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美味到令人流口水,还滋阴美容,外壳留下也有用!

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卢传坚教授

每到冬季,各种烧烤煎炸类小摊子最受欢迎。“冷水蛎子热水蛤”,冬天里的生蚝又肥又甜,架在火上烤得喷喷香,特别诱人。精明的摊主还会打出“养生牌”,说生蚝有“滋阴美容”的效果,让路过的年轻人更为心动。

生蚝,学名便是牡蛎,是一种常见的贝壳类水产,它登上中国人的餐桌上更是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法国人喜欢生吃牡蛎,用它沾上柠檬汁一口“嗦”;而中式的吃法就更多样了,可煮汤可爆炒,厦门和潮汕一带,用鲜甜的小牡蛎做成的“蚝仔煎”更是著名小吃。中医和牡蛎也有一份“不解之缘”,但入药用的不是美味的蚝肉,而是不起眼的牡蛎壳。

多用的“壳”

吃牡蛎的时候,最难的一关是撬开外壳。它的外壳颜色灰白又凹凸不平,没有其他贝壳那么漂亮,除了当个烧烤容器似无大用。但在古代,牡蛎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岭南沿海的不少民居至今仍保留着“蛎壳墙”,这种房子冬暖夏凉,耐潮又坚固。正是在和牡蛎壳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

《本草经集注》记载牡蛎壳味咸,性平而微寒,主治伤寒、寒热等病症。而现代的《中药学》则认为牡蛎壳有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等功效,主要治疗惊悸失眠、自汗盗汗、痰核等病症。现代人的工作较为劳心,情绪压力大,睡眠问题也多见,再加上体检中常发现各类结节类疾病,都有用上牡蛎壳的机会。

好吃的“肉”

那蚝肉除了美味,就没有任何药效了吗?倒也不是。古籍《证类本草》中称它“主虚损……兼令人细肌肤,美颜色”。牡蛎肉被称为“来自海洋的牛奶”,说的便是它质地洁白又汁液饱满,有滋补肾阴的功效;阴分足了,皮肤便能变得水润细腻,因此“美容养颜”的功效倒也说得过去。但牡蛎肉的作用也仅限于此,功效不如牡蛎壳那么广。唯有“滋阴”这一项,吃“肉”比吃壳更有用。

但吃它养生也有一点小技巧,生吃蚝肉过于生冷,容易伤脾胃;“烤生蚝”等做法又常需加入大量香辛料,过分香燥。最好方法的还是煮汤,用它配上海带或是紫菜,再加入一点肉末,美味与养颜并行不悖。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 广东省中医院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114/2003910.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