褒赞之意,仅摘一句:“杂文选刊最后一期,勇敢的人们!”

这次《杂文选刊》最末一期封面漫画的无声表达,让人会心一笑。这是中国文人造反的先声,对习近平的“指明方向”甩出了辛辣的一笔。

4)指路帝”对号入座

众所周知,中共党魁习近平时常喜欢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指明方向”,网民封号为“指路帝”。

自2017年中共十九大起,中共宣传喉舌把对习近平的个人崇拜再推上一个新台阶,称习为“人民的领路人”。自2020年起,官媒更开始频繁报道习近平为全世界、全人类“指明方向”。

独裁者和他的走卒,除了对号入座,关停《杂文选刊》,别无它策。但同时也成全了这本刊物,以及这群知识份子的历史一刻。所以,这次《杂文选刊》最后以漫画“投枪”,令很多网友均有同样的感受:原来中国还有这样勇敢的一批知识份子,直指祸国殃民的“指路帝”。

5)李克强之死是2023年转捩点­——社会抵抗从小众化走向大众化

10月27日,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因突发心脏病在上海去世,终年68岁。中共当局一面给予了李克强高规格的葬礼和高度评价,一面在社交媒体上严格审查“对李克强评价过高的言论”。他在任时说过的金句“长江黄河不会倒流”、“六亿人每月收入一千”、“人在做,天在看,苍天有眼”等也变成人们心照不宣的抗议语言。民众自发献花而形成的花海,持续数日。更有民众在鲜花中附上卡片,写上了“民主自由万岁,极权独裁必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这样的口号。

虽然李克强在习时代因受钳制而并无多少业绩,但作为习近平的时隐时现的政治对手,作为习的一面镜子,一个反衬,一种制衡,另类选项,李克强的突然过早的离奇去世,引发了广泛的猜疑和想象。合肥等地悼念李克强,广大民众向其故居献花,形成花海。这种社会心理,与1976年清明节悼周撑邓反毛的百花滚滚的天安门广场相当类似。李是作为抗议习近平的象征符号而被呈现的。

李的猝死是2023年发酵的社会心理由小众转向大众的转捩点。

李克强去世之后,对他的悼念,成为了不少人合法表达对习近平不满的重要渠道,就像一位网民感叹:“他是谁并不重要,他曾经干了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为什么会自发地走上街头,纪念一个毫无政绩的总理。”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230/1997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