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文集 > 正文

颜纯钩:读朱耀明牧师的《敲钟者言—朱耀明牧师回亿录》

作者:

在温哥华公民协进会举办的“阅读自由在加拿大”活动上,与朱耀明牧师同场分享阅读和写作感受,是非常荣幸的一件事。在此之前,我因罗恩惠的介绍,已拜读了朱牧师的新作《敲钟者言》,当晚因时间关系,简略谈了几句,以下再补充一点我的读后感。

本书封面上印了几行字:“在乖谬的时代,在专权的国度,在扭曲的社会,我甘愿成为一个勇敢的敲钟者,唤醒人间昏睡的灵魂。”——“敲钟者”出处在此。

这是朱牧师的回忆录,相当于他的自传,将他风雨兼程的一生,向读者无保留作了交代。他的一生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半段用来服务社区和教会,后半段用来参与民主运动,他没有个人的事业,他的事业就是公众的事业。

最开始,他接手柴湾浸信会福音堂,然后创办基督教福音中心﹑基督教关怀无家者协会﹑丰盛职业训练中心﹑推动政府建设东区医院﹑担任医管局投诉委员会成员﹑成立香港艾滋病顾问局(红丝带中心)﹑参加香港基督教协进会公共政策委员会﹑创办完美句号基金会等等。

罗列他多年的工作范围,说明他长期关注地区事务和教会工作,从来都是从普罗大众的宗教信仰与社会生活需要出发。他急市民之所急,四处奔走,疏通管道,解决难题,在各路有心之士的帮助下,为市民解决生活难题,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笔者曾住港岛东区,时常到东区医院检查身体看医生。在筲箕湾半山上的东区医院风凉水冷,空气清新,比起其他港岛医院,在建筑与设备方面都给人一种与香港国际大都会相匹配的气派。东区数十万居民都领受了朱牧师的功德,他们的子孙也都永远拥有应份的医疗保健福利。从朱牧师的自述里,可以体会到他们当年为民请命的艰辛和锲而不舍,没有他们的努力,东区医院也会有,但不会那么早创建﹑也未必以如此的面目服务市民。

朱牧师的另一人生要务是参与香港民主运动。早在1986年,香港教协﹑汇点等民间团体合组“民主政制促进委员会”,由司徒华李柱铭领导,朱牧师已经是少数参与活动的宗教界人士,他还曾是两次访京团成员。再往后,港人救港运动﹑居英权﹑人权法﹑政制民主化等不同时期的社会运动中,都有朱牧师的身影。

1989天安门事件,朱牧师亲往北京,到广场支持学生们的正义斗争,接触学生领袖,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六四事件后,他更积极参与“黄雀行动”,书中有数十页以空格代替文字,是为避免暴露有关人与事采取的编辑处理,那也是对中共文字审查制度的一种无声抗议。

黄雀行动营救了一批北京学运领袖,数十年来,其中一些风云人物早已归隐江湖,不问政事,追求自己的事业与财富,反而当时营救他们的朱牧师,还在争取民主的路上艰难前行。

六四事件后,美英法等西方国家邀请朱牧师游学移居,朱牧师都予以婉拒。2002年,他发起成立香港民主发展网络,担任主席一职。2003年五十万人大游行后,朱牧师代表民主发展网络起草“二00三年民主大会宣言”。2014年朱牧师与陈健民﹑戴耀廷发起“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运动,朱牧师提出“简单﹑单纯﹑神圣”三原则,主张自我牺牲,深怀爱意。

占中运动期间发生的一些转折,朱牧师都身处风眼,其间与政府周旋,与学生互动,纷扰不安,变生肘腋,朱牧师以他的宗教情怀与民间道义贯彻始终,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在香港当代民间抗争运动上留下宝贵的经验。

关于三年反送中运动,本书涉及较少,那时全香港各界不同年龄段的人都站出来了,朱牧师年事高了,不可能再冲锻陷阵,但他始终都站在香港市民一边,站在民主自由一边,站在历史前进方向上。

朱牧师的一生无愧于“行公义好怜悯”的宗教情怀,他长年服务于教会与公众,带领香港人追求民主自由,不辞凶险,坐言起行,所有这一切,都基于他对旧香港与香港人的深切的爱,也基于对毁灭香港的邪恶势力的恨。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用在朱牧师身上,前者是对中共的恨,后者是对香港人的爱,那是他的生命底色。朱牧师一生践行他的道德理想,他是香港人安身立命的榜样。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作者脸书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229/2024048.html