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科教 > 正文

比AI毁灭人类更值得关注的,是个人隐私被窥探

几天前第一次看到OpenAI发布的Sora时,在老家过着吃喝玩乐惬意生活的笔者,被惊出一身冷汗。

收假归来的第一篇文章,就人工智能问题简单谈几点看法。

观点一

AI将引发新一次科技革命

据说网络上对于AI持不同意见的人群,被分为“AI吹”和“AI黑”,由于本人曾经在AI行业从业数年,就算是AI吹吧。

从去年的ChatGPT到今年Sora,让世人为之惊艳,包括本人。

不过,与很多人感叹“原来AI如此神奇”不同,我惊讶的是“老美的AI技术怎么发展到了这个地步”。

AI不是最近几年才从科幻片来到现实世界的,事实上,AI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在方方面面,早在多年以前,我国各大互联网公司如字节跳动、百度、阿里、腾讯,以及商汤、旷视、依图、云从等AI独角兽企业,就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布局。

在生活中,就拿我们每天在手机上收到的推送信息来说,比如抖音的视频、京东的商品、微博的信息、朋友圈的广告,背后是AI基于对每个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后的个性化推送。

在生产中,为了解决未来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基于AI控制的机械臂已经出现在国内的很多制造企业。

上面只是两个很小的例子,从数据看,在未来几年中,AI对全世界的影响将大幅提升。

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产业将为全球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的产值。

这是什么概念呢?作为对比,2023年中国的GDP为17.89万亿美元。

也就是说,到2030年,AI为全世界创造经济价值,将接近14亿人口创造价值的总和。

更是另一个14亿人口国家印度2022年GDP的4-5倍。

普华永道还预测,到2030年,AI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将达到北美GDP的14.5%,拉美的5.4%,北欧的9.9%,以及中国的26.1%。

没错,中国将成为人工智能最大的使用者和受益者。

相信有人会问,除了你上面举的两个例子,AI在中国的应用还有哪些?

中国政府及企业在AI产业布局的赛道包括城市治理(安防监控)、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等。

无论是AI占全球GDP比重的增长,还是对各个行业的影响,这还只是开始。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AI将引发新一次科技革命。

相比于AI在制造、交通、金融、城市治理等方面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OpenAI发布的几款产品,似乎只是“雕虫小技”,以至于国内有不少工业党认为:

ChatGPT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生成文本吗?Sora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生成视频吗?

我想说的是,ChatGPT和Sora当然了不起,如果说AI在城市治理、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产业的应用是工业王冠的话,ChatGPT和Sora就是王冠上的那颗明珠。

刘慈欣的著作《三体II|黑暗森林》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三体人向太阳系发射了一颗形状如“水滴”的探测器。

在地球人类的眼中,这颗“水滴”除了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之美,并不可怕。

然而正是这颗表面光洁无瑕的“水滴”,在瞬间击溃了数量庞大的地球星际舰队。

“水滴”那被放大至亿万倍仍光洁无暇的表面,反映出三体人具有强互作用力材料的制造技术,不仅代表着美,更代表着:我拥有这项技术,而你没有。

地球与三体星科技的差距,在于基础科学理论与底层技术的差距。

而ChatGPT和Sora所展示的,正是这种差距。

观点二

中国AI发展的最大阻力,不仅在技术,还有信息

中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强势之处,在于大规模的产业级应用,而美国的优势,则在于基础理论和底层技术。

虽然这种差距并不像小说中那样巨大,但同样值得警惕。

去年11月,一家鲜为人知的初创公司01AI(零一万物),发布了一款名为Yi-34B的人工智能模型,在整个行业中,Yi-34B的性能名列前茅。

这家公司来自北京,创始人是大名鼎鼎的李开复。

Yi-34B优异的性能,让零一万物在成立后的短短8个月中,获得了10亿美元的估值。

然而李开复承认,Yi-34B模型中的部分技术来自元宇宙平台公司Meta发布的开源产品LLaMA。

Meta这个名字很多人不熟,如果告诉你这家公司的原名是Facebook,相信很多人会恍然大悟。

Meta所发布的开源产品LLaMA2,让初创公司能够以低廉的价格来创建类似ChatGPT这样的聊天机器人。

没错,零一万物开发的Yi-34B虽然在功能上更加强大,但确实是在LLaMA的技术基础上开发的。

不仅Yi-34B,中国绝大多数人工智能产品,或多或少都是基于欧美开源产品的技术开发出来的。

换句话说,中国人工智能的科研水平和底层技术,主要还是来自跟随与追赶,并没有太高的自主能力和引领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与美国人工智能的差距少则1-3年,多则5-10年。

然而,中国AI产业发展的最大阻力,除了底层技术,还有信息。

我们知道,人工智能的基础是大数据,正是基于海量数据的“训练”,AI才得以变得“全能全知”。

除了在应用内获取用户的行为数据,AI还会通过互联网获取海量的知识和信息。

然而,在全球互联网世界中,中文信息所占的比例实在是少得可怜。

根据科技数据调查网站W3Techs发布的信息,截止2024年2月23日,在全球互联网的网站中,中文网页数量仅占1.3%,而英语网页数量占51.2%,其他如西班牙语占5.6%,德语占5%,日语占4.5%,就连被有些网友嘲笑全国GDP不如广东省的俄罗斯,其贡献的网页数量也占到了4.4%。[1]

另据维基百科的数据,截止今年1月,全球最受欢迎的50大网站,中文网站占4席,分别是排名第6的百度,第13的抖音,第31的B站,以及第43的腾讯,而英文网站占了33席,就连俄文网站,也占了6席。[2]

有人说,现在中国人更多使用手机App,网页当然用得少。

问题是,手机App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你在用,别人也在用啊,更何况很多网站和App的数据是连通的(如百度、今日头条),因此手机App贡献的数据量,应该和网站的比例差距不大。

除了知识和信息的贡献量,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文互联网所贡献的内容质量,使其“训练”出来的人工智能,在某些时候堪称智障。

下面是国内某ChatGPT竞品就某几个科学问题的答案。

懂的都懂。

坐井观天不仅会让人变傻,人工智能也如此。

观点三

AI应用的边界,比“AI毁灭人类”更值得关注

英国小说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发布的长篇小说《一九八四》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如“新话”—Newspeak)、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监视与监听功能的“电幕”(telescreen)控制人们的行为,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3]

小说完成的时间距今已超过70年,但其中很多内容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比如无所不在,用于监视、监听民众的“电幕”。

在今天的现实世界,手机可以更加完美地取代“电幕”,而小说中躲在“电幕”背后的监听员,则可以被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人工智能所代替。

试想在那样一个社会,AI将如老大哥一般,通过手机、电脑等互联网终端,无时无刻不在监听、监控着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甚至是你的所思所想……

在日本小说家东野圭吾的作品《白金数据》中,也有日本政府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全民DNA及其他数据进行非法收集的情节。

那样的世界,让人不寒而栗。

相比更加遥远的“AI毁灭人类”或“AI控制人类世界”,AI对民众个人隐私无所不在的监听、监视甚至控制,才是更值得关注和警惕的。

嗯,我说的是大洋国、欧亚国、日本,还有英国,让我们警惕这些国家。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老爸讲科学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224/2022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