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繁花》在争议中热播 学习上海话成潮流

电视剧《繁花》一镜头。(视频截图)

王家卫执导的电视剧《繁花》日前播出完结篇,在争议不断之中,半个月的播放期间,带动了黄河路等地成为网红打卡地,学习上海话也成为一种潮流。

《繁花》改编自金宇澄的同名小说,以199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讲述当时一无所有的主角阿宝,借着自身的经商手腕,在上海黄河路发迹,成为商界的后起之秀的故事。

《繁花》剧中一共出现57首歌曲,除《爱拼才会赢》《新鸳鸯蝴蝶梦》《再回首》和《一生何求》均为重新翻唱外,其余均取得原录音版权,包括《我的未来不是梦》《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安妮》《冬天里的一把火》《忘情桑巴舞》《无地自容》《偷心》《随缘》《执迷不悔》《突如其来的爱情》《相逢有乐町》《路边的野花不要采》《我是一只小小鸟》《光辉岁月》《不再犹豫》等。

《繁花》在去年底于中国大陆播映后,成为热门话题,并且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与演员、导演的粉丝前往上海黄河路打卡,感受剧中人物经历的90年代上海。其中,剧中重要场景,上海商人名流每晚聚集的酒家“至真园”,原型为“苔圣园”,成为了黄河路上网红打卡地。

剧中出现的和平饭店、花园饭店、国际饭店热度同样上涨,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另外剧中出现的上海美食如泡饭、排骨年糕、热气羊肉、川沙鸡脚爪、油条、定胜糕、油墩子、霸王别姬等亦成为观众讨论热点。在大结局播出后热度仍然持续。

随着《繁花》迎来大结局,大陆社交媒体人不少网友发表对《繁花》的评论。资深媒体人“我是西蒙周”在微博表示,听听《繁花》老歌,一天好心情!

中央社21日报导,在上海出生、长大,五十多的上海民众老张说,《繁花》里重现的黄河路有些夸张,然而黄河路在那个时代确实是非常的繁华,每晚都是有钱人与名车出入,当时有钱人可以在黄河路一晚花掉上万元。他也说,“那种纸醉金迷仅限于黄河路,基本与我们这些上海人无关”。

《繁花》制作了“上海话”与“普通话”两个版本,随着戏剧爆红,学习上海话也成了潮流。

不少上海人重拾生疏的方言,在办公室也更频繁的以上海话聊天,此外,非上海人也在网路上讨论关于上海话的话题,以及分享学习上海话的经验与资源。

对于《繁花》的语言版本,上海三十多岁的Mike谈了他看“普通话”版本的《繁花》后的感想:“不是看沪语版的不算看过《繁花》。”

他解释说,使用上海话才更加贴近当时的环境,也才能感受到当时人们之间的互动与情感,很多的情绪是无法用普通话表达的。

《繁花》热播也带动一些“繁花概念股”股价上扬。

此外,在拍摄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援的洲明科技、奥拓电子、卡莱特等上市公司,同样受惠於戏剧的话题,在播出期间有不同程度的涨幅。

不过,同时“繁花”也引来诸多负评和争议,比如叙事“节奏奇慢、时空错乱、电影语言难以适应与过多留白”、“镜头绝美,剧情不知所云”、“掩盖了一段真实的历史”等等。

台湾资深艺人李立群日前谈观后感时表示,“1990年代的上海不是这样。”并认为王家卫导戏“经验不足”。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122/2007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